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角色中的英雄形象【摘要】本文对动画片中角色形象的设计进行分析,了解角色形象设计的创作过程,阐述了角色形象设计与剧情的关系,指出了动画英雄角色形象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动画角色形象的性格塑造,独特的造型和动作是动画角色形象成功的重要条件[1]。
本文的主要研究中国与美国在动画角色的设计、表达和推广等方面上的异同点,并深入思考,认真总结,以现阶段中国动画产业的形式出发,分析中国的动画造型设计的优势与弊端。
本文以《人猿泰山》和《宝莲灯》的动画英雄人物角色的对比和中外动画差异,文化差异,风格差异等进行比较。
【关键字】:英雄;动画角色;中外文化差异。
一国内研究现状和意义1研究意义动画——最具代表性的受大众欢迎的视觉文化形式之一,作为现代社会和消费社会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影响产业形式,它通过工业的生产,及其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承担着艺术与文化传播的功能,广泛地影响着现代社会。
一定意义来说,动画形象是动画片的精髓和灵魂,如同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演员一样,如果一个动画片缺少典型的动画形象,就失去了动画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美国的动画片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收视率,与其刻画的动画形象息息相关,换句话来说,美国的动画片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其成功地塑造了观众喜爱的动画形象,给观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和视觉冲击。
中国动画片中的正面角色不管它的外形如何,都是具有人的某些特征以及心理。
中国并不缺少代表中国文化的名族元素,曾经璀璨的名族文化也曾震惊世界。
但是,中国制造的动画电影只在一个短暂的时期受到世界的认同,而如今,缺少具有中国特色又具备世界影响力的动画片是我们这几代人所担忧的问题。
本文将研究《宝莲灯》和《人猿泰山》从思维方式、意识观念、结构造型、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分析国产动画角色与国外动画角色造型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为本国动画的塑造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
2国内现状发展趋势国产动画一直没能处理好国内外两种动画文化的关系,对于国产动画所处的阶段缺乏认识与分析,静心思考国产动画的现状,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方能促进国产动画的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动画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研究分析动画角色设定的内涵及中外经典动画角色设计的成功案例,领悟动画角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剖析当今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并且提出对于中国未来动画发展空间的展望3主伦依据二中外动画英雄形象的特点比较1 美国动画美国的动画产业起步最早,在此带动下,动画文化十分发达,除了在动画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也是最初把动画片推向市场,并且形成产业规模的国家。
美国动画设计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一种鲜明的特点。
它大多以童话故事,寓言传说为基础的剧情片为主,叙事风格幽默,故事结构清晰,人物性格鲜明且生动活泼,音乐优美动听,引人入胜,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多以大团圆结局,悲剧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广大观众的心里需求。
美国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
其动画中的英雄角色形象鲜明,衣着与其他动画人物不同,富有正义,在危难之中脱颖而出,吸引人的眼球。
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2 中国动画强调内容的健康性。
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
形式不拘一格。
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
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
坚持民族绘画传统。
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
3 《宝莲灯》里的英雄形象《宝莲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圣母爱上了人间书生刘彦昌,触犯了“天规”,被其兄二郎神压在华山底下。
在天宫,三圣母的儿子沉香从土地爷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立即带着母亲的宝莲灯逃回人间。
在孙悟空的指点下,沉香以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勇气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终于达到了“灯人合一”的境界,战胜了二郎神,救出了母亲。
堪称中国动画电影之最的《宝莲灯》,讲述的是小沉香劈山救母的传奇故事,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
沉香在这部《宝莲灯》里无疑是担当了英雄的角色,英勇、机智、有毅力的阳光灿烂不服输男。
人生在世,免不了面对困难的处境,而人的伟大在于不断超越困难的处境,在逆境中继续攀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沉香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座右铭,也是一种积极勇敢的生活态度。
在二郎神的淫威之下,沉香从小失去了与母亲的联系,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幸福童年,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母爱和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
对于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实属不易。
沉香逃过看护神的严密监视和肆意阻挠,遭遇过假道士的坑蒙拐骗,受到过哮天犬的围攻堵截,但是总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持着他——拜师学艺,斧劈华山,救出母亲,母子团聚。
这些都表现出了一个年幼的孩童超乎寻常的大智慧、大勇气。
动画师在设计沉香这一形象时,在眼缘真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形、夸张等艺术加工,明显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戏剧性和喜剧性成分。
同时他的英雄之路彷佛是一早就注定好的,在成为英雄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
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指导下,承载过多“教化”功能的国产动画影片已经习惯地将动画角色塑造成一个个尽乎完美的“英雄”形象。
诸如孙悟空、哪吒、葫芦娃、沉香等,凡此种种,或是聪明机警、意志超群,或是成熟稳重,善解人意。
无不适绝对正面、完美、理想的“小英雄”形象。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经提出:“动画创作的态度绝不是大人做给小孩看,而是大人试着变成小孩,至少是找回自己还是小孩时的心情来”。
反面人物是主角的一面镜子,只有强大的反派才能反衬出主角的力量。
对商业动画模式的不熟悉造成了《宝莲灯》只有其形而少了影片真正的神韵。
4 《人猿泰山》里的英雄形象影片将故事的重点放在自小被猩猩妈妈抚养长大的泰山试图在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之间找到自己定位的心路历程。
泰山对自我价值的找寻,小泰山由于外貌的不同不被首领哥查和大部分同伴的认同,而苦恼甚至自卑,经过妈妈的鼓励之后小泰山开始寻找自己的价值。
直到他打败了花豹之后他开始建立了自信,最终的自信或者是影片中的“英雄主义”的形成是在泰山拯救了猩猩家族后,临终前的哥查对他的认同。
而《人猿泰山》改动最大的是故事的结尾部分,原著中泰山和珍妮回到人类社会开始了幸福的生活,而导演改编成珍妮留在了森林中与泰山自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古老的泰山故事由迪斯尼披上新装:泰山是在非洲原始森林成了孤儿的婴孩,在猿猴家族的照料下长大成人,人类探险者的出现打破了他宁静和平的世界,使他认识到他原来是人类的一员。
他在决定归属哪一类家族问题上左右思量,因为他对美丽的珍妮颇有好感,而人类将对猿猴家族的伤害更使他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人猿泰山》跟其他的迪斯尼动画一样,人物性格鲜明且生动活泼,音乐优美动听,引人入胜,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
珍妮的温柔善解人意和她爸爸有点儿疯癫的特点,泰山从一个母猩猩手中被救出,在猩猩群里生活长大,跟几个朋友在一起,完全忘记自己是个人类。
而珍妮的出现,让泰山发现了他们的相同点和跟自己朋友的不同点,从觉得自己像个人类到后来肯定自己是个人类的变化,到最后和珍妮他们并肩作战击退敌人的富有迪斯尼特有浪漫的情结。
影片存在正与邪的对立,但正邪对立在影片开始时并没有出现。
影片的前半段没有设立矛盾冲突,以泰山的成长为叙事的主线,这一段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在泰山内心的挣扎。
随着观众审美的需求,《人猿泰山》形象设计不像以前的造型那样甜美,造型中有了许多的棱角。
追求个性化的特种。
三中美动画角色的差异1 中美动画片中英雄形象的差异美国动画片中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着重强调“人”中与生俱来的本性。
其主要特点有渴望自己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好张扬个性,甚至以自我为中心。
这是个体主义的体现。
另外在美国所推崇的并根深蒂固的平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熏陶下美式英雄则是把改变,创造,拯救世界为己任,往往能带领正义一方战胜邪恶,从而超越自我得到升华,树立完美正义的光辉形象,激发个人潜质的同事更具有趣味性和遐想空间。
美国动画片中角色造型设计规范,强调自然、柔和、形象优美,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大多不大变形。
灵感来自丛林中的猩猩在泰山角色创造中,巧妙地设计泰山角色,让观众看到动物角色真身来演绎那些经典的角色,构思十分独特有趣。
在动画造型上的认真探索和研究使得美国动画在真实感和现代感上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中式英雄主义下的英雄多是通观全局,成熟稳重,面面俱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艰难险阻,乐于奉献,在关键时刻能慷慨捐躯,舍小我而取大义。
如《宝莲灯》里的小沉香,为了救出妈妈,为了嘎妹的家族里的人不再受到二郎神的压迫,勇于用自己的身躯去跟二郎神决斗,救出在水深火热的人们。
中国的动画片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所以正面角色的代表大多数都是弱势群体或者是具有超能力的一些人物形象,生存的环境比较恶劣,一般来说正面角色的形象都是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恶势力作斗争。
美国英雄动画人物造型设计方面较为写实,大多有典型欧美人种的特征,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形象概括凝练。
中国英雄动画人物几乎都具有着浓眉大眼,正气禀然的面部特征。
美国动画片里的角色都是富有个性的,对动物毫无顾忌的、夸张、稚气和个性化、卡通花的角色造型设计,是美国动画片中共有的元素特征。
不是只有简单的善与恶的区分,他们被塑造的很立体,反面人物也有滑稽可爱的一面。
每个角色都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也跟美国文化的多元性相关。
中国动画一直与民间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丰富的民间艺术宝库中摄取养分,是中国动画名族化、本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夸张是民间美食的重要表现手法,身架四称、方厚如山的力度,强化了形象的夸张,显出憨态逗人的情趣。
1中美动画英雄情节的差异美国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所以如果我们要研究其文化,其英雄主义意识是一个不应避免且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课题。
在好莱坞的经典叙事中,关于“英雄”的叙事一直是“主旋律”。
这类影片中的美国英雄,透射出浓重的美国国家情结和美国精神,通过娱乐携带着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走向全世界,在获取巨大商业价值的同事,也获得了巨大的政治效益。
而所有的美国史诗电影都在讲述着关于“拯救”的同一主题。
而美国的动画电影也毫不例外的继续着“英雄”的拯救情结。
美国动画在人格化的表现上是非常鲜明的。
如《人猿泰山》中的王位之争,强者为王,正义最终战胜邪恶,这种极端的爱憎分明的美国英雄主义的题材,使美国动画在题材上经久不衰。
中国动画中的英雄形象是中国人对动画片中英雄形象的寄托,是人类感情和精神载体。
塑造正面角色在中国动画片中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