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填空和名词解释一、填空题1、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简称三、百、千。
2、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以《蒙_求》最为流传。
3、康有为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对儿童实行“公养”、“_公育_”制度。
4、近现代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教会式_5、为了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福禄倍尔为幼儿设计了被称为恩物的一系列玩具。
6、伊拉斯谟斯提出了“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采用直观教具来改进教学。
7、_福禄贝尔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
8、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办人。
9、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三母_ ”。
10、_壬戌_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11、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从_做_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
12、陶行知曾指出,旧时的中国幼稚园害了“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_富贵病__。
13、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于三个方面: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_自然教育_。
14、世界上最早推广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国家是_英国_。
15、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论述家庭教育的著作是《颜氏家训_》。
16、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_训诫类_ 类和知识掌故类。
17、亚里士多德认为,决定儿童道德品质的构成有3个因素:天性、习惯和_理性__。
18、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
19、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孝悌__ ,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20、大约19世纪_80_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2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和_女子师范_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
22、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年2月颁布《_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23、公元400年,罗马尼森宗教会议建立了收养弃子孤儿的“_乡村之家_ ”,这是历史上最早的收容幼儿的福利机构。
24、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是家长制加_体罚。
25、福禄倍尔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是_自我活动。
26、伊拉斯谟斯认为幼儿教育首先要注意体育,也要重视道德和知识教育,同时必须照顾到儿童由于天性爱好不同所引起的_个性差异(或差异)。
27、真正的学前教育机构始于1840年_福禄倍尔_ 幼儿园的成立,在此之前的学前教育设施基本上都是贫民救济性设施,不能算正规的教育设施。
28、《_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29、进步主义_幼儿园运动是具有美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改革的开始。
30、19和20世纪之交,被誉为“瑞典智慧女神”的女作家爱伦·凯预言,20世纪将是“ 儿童的世纪”。
31、在先秦教育家中,荀子提倡“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
32、标志着我国官学制度建立的是汉代太学的创建。
33、朱熹的著作《_四书集注》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官学教材和科举取士的标准。
34、亚里士多德以其灵魂学说为基础,提出了_和谐教育_ 教育的思想。
35、陶行知曾指出,旧时的中国幼稚园害了“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
36、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于三个方面: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_自然的教育_。
37、儒家经典“五经”是指《诗》、《书》、《易》、《礼记》、《春秋》。
38、西周“六艺”教育是指礼、乐、射、_御__、书、数。
39、西周时诸侯所设大学称为_泮宫_。
40、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内容是创办新式学堂_和留学教育。
41、先秦儒家提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_朋友有信_”。
后世称为“五伦”或“五常”。
42、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为_八股文_。
43、在_行为主义__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桑代克首创了成绩测验及量表。
44、古罗马教育是在逐步接受了_希腊_ 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45、法国教育家卢梭的儿童观是应当把_儿童_当做儿童看。
46、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基本方针是兼容包并,学术自由。
47、“解蔽救偏,兼陈中衡”是先秦思想家荀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
48、昆体良在强调集体教学的同时,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问题。
49、宋元明清时期的私学分为__蒙学和经馆两类。
50、1839年美国传教士布朗在澳门开办用中英文教学的马礼逊学堂是我国本土出现的第一所教会学校。
51、西周教育的核心是学在官府。
52、西周的学制系统分为国学和乡学_ 。
53、私学始于春秋而盛战国。
54、_墨子_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55、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的人是_孟子__。
56、隋以前是察举,隋以后是考试,这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线。
57、把知识教育作为道德形成的基本途径,为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开了先河的是苏格拉底。
58、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_自由教育__理论。
59、蒙台梭利在1907年设立的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名称是_幼儿教育。
60、伊拉斯谟斯提出了“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采用直观教具来改进教学。
61.先秦儒家提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_朋友有信_”。
后世称为“五伦”或“五常”。
62.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为_八股文__。
63.汉代私学学生分做两种,称为:_及门弟子和著录弟子_64.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颁布的主要学制有两个,它们是_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 年学制也算对)和壬戌学制。
65.蔡元培主张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内分四育:“_德智体美__。
”66.在_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桑代克首创了成绩测验及量表。
67.戴高乐政府在1959 年连续颁布两项教育法令,即《教育改革法令》、《国家与私人学校关系法案》,特别是前者,至今仍是法国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础。
68.古罗马教育是在逐步接受了_希腊_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69.1833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提案“_教育补助金案_ ”,以资助发展教育,表明国家控制教育开始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70.法国教育家卢梭的儿童观是应当把_儿童_当做儿童看待。
71.《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____在止于至善_____。
72.《学记》认为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建国君民”和“__化民成俗_______”两个方面。
73.荀子提出____解蔽救偏,兼陈中衡_____思想,意思是认识事物一定要独立思考,避免被各种假象所蒙蔽。
74.战国时期儒家主要有八派,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孟子和__荀子_______。
75.科举制的基本涵义是以考试办法__选用人才_______。
76.从13世纪起,中世纪大学的神学院的主要教材是托马斯·阿奎那的《__神学大全_______》和《圣经》。
77.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打破传统惯例,只设法律、哲学、医学三个系,不设_____神学____系。
78.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中,可能的目的与职业相关,必要的目的与___道德目的____相关。
79.裴斯泰洛齐重视慈善教育和普通教育,为此,他被誉为“__贫苦者之友_______”。
80.杜威全部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就是“___做中学__”。
81.“启发”和“举一反三”都出自_《论语》_________一书。
82.魏晋时期儒学地位下降,形成儒道兼综的___玄学_______,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
83.身、言、书、判是唐代____吏部______考试的内容。
84.反映康有为关于教育制度设想的著作是____《大同书》_____。
85.提出“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的教育家是____梁启超___。
86.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以灵魂说为基础,提出了___和谐___教育的思想。
87对昆体良教育思想产生直接影响的教育家是____西塞罗______。
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教派和非国教派都大力创办学校,这类学校统称为__慈善学校______。
89.1870年英国通过了《初等教育法》,该法也被称为___福特斯法案_______。
90.1959年康南特曾对美国中等教育改革提出了___21___条建议。
91.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以_六艺_为纲。
9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_教育目的的主张。
93.科举制度中,考生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_生徒__;二是_乡贡。
94.反映梁启超儿童教育和女子教育思想的论著分别是《论幼学》和《论女学》_。
95.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二所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_和陶行知创办的_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96.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主要包括宫廷学校_和_骑士教育_二种形式。
97.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__立法、行政、和司法__实行。
98.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是_贺拉斯·曼_。
99.赫尔巴特确定的教学过程四阶段是明了阶段、联想阶段和_系统_阶段、_方法_阶段。
二、名词解释1、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教学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指出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具有教育作用,认为没有教学也就没有教育。
认为教学和道德教育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寓教育于教学。
2、教学相长:(1)《学记》提出的教学原则之一。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3、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
4、自然后果法: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
基于儿童的理智尚处于“睡眠”状态的观点,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
5、星期日学校: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为贫民儿童举办的一种初等教育机构,主要是利用星期日为贫民儿童传授简单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因而得名。
6、“要素教育论”:“要素教育论”是瑞士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寻求简化教学方法的结果。
在他看来,要素是构成事物最简单的基本单位,要素教育就是依据儿童先天能力的最初表现,寻求教学内容的最简单要素进行教学的方法体系。
7、黄老之学:依托皇帝而本于老子的一种学说,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儒法两家思想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