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维目标语文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三维目标教案1一去二三里教材简析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让学生学会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通过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12个字,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他。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7.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9.看图。
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10.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11.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
试背。
四、巩固生字。
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
(读卡片)五、作业设计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巩固生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
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领奖游戏。
老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上台领奖。
一生说:我得了第——名。
众生说:对对对,你得了第——名。
3.读课文。
二、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师范写。
3.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4.指导写字。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
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5.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三、作业设计1、练习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板书设计2口耳目教材分析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
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
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认识3种新笔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理解字义,认识字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目”和“木和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教学难点据象形字的特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田字格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12个生字,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及自主识字能力,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情境导入。
1、复习:卡片认读前一课的数个生字。
篇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三维目标)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
题意: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
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三、抄写古诗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默写古诗。
复述诗歌大意。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望洞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上节课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我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
②汇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