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9分)1.看拼音写汉字。

(4分)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màn( )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dì( )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lòu ( )一起呈现给你。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chěng( )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2.古诗文默写(9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3)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明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物是人非的感慨。

(6)《行路难》(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方法道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3.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6分)(1)选出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A.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等。

B.《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C. 《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是德国学者,作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D.雨果是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阅读《水浒传》,完成(2)(3)小题。

(2)将下面《水浒传》的目录补充完整:(2 分)①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卖刀②浔阳楼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3)《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一直备受喜爱,人们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再现他们的精神风貌。

下面是有关《水浒传》的一段京剧唱词:当年关西把人伤,五台山上改僧装。

醉打山门把祸闯,师父荐某到此方。

老方丈对我来言讲,他言说,紧提防,菜园里面有强梁。

请结合《水浒传》中相关情节,说说这段唱词的人物是怎样的一个人,并写出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2 分)二、现代文阅读(21 分)(一)小偷、车夫和老头①(13)萧红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

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像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

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来了啊!又来啦!”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

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

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

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

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

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太太,多给了钱啦?”“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谢谢,太太。

”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

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注释】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

②柈(bàn):大块木柴4.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5.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4 分)方法提示形象分析推敲语气,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1)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2)6.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3 分)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汽。

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7.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4 分)【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二)给人生加个意义(8分)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

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

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

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

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

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

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

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

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

但这一次,我相信了。

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

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

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

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

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

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

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

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工漂浮不定,就是在美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

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为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足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

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9.文中结尾列举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10.请简要阐述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然后举例并作简要分析。

(4分)三、古诗文阅读。

(20分)野步①【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注】①野步,意即郊野散步。

11.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 分)12.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简要分析。

(3分)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丰乐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③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④其山川,道⑤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释】①明年:第二年。

②顾:向四周看。

③幸:庆幸。

④因为本:于是就根据。

⑤道:称道。

13.解释加点的字或短语。

(4分)(1)林壑尤.美()(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遂书以名.其亭焉()(4)窈然..而深藏()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