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0kV变电站主变增容三大措施

110kV变电站主变增容三大措施

施工组织(总)设计(方案)工程名称屯兰矿110KV变电站古屯进线安装PT(进线)工程施工“组织、技术、安全”措施施工单位:西山金信电气自动化工程公司单位负责人: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编写人:编写日期:会签栏工程名称:屯兰矿110KV变电站古屯进线安装PT(进线)工程会签栏工程名称:屯兰矿110KV变电站古屯进线安装PT(进线)工程屯兰110KV变电站古屯进线安装PT(进线)工程1编制依据、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1.1施工图纸(S2011-100电-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 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8《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10-95)1.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8)1.10《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 1.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1.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1.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7—20101.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20101.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20101.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1.1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2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1.21其他相关规定及上级部门规定2工程概况2.1本工程主要内容为:拆除TYD110/3-0.01H充油式电压互感器6台,新安装六氟化硫电压互感器6台,线路避雷器6个,敷设控制电缆300米,配电柜1面等。

2.2工程特点:由于该变电站已运行,确保变电站安全正常运行是施工的重点和首要任务。

第一章组织措施一、本次工程实行目标管理,建立项目组织机构1项目组织机构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工程公司2现场施工组织1.1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工程合同的履行职责。

1.2项目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项目工地的技术管理工作。

1.3项目安全负责人:负责本次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及质保。

3施工资料准备3.1搜集准备施工所用资料;要求使用的规程规范;施工记录表格;设计图纸;厂家资料等。

3.2接到施工图纸后,首先分专业图纸会审,审查施工图纸是否完整和齐全,施工图纸及其各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在尺寸,坐标和说明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明确,全面分析系统设备的情况。

3.3按照公司质量体系及工程交接要求,每个专业均应填写齐全贯穿工程始终的质量记录,尤其安全技术交底应有完整的记录。

4.材料准备4.1根据施工预算的材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建筑材料需要量计划,根据场地及施工进度的要求分批进场。

物资进场时尽量一次到位,放置稳固;不能一次到位的,在变电站内空场地存放,便于运输及储藏,所有设备材料放置应整齐有序并有专人保管。

4.2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提出材料加工的供货计划和机具的使用计划及具体使用时间。

4.3材料组由各专业分口负责管理,按规定建立帐并做到帐卡物相符。

特别要做好材料站的防火、防盗、防潮、防腐蚀工作。

在材料贮存、施工过程各阶级段设置产品标识、隔离和处置,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5.质量管理机构5.1项目负责人质量职责:是工地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者,贯彻落实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建立健全工地的质量监督网络体系。

5.2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职责:负责工地的质量管理工作,主持或参加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指定对策,参与工地质量发展规划的制定。

5.3项目安全负责人质量职责:参与工程项目的验收,工序间的质量检查,负责本专业的质量检查、评定。

5.4施工负责人质量职责:负责组织贯彻关于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法规、法令、制度、条例,督促本专业人员整理技术资料,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5兼职质检员质量职责:组织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的学习,编制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深入现场指导施工。

6.关键工序质量控制6.1开展关键项目和重要工序的停工待检点管理。

6.2每项工程开工前,填写“开工报告”报建设单位。

经建设单位批准后方能开工。

每道工序完成并自检合格后,填写“工序交验单”并全部自检资料报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对报验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6.3凡需隐蔽覆盖的工程项目必须提前24小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检查、验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后再隐蔽覆盖。

7.安全管理机构7.1在项目工地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安全保证和安全监督体系,项目负责人是本工地的安全第一责任者。

现场设专职安检负责人,专门从事现场的安全管理,使安监体系得到了组织保证和人力保证。

7.2建立三级安全管理网络,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在施工现场,专职安监人员的工作将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授权。

在安全问题上,安监员就代表项目负责人,具体行使安全监督检查职能,为安全工作的深入落实奠定最好的外部环境。

7.3工地各专业设兼职安全员,在工地现场集体行动,构成了工作行之有效的安全纠查队,坚持安全生产自查活动。

7.4各专业施工负责人是本专业安全施工第一责任者,每天开工前对本专业施工人员召开安全碰头,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设施,设备,机具等诸多不安全状态,列出条目,纳入整改计划,制定预防对策。

8.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机构组成设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的三级文明施工网络,设文明施工管理员二名,指导监督各施工处的文明管理施工工作。

各施工处对自己负责的施工区域直接责任。

管理机构人员组成:组长:项目负责人文明施工管理员: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组员:班组长第二章技术措施一、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根据设备到位日期,对施工工序做如下安排1.主要施工工序2.110KV 设备区施工工序二、主要电气施工方案1.控制及保护柜安装控制及保护柜安装主要包括:设备开箱检查,设备运输,就位固定。

1.1设备开箱检查1.1.1确定具备安装条件,运输道路畅通。

1.1.2检查设备包装及密封良好;开箱检查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设备无损伤,附件、备件齐全;产品所有技术文件齐全,现场编册登记,并由项目部负责保存,工程竣工后移交建设单位;外观检查合格。

1.1.3开箱要认真谨慎,以免损伤设备。

1.2设备运输就位1.2.1设备在搬运和安装时应采用防震、防潮防止框架变形和漆面受损等安全措施,搬运时应将保护元件及表技拆下单独运输(拆下时应做好标记,以防装乱)。

2、电缆敷设电缆敷设主要包括:电缆保护管预埋,支架安装,核对敷设规格、型号、长度,电缆运输,电缆敷设。

2.1电缆保护管的预埋2.1.1熟悉图纸并根据土建施工情况及电缆施工图,埋设电缆保护管。

敷管应与土建密切配合,防止遗漏2.1.2电缆保护管的安装,管口标高根据设备位置定,埋设深度适中。

2.1.3电缆保护管应固定牢固,伸入电缆沟道的长度不应超过5mm。

2.1.4电缆管管口必须打磨,保持平滑。

2.1.5电缆管转角必须使用专用直角弯管,并与直线走向电缆管采用套接方式连接,要求套接紧密。

2.2电缆清册编排及标牌的制作2.2.1将要敷设的电缆分类编排敷设次序。

2.2.2打印电缆标牌并封塑备用。

2.2.3根据打印的电缆清册中的规格、型号、电缆长度核对电缆盘号,做好标识,运输至现场。

2.3电缆敷设2.3.1电缆敷设前的要求:a.电缆通道畅通,排水良好,所有支架安装验收完毕。

b.电缆运抵现场,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c.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合格。

d.根据设计长度及实际路径长度,合理安排电缆排放顺序并架设好电缆盘。

2.3.2电缆敷设:a.电缆应从电缆盘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与地面上摩擦拖拉,敷设时的速度前后协调一致,防止划破、扭伤电缆。

b.在电缆经过的转弯处、竖井处、管口处、始端末端处应有电缆施工专业人员把守。

转弯处的施工人员应站在电缆转弯的外侧。

c.一根电缆施工完毕应及时固定,固定点选择合理,固定应牢固,整齐可靠。

安装在支架桥上的电缆应排列整齐,不得交叉扭曲并及时悬挂表示牌。

d.电缆敷设应合理布置且应遵守下列原则: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超过1层;桥架上不超过3层。

e.电缆的固定要用尼龙扎绳,垂直敷设或超过45度倾角的电缆在每个支架处应固定,水平敷设在首末两端及转弯处固定,对接头处要固定,其它每阁5—10米均匀固定。

f.标示牌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电缆终两侧端头、电缆接头等地方,电缆应装设标示牌。

(2)标示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

当无编号时,应注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止地点;标示牌有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3)标示牌规格应统一。

标示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靠。

g.一批电缆敷设后,应立即将该批电缆进行整理。

将未到位的电缆敷设到位,未固定的电缆加以固定,损坏或遗漏的电缆标示牌补齐。

h.电缆全部施工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火封堵及涂放火涂料。

3.电缆二次接线3.1施工准备3.1.1熟悉图纸及现场情况。

3.1.2用计算机打印制作接线号头,接线号头制作要统一,字迹清楚,不退色,长度在同一设备处应一致。

3.1.3准备工具及材料。

3.2电缆整理固定3.2.1核对电缆的规格、数量、型号与设计图纸相符。

3.2.2按端子排图的排列顺序,先将电缆从左到右用塑料绑扎固定到桥架的外侧,绑扎方向应一致,左右上下,固定牢固,弯曲弧度一致,排列整齐,无交叉。

3.3钢铠剥切及固定3.3.1电缆固定完毕后,一般在盘下侧20cm处剥掉,再用斜口钳将钢铠剥断,顺时针方向旋转将钢铠退去,然后将电缆整理入盘。

3.4电缆做头3.4.1对于横向排列的端子排电缆头高度应一致。

做头宜在盘下侧入口处;对于竖向排列的端子排,电缆头距该电缆所接最下面一个端子排距离一般不大于20cm,在规定的高度处将电缆内皮切除。

3.4.2电缆头制作时,先用塑料带紧密缠绕芯线,再用热缩管紧固成型,热缩时注意热缩温度,防止熔化电缆芯。

3.4.3制作要求及成型后尺寸:a.塑料带缠绕要绷紧牢固,端头截面要齐且垂直电缆轴线,成型后的电缆头为筒型,表面平整光滑,无鼓肚和蜂腰,杜绝出现腰鼓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