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
综观骆宾王的一生,其前进道路,有着两条明显不同的发展 轨迹。作为一位作家,他前进的道路较为顺畅。从七岁咏鹅,到齐 鲁闲居写下的大量隐逸诗,再到从军路上写的边塞诗,回长安后创 作的以《帝京篇》为代表的长篇歌行,一直到扬州起兵写下的《讨 武氏檄文》。成就和声誉直线上升,一浪高似一浪。在唐初人才济 济的文坛上,技压群芳,稳居盟主的地位,成为“初唐四杰”之一, 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作为一个官吏,政治上却处处遭受挫折。先 是求仕不果,继而罢官长安。在齐鲁过了十多年穷困生活之后,再 度入朝,不久又被免职。接着从军边塞,羁留蜀中,待再回京师, 做的仍是和十年前一样的九品小官。后来突然得以提升,成为御史 台侍御史,但不到半年,就被诬下狱。最终愤而走向武装反抗,迅 即又被狂飙所淹没,以致身死何处,都成了历史悬案。这条道路发 展得很不顺利,不仅荆棘丛生,坎坷泥泞,而且四周潜伏着毒蛇猛 兽,稍不留意,就有被吞噬的危险。
骆宾王
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 (今属浙江省)人,唐 代(约640~684)婺州义乌 (今属浙江省)人,唐代 文学家,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們称为“初唐四杰”。 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初 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 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 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 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姓是古乌伤的名门望族特有的姓,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 出了骆俊、骆统、骆秀一门祖孙三人,成为名盛一时的文臣武将和 志行卓越的俊士,一直为史家所称道。此后骆族虽然簪缨不绝,代 有才人,但到骆宾王出生之前,家族已经衰落。然而诗书传家、清 节自守的家风却始终不变。
《骆宾王集》,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
所辑10卷本,其书已佚。明、清两朝流行 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 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 《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 华书局排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