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巧妙解题
作者:李洁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3期
华罗庚教授曾说:“数与形,本是相倚依,怎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数形结合法是一种教与学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重视这一教学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和运用这一数学思想,将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益非浅。
巧用构造图形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数形互用解题的水平,而且还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建模能力有积极作用. 而构造图形的关键在于敏锐的观察和合理的联想,通过研究其几何特征,能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在图形上直观地表达出来,使问题变得简单.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经常出现这一类试题。
1.试题呈现,激发兴趣
如图1,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D作AB⊥BD,ED⊥BD,连接AC、EC.已知AB=5,DE=1,BD=8,设CD=x.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CE的长;
(2)请问点C满足什么条件时,AC+CE的值最小?
(3)根据(2)中的规律和结论,请构图求出代数式
的最小值.
本题第(3)问重点考查学生的图形感和阅读理解能力,可以根据第(2)问,依据题目的条件画图求解。
本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图形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其实,本题来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
2.追根溯源,探究规律
(1)课本例题
在新人教版八年级上15.3《乘法公式》一节中出现以下思考题:
分析: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剩余面积。
剩余部分可以拼凑为一个边长为
(a+b)、(a-b)的一个矩形。
证明:S剩余面积=S大 -S小=a2-b2 S剩余面积=(a+b)(a-b)
因此,a2-b2=(a+b)(a-b)。
通过对公式的证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利用图形可以证明乘法公式。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构造图形。
(2)小试牛刀
你能运用构图法证明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吗?
分析:构图的关键是构造边长分别为(a+b)和(a-b)的正方形,运用面积法进行证明。
答案如下:
(3)归纳总结:构图法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个重要形式,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解题方法,重在“构造图形”,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若能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进行广泛的联想则能得到许多构思巧妙、新颖独特、简捷有效的解题方法,对学生的多元思维培养,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独创钻研精神的发挥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3.中考新题,拾级而上
新题展示:(1)如图是用硬纸板做成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斜边长为和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请你将它们构造成一个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
(1)画出构造后的这个图形的示意图.
(2)证明勾股定理.
评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在如何“构图”。
方法一:
解:(1)
如右图所示
(2)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
大正方形的面积也可表示为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方法二解:(1)
如右图所示
(2)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
又可以表示为:,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新题展示:(2)
问题背景:
在中,、、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即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所示.这样不需求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
(1)请你将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2)我们把上述求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若三边的长分别为、、(),请利用图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画出相应的,并求出它的面积.
探索创新:
(3)若三边的长分别为、、(,且),试运用构图法求出这三角形的面积.
评析:本题是阅读理解题,通过构造网格三角形求三角形面积,体现构图法“无所不能”。
聪明的你应该解这道题吧!
4.拓展应用,登高望远
构图法不仅可以解几何题,还可以求解代数题。
对于有些代数题采用常规方法处理往往颇费周折,而利用“图形”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已知A、B两地相距64千米,甲骑车比乙骑车每小时少行4千米。
如果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比乙先行40分钟,两人相遇时所行的路程正好相等。
求甲、乙两人骑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如图2所示,AB表示A、B两地相距64千米,AC⊥AB,
设AC=x,表示甲的行驶速度,作BD⊥AB
设BD=x+4,表示乙的行驶速度,在AB上,
取A = ,表示甲在40分钟所行的路程,
⊥AB,且 =x,连结与AB交于E,表示甲、乙各在A、B处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于E 点,于是
由,得
解得:(舍去)
于是x=12,x+4=16.
即甲、乙两人骑车的速度分别为12千米/小时和16千米/小时。
总之,数形结合法在解题中的有效运用,体现出数学的和谐美,能把学生从枯燥的数学语言、符号引导到生动形象的数字与图形的游戏中去,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和运用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将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益非浅。
运用数形结合法可以把一些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本质,既防止无关信息的负面干扰,又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此,数形结合,更容易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