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喂养野鸡第一章野鸡养殖场(户)须知第一节养殖场(户)应具备的条件一、有足够的玉米用于饲料的加工。
二、要严格规范饲养管理,不断学习野鸡饲养管理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饲养水平。
三、要树立良好的卫生防疫意识,严格遵守防疫消毒规程,遵守“防重于治”的原则。
四、坚信“精心饲养+辛勤劳动+科学管理”=“财富”的实践经验。
五、本养殖场制定的饲养规程是多年来经验的积累,是科学而实用的,望广大养鸡专业户认真执行。
第二节野鸡放养一、场址选择本着合理用地的原则,放养牧场的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微坡、背风向阳、通风流畅的地方,要选择在种植紫花苜蓿的荒山荒坡、林果地或耕地上,并且距离主公路和居民区不少于3公里,周围3公里范围内没有其他养殖场、工矿企业和垃圾场等污染源,同时要考虑电力供应,地下水源状况、交通便利与否等情况。
放养场地要用栅栏围封,放养场地及棚舍的选址符合《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的各项规定。
每个牧场的饲养规模批次在2-3万只。
二、布局要求放养的布局设计最好采用东西走向两列棚舍,南北纵排的格局。
放养内设有净污道,中间为净道,宽30~40m,两侧为污道,宽20m,棚舍长50m。
每列棚舍间距为50—80m,大棚周围要挖一尺宽的导水沟,以免下雨积水,棚内潮湿。
牧场周围设有防护隔离网,净道入口处设有更衣消毒室和车辆消毒池,污道处设有厕所和兽医剖检室。
棚舍周边的空地必须种植紫花苜蓿和树冠较大的低矮树木。
三、棚舍设计要求棚舍建筑设计以地窨子和塑料大棚为主。
地窨子的标准:根据放养鸡数量,在规划好的牧场场地中挖20-30cm深、6m宽、50m长的地沟。
沿地沟边用夯夯平,用砖、砂石、水泥等垒砌成24或37墙,且墙体内设有烟道。
地面上垒建6~7m宽、高1.7m的棚舍,前墙高50cm,后墙高1.2m,设有通风口、通风窗和生火炉用的烟筒口。
或采用前低后高的暖棚方式。
暖棚的棚架使用氧化镁棚杆。
左右两侧以37墙壁为最佳。
采用混凝土地面,内设排水沟或排水孔,以便舍内清洗消毒和污水排放。
靠近净道的一侧搭建1~2间工作棚,便于用具、饲料的存放和人员休息。
棚舍的跨度不宜过宽,以6~7m为宜(墙内间距),底部通风口设在两个通气窗的中间,规格为30cm×40cm,前后各一个。
棚顶上设有通气孔,规格为30cm×40cm,并设有能随时开关的拉板,且顶部要高出棚顶并能防雨。
每栋棚舍可饲养3000~5000只野鸡。
设计图纸附后。
四、育雏方式及网架搭建方法绿鸟育雏必须是网上育雏,也是最佳的育雏方式。
网上育雏减少了雏鸡与粪便的接触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病菌的感染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使用这种棚舍育雏,也使温度易于控制而达到恒定,雏鸡腹部受热均匀,利于脐带愈合和卵黄吸收,提高成活率,也利于雏鸡增重和雏鸡生长发育的均匀度。
网架搭建的模式为中间有1.20m过道,两侧搭建50cm高的育雏网架,网架材料因地制宜,用木架、铁线和塑料网等。
第二章野鸡饲养场(户)的管理第一节鸡场人员控制一、野鸡放养牧场应设有“防疫重地,谢绝参观”等醒目标志,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
二、所有进入牧场、鸡舍及放养场地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卫生消毒防疫制度,要换工作服、帽和工作靴后,经过脚踏盆、垫和洗手盆,进行脚踏消毒和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鸡舍或放养场地。
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若一天指导、检查多个牧场,应先去饲养小日龄鸡群的牧场,再走访大日龄的牧场,一定要最后走访有疫病问题的牧场。
进出每一栋鸡舍之前,所有人员必须清洗消毒双手和工作鞋。
四、进入养鸡场地的车辆必须进行冲洗消毒,禁止装有其他畜禽、及其产品的车辆进入场区。
五、野鸡饲养人员要有防疫站出具的健康证。
六、进鸡前,所有饲养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方可上岗。
第二节放养场的饲养原则1、鸡场应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同一鸡场不同日龄的鸡群将为病原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形成交叉感染,致使鸡群疾病难以控制。
2、每批鸡出栏后要有一定的空舍期,也就是清洗、消毒程序完成之后,至下批鸡群到场有一定的间隔时间。
空舍时间长有利于减少场内污染源。
要求最短的空舍时间为15天。
3、要及时整理收集起场区内所有的设备、建筑材料和垃圾,以减少啮齿类、野生动物的隐藏。
4、要随时清除散落的饲料,以防止招引鸟类、鼠类,避免疫病传播。
5、实施有效的控制鼠类的措施。
可使用电子捕鼠器和烟炮进行灭鼠,诱饵灭鼠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需连续不断的实施。
6、捕虫:放养鸡要有诱虫装置,每栋牧场都要按前后两个蓝光灯放置,以利捕杀昆虫,增加蛋白的摄取量。
7、鸡舍、鸡场不应饲养其它家畜、家禽和鸟类,防止疫病交叉感染。
8、病、死鸡要做焚毁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不得乱扔或用来饲喂其他动物,以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在各种动物间延续、传播。
第三章野鸡放养的管理野鸡放养,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10月份进行(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气候情况安排)。
放养野鸡的放养管理分舍内育雏期、放养期和放养育肥期三个阶段,要想做好野鸡的放养管理,需了解并掌握雏鸡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卫生条件。
在这些管理条件中育雏的温热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节舍内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育雏期(根据天气及温度情况,一般指0~14日龄)是指在舍内网上饲养这一阶段。
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绿鸟雏鸡的卵黄吸收和脐带愈合,提高野鸡的成活率和整齐度。
一、进鸡前的准备工作1、用栅栏将放养场地围封、隔开,以防其他动物和车辆进入、践踏草地和损伤鸡雏,有利于防疫。
2、对放养场地内进行一次彻底灭鼠。
实施有效的防鼠、灭鼠工作,特别是放养阶段,在放养过渡期,要进行大规模灭鼠工作。
主要应该以人工灭鼠为主,也可使用电子捕鼠器和烟炮进行灭鼠。
3、清洗、消毒棚舍及用具器皿。
将棚舍及用具器皿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消毒水冲刷、控净水备用。
4、要对牧场内进行一次彻底浇灌,把放牧场地分成八块,既放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和两个活动通道。
5、做好遮荫的准备工作。
移载高棵的向日葵(40cm),移栽紫粒苋等作物,如果有灌木更好,做好修剪工作。
6、饮水器及料桶的准备:将消毒好的饮水器、料桶、开食盘放好,备用;大饮水器40~50只鸡/个,小饮水器30~40只鸡/个;大料桶40~50只鸡/个,小料桶20~30只鸡/个。
开食盘50只鸡/个。
7、饲料的准备:开食料,即生芯小米0.2Kg/100只鸡。
野鸡前期浓缩料0.20Kg/只鸡,玉米0.30Kg/只鸡。
8、准备足够的凉开水:进鸡前三天,必须给雏鸡饮凉开水,要求水温与舍温相近。
9、常用营养药物及消毒药品的准备:维生素c、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消毒剂、预防白痢和呼吸道的纯中药和微生态制剂等。
10、常规器具的准备:消毒盆、消毒垫、工作靴、工作服、消毒用喷雾器、电子扑鼠器、口哨等。
11、升温:通知进鸡日期后,在接绿鸟雏鸡前1—3天,将棚舍温度提升到要求的适宜温度,准备接绿鸟雏鸡。
二、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育雏期在饲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关键,育雏期的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后期的生长发育和毛鸡成活率,而育雏中最重要的一关是一日龄关。
要做好一日龄的饲养管理,必须了解并掌握雏鸡的生理特点(如体格较小、出壳体温低于正常体温,生长迅速、消化能力差等)。
育雏第一天,在仔鸡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对提高成活率、雏鸡的整齐度、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以及增加出栏体重等,都起到积极保障作用,要把好一日龄关,须从以下几点做起:l、保证适宜的温度野鸡对温度非常敏感,不论前期或后期,温度的管理都具有同等重要性。
温度高时影响野鸡采食量,食欲不高、饮水增加,增重受限制;温度低时野鸡的采食量增加,舍温每低于标准温度1度时,鸡约多吃料1%,直接影响生长和饲料转化率,这样由于用饲料能量去代替热能维持体温,一定会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
由于温度与雏鸡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等有关。
因此,温度是首要条件,必须掌握适宜,但随着季节、天气变化略有差异。
仔鸡育雏一日龄的温度一般要求34~36℃,根据气候条件、体质强弱等温度相应改变,冬季或雏鸡体弱时偏高些,可升高1~2℃,温度要求均匀、恒定,切忌忽高忽低。
温度适宜的检验方法主要是观察鸡群动态:温度适宜,鸡群分散均匀,安闲休息或来回跑动,羽毛光顺;温度过低,雏鸡闭眼尖叫、扎堆、挤向火源或光照强的地方,影响脐带愈合及卵黄吸收,甚至造成死亡;温度过高,雏鸡分散均匀,两翅展开,张嘴喘气,不爱吃食,饮水增加,排水便,易诱发呼吸道病和脱水症。
为了保持舍温恒定,首先要求鸡舍密闭、无漏洞、无缝隙。
其次是供暖设备齐全完好,以免煤烟过多,使呼吸道粘膜受损,不要为节省能源,低温育雏,导致得不偿失。
这里特别推荐一下火炕育雏,可提高育雏效果,提高育雏的成活率,节省部分燃料(可以利用树枝和柴草,但必须高度警惕注意防火)降低成本,可以大大增加养鸡经济效益(火炕育雏参照附2棚舍设计简图),因此,我们要求接雏前必须将鸡舍预温:冬季一般提前2—3天预温,夏季要求提前一天预温,新建鸡舍预温时间更要提前,以便达到雏鸡要求的温度。
2、注意舍内相对湿度育雏期舍内相对湿度要求严格,尤其在1日龄,雏鸡从相对湿度为70%的出雏器中孵出,进入育雏舍,要求舍内相对湿度控制在在70%左右。
湿度过低,雏鸡体内水份随呼吸大量散发,则腹中剩余卵黄吸收不良,脚趾干瘪,羽毛生长缓慢,造成前期脱水现象,而且鸡雏饮水过多会发生下痢。
湿度过高,不容易控制温度,更不利于中后期的饲养管理。
适宜的相对湿度对雏鸡发育有利,不仅能促进卵黄吸收,而且能有效控制雏鸡饮水量,防止雏鸡脱水。
为此要向地面勤洒水,尤其是火炉周围要经常保持湿润。
另外,可在火炉上放置敞口器皿,盛放开水,以便蒸发,保证湿度。
带鸡喷雾也是一项增加湿度的有效措施,视育雏室的干燥情况,每日用背负喷雾器进行2—3次带鸡消毒,并视室内温度高低,酌定用凉水还是温开水。
如果结合带鸡消毒,即起到了调节湿度的作用,又净化了空气,同时调节了温度,消灭和抑制了细菌和病毒,可谓一举数得。
降低湿度的方法是加强通风换气,加强饮水器及盛水容器的管理,不使溢水和水液漏洒地面,减少潮湿。
3、光照均匀,光照强度适中光照对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光照能刺激野鸡的新陈代谢,提高雏鸡活力,刺激食欲,促进生长,促进钙、磷代谢,野鸡育雏期主要采用人工光照。
野鸡放养管理一般采用弱光制度。
强光照会刺激鸡的兴奋性,鸡活动量增加,消耗过多,甚至发生啄斗,影响增重;而弱光照可降低鸡的兴奋性,使鸡经常保持安静的状态,有益鸡只增重。
育雏的最初3天,可以给予较强的光照,随后则应逐渐降低,而且光照必须均匀,以防出现扎堆、拥挤现象。
一般要求2.5—3w/m2,育雏前三天采用24小时光照。
有资料表明,在光照强度及光照时数相同的条件下,仔鸡在红光环境中比白光增重快,饲料报酬高,腿病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