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卡
2.1患者健康卡数据的概述
GB/T 21715《健康信息学患者健康卡数据》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总体结构;
第2部分:通用对象;
第3部分:有限临床数据;
第4部分:扩展临床数据;
第5部分:标识数据;
第6部分:管理数据;
第7部分:电子处方(用药数据);
第8部分:链接。
数据卡携带的与人相关的数据可分成3种主要类型:标识数据、管理数据和临床数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际使用的健康数据卡必须包含设备本身的标识数据及其携带数据所涉及的个人标识数据,管理数据和临床数据是可选的。
四.健康卡加载金融功能与发行方案可行性探讨
4.1金融功能加载模式分析
健康卡加载金融功能方法有二种:直接在健康卡建立帐户;与患者金融卡进行捆绑,形成主附卡关系。现将利弊分析如下:
4.1.1在健康卡直接加载
在每张居民健康卡上建立相应银行患者的银行帐户。问题:由于健康卡使用环境与范围限制,造成这类帐户少交易或无交易,出现大量“睡眠卡”,对银行管理产生压力。每个家庭多出若干个银行帐户,患者需要多次向不同的健康卡进行现金或转帐充值,结算与退款,产生跨行转帐费用,造成患者使用不便与经济负担。加大银行卡被盗或丢失的可能。若使用自助设备医院现场充值,还会造成充值设备管理上困难,极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
2.2.1有限急诊数据
“LimitedEmergencyData”(有限急诊数据)对象由组成“EmergencyDataBitMap”(急诊数据位映射)的一组数据和可选元素“AccessoryAttributes”(附加属性)两部分组成。其中,“EmergencyDataBit—Map”是一个布尔型序列,状态“true”表示被记录人的现有状况,或者,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表示被记录GB/T 21715.3--2008/1S0 21549-3:2004人可能正在采用这种药物治疗。该对象除了传送患者携带的警示卡和“MedieAlert”(药物禁忌)的数据通信外,还表达了国际急诊记录草案所定义的绝大多数固定临床数据集。“
临床数据可包括:
——提供健康信息和健康事件信息的数据项;
——保健提供者对他们的评价和标注;
——已计划的、要求的或者已经执行的临床行为。
2.2有限临床数据概述
LimitedClinicalData(有限临床数据)数据对象分为三个独立的数据集:有限急诊数据集、血型和输血记录数据集、免疫接种数据集。由于分组不同,因此每个数据集都有不同的安全设置,包括附加属性中条款所决定的访问权限[4]。
通过数据字段类型(如用药、诊断、年龄、性别等)单独分类,且两个伙伴问的关联类型(如交互作用、禁忌症、药物过敏等)是确定的。
三健康卡相关规范标准及具体的数据协议
3.1相关文件和规范标准
随着多批次的居民健康卡被发放,合理的管理办法的出台也成为了当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之前,卫生部先试行发过《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在2011年7月4日,卫生部也正式发布了《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
1.3健康卡的功能
居民健康卡是联接医院应用、区域病人数据与各种与医疗活动相关卡介质的桥梁,是各种卡的集合载体。主要拥有4个功能:(1)身份识别;(2)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包括血型、既病历建设需要;(4)金融功能[3]
二.患者健康卡数据的基本内容
8.居民健康卡个人化管理办法(v1.0)(卫办综发〔2012〕26号)
9.居民健康卡密钥管理办法(v1.0)(卫办综发〔2012〕26号)
10.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命令集(v1.0)(卫办综发〔2012〕26号)
11.居民健康卡用户卡及终端产品检测规范(v1.0)(卫办综发〔2012〕26号)
随后,卫生部又像各信息中心征求了《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征求意见稿》以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卡的建设管理。
规划将建立市级密钥管理中心和地级对称密钥管理系统。市级密钥管理中心(试点期内代行省级)负责接收部级密钥种子,市级对称密钥管理系统负责管理部级密钥管理中心下发的相关密钥并生成居民健康卡所需要的应用密钥。对称密钥管理系统以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为地市级密钥管理中心提供地区密钥生成服务。
居民健康卡密钥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设计规范,以提高居民健康卡的抗攻击能力。
HID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
3.4居民健康卡的安全管理
密钥管理体系是健康卡应用的安全核心,密钥管理系统建设分部级和市级。
在省级密钥管理体系建设之前,居民健康卡的密钥管理参照省级密钥体系进行建设。部级密管系统负责生成部级密钥,市级负责接收部级密钥种子,生成居民健康卡各类密钥及SAM。
居民健康卡的密钥管理体系除了支持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密钥体系规范外,同时需要支持将来卡中多种应用的扩展。
2.3扩展临床数据概述
扩展临床数据(Extended Clinical Data)具体分为三个独立的数据对象:临床事件索引(ClinicalEventDescription类)、映射的临床消息(MappedClinicalMessage类)和扩展急诊数据(ExtendedEmergencyData类)。由于它们分属不同组类,这些对象可以具有不同的安全设置,包括由附加属性(AccessoryAttributes类)中所含条款决定的访问权限。
2.2.2血型检验和输血记录
为了能像对急诊和免疫接种记录一样,赋予血型检验和输血记录不同的安全属性,要求将它们设置成与患者数据集其余部分分离的数据对象。该数据对象用来提供“被记录人”的血型记录以及用来携带被记录人已接受的任何血制品的相关数据。
2.2.3免疫接种细目
数据对象“ImmunizationDetails”(免疫接种细目)中包含的免疫接种记录用来提供“被记录人”所接受过的免疫接种记录,并且该记录应被人为地同其他代码型临床数据分开,以便使免疫接种记录处于不同的安全状态。
国内健康卡信息标准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健康卡与健康信息标准的相关概念,在概述国内健康卡的一些技术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健康卡信息标准对于健康领域的重要意义,为深入进行健康信息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健康卡健康卡信息标准健康信息管理
一.绪论
1.1引言
健康卡(health card),也称为病人数据卡(patient data card,PDC)、健康专业卡(health professional card,HPC)等,是医疗保健领域用于保健对象身份识别、个人健康信息与用药记录、医药费用结算、含有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卡片[1]。在我国,各种各样含有计算机可读数据的卡片名目繁多、发行量很大,其中以集成电路卡(IC卡)最为多见,如公安(二代身份证)、金融(银行卡)、通信、建设与公用事业、医疗卫生(各大医院的医疗卡、就诊卡等)、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保卡)、石化、交通、税务等领域,对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适应居民持卡就医需求,我国部分大型医院向就医患者发放诊疗卡。但由于在总体设计、卡标准、受理终端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不同机构、不同地域的卡不能互联互通,给患者跨地域就诊和费用结算带来了较大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原卫生部决定将发行全国标准统一的居民健康卡作为推进深化医改、促进为民服务的重要工作,积极推进有关标准规范制定及开展试点建设工作。居民健康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拥有的,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用于身份识别,满足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2]。
设备数据包括:
——设备本身的标识数据;
——设备功能和性能的标识数据。
标识数据可包括:
——设备持有者的唯一标识或者该设备所携带数据相关的人的唯一标识。
管理数据可包括:
——个人相关的补充数据;
——保健资金的标识,表明其是有支付的还是自付的,以及他们的关系,即保险公司,保险合同和保险单或者保险费的类型;
——保健服务所必需的其他数据(不同于临床数据)。
2011年8月18日,第二届中国卫生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上,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指出,卫生部研究决定同步整合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为城乡居民配备居民健康卡。同时,卫生部也已经组织了专家组研究制定了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基本框架与数据标准,尽快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各项标准规范。到目前为止,各类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基本已经完善,在今年2月,卫生部发布了《居民健康卡配套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其具体包括内容如下:
2.4药数据概述
用药数据(MedicationData)对象可分为四个单独的子对象:用药记录(MedicationNotes)、用药处方集(MedicationPrescriptions)、用药配发集(MedicationsDispensed)和用药引用集(MedicationReferences)。
2.4.2“用药相关特征”数据对象
用药相关特征(MedicationRelevantCharacteristics)ig录包含某些患者特征,这些特征与诊断、发现或危险情形(如过敏反应、糖尿病、怀孕或哺乳)等相关联时,可能导致需要专门用药提示或摄人禁忌药物。
2.4.3“已知用药风险”数据对象
已知用药风险(KnownMedicationRisks)记录包含用药和患者特征间已知的交互作用;当医师决定开具该用药的处方时应经过风险评估。已选择的数据对象由两个伙伴组成合作模型,这两个伙伴能够
2.4.1用药记录”数据对象
“用药记录”(MedicationNotes)包括为患者提供药物直接相关的自愿性个人文档。它包含药房给出的药物,也包括个人用药;不考虑未被患者使用的处方。此外,医师也应对治疗门诊患者/住院患者时
所使用的药物或所分发的院内/院外用药建立文档。除了药物外,也应记录引起药物过敏的患者特征[5]。
1.居民健康卡安全存取模块(SAM)卡生命周期管理办法(v1.1)
2.居民健康卡产品检测管理办法(v1.1)
3.居民健康卡生产单位及产品备案管理办法(v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