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表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对此评论错误的是()论B.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是因为他提出的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C.牛顿排在第三位,是因为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D.达尔文排在第四位,是因为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论【答案】 B【解析】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2.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A.日心说B.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这道试题较易,只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可作出正确解答。
首先这个学说“企图毁灭上帝”,然后是这个学说被严复推崇,联系教材可知,进化论否认上帝造物说,严复翻译《天演论》在中国宣传此学说,故B项正确。
3.(2011·临沂)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
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C.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D.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答案】 A【解析】《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均在诺瓦利斯之后,故首先排除B、C两项;A、D两项相比,显然A项更符合题意。
4.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乘火车旅行B.打越洋电话C.用电灯照明D.网上购物【答案】 D【解析】乘火车旅行始于工业革命,打越洋电话、用电灯照明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5.最早把“嫦娥奔月”神话和“腾云驾雾”遨游太空的神话变为现实的国家分别是()A.美国、苏联B.苏联、中国C.法国、苏联D.中国、美国【答案】 A【解析】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是美国,最早进入太空的国家是苏联。
6.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C.世界首次克隆动物成功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答案】 B【解析】1999年,中国加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7.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经典物理学的危机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答案】 C【解析】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出现于1946年、19世纪末、1957年、1973年。
8.“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大步。
”最能体现这种说法的是()A.莫奈创作印象派绘画B.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C.卓别林演绎《摩登时代》D.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答案】 B【解析】这是1969年美国第一次登上月球时,宇航员所说的话。
9.(2010·吉林模拟)上海文广新闻传播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数字化B.多元化C.网络化D.日常化【答案】 B【解析】结合题干所给的材料内容,即可得出“多元化”的趋势。
10.20世纪90年代,我国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投入商业运行。
这表明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方向是()A.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B.提高军事战斗力C.和平利用核能D.成为核武器强国【答案】 C【解析】“投入商业运行”说明我们和平利用核能。
11.下列烟标反映的史实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Ⅰ”号C.中国成功发射“神州”5号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答案】 B【解析】依据“卫星牌”这一信息可判断出。
1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A.邓稼先B.焦裕禄C.袁隆平D.汪道涵【答案】 C【解析】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指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13.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排除含①选项。
14.(2010·淄博)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
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①“神舟”五号②“南优2号”③月球漫步④“两弹一星”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答案】 C【解析】中国并没有实现月球漫步,排除③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15.(2010·宣城)2009年7月12日,“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活动如期进行,看过演出后,宣城市民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最便捷的方式是利用()A.电视B.报纸C.广播D.网络【答案】 D【解析】网格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人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资源共享,信息传播与交流便捷,是市民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的最便捷的方式。
16.“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图中的“他”是()A.杨利伟B.费俊龙C.翟志刚D.加加林【答案】 A【解析】“中华飞天第一人”是杨利伟。
17.55岁的老王经常向他的孩子谈起他的高中时代:同学们都认为“读书无用”,老师一个个被打倒,混完高中就上山下乡去“插队”,自己的学业都被耽误了。
据此你可以判断出老王最有可能是哪个历史时期的高中生()A.新中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以后【答案】 C【解析】材料体现了“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据“55岁”这一信息可推断出老王上高中的时间。
18.小华已年满六岁,他的父母欲把她送到当地的学校学习,可学校以种种理由拒收,于是小华父母把学校告上法庭。
他们依据的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A.《宪法》B.《义务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教师法》【答案】 B【解析】保护青少年享受教育的相关法律是《义务教育法》。
19.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答案】 A【解析】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B项的说法不正确,对传统文化不存在全面清算的问题,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
20.“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自由争论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答案】 D【解析】学术问题不能当作政治问题。
21.1957年2月,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这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新中国公演。
这主要是因为()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C.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D.“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施【答案】 D【解析】A项是1949年,时间相差太晚,排除;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排除C项;B、D两项,D项是与文化有关的方针,因而符合题意。
22.1978年,舞剧《丝路花雨》的出现引起极大轰动,并创造了中国民族舞剧巡演世界的纪录。
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A.“文革”结束B.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C.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D.中共中央强调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选项A“文革”结束只是新时期文艺繁荣的重要前提,不是主要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的“改革”主要指改革经济体制,“开放”是指引进外资、技术,学习管理经验,而不是在文学艺术领域。
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因此答案选D项。
2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学创作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这归功于()①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形成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双百”方针的提出④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解析】“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
24.从1996年至今,我国开展了“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是指()A.文化、艺术、科技B.文化、科技、卫生C.文化、文艺、卫生D.文艺、科技、卫生【答案】 B【解析】考查对“三下乡”内容的理解。
25.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
此后2000多年却是“万马齐喑”般的沉寂。
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改革开放后的欣欣向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B.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文化繁荣的程度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争家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答案】 B【解析】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起决定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教会和宗教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
试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教会神学的?(4分)(2)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观察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图一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图二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图三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6分)(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