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工艺研究
合成工艺
浓度和配料比
6.2 反应物的浓度和配料比
1. 定义 2. 分类 3. 配料比
合成工艺
浓度和配料比
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 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 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BACK
第六章合成工艺研究
合成工艺
6.1 概述 6.2 反应物的浓度和配料比 6.3 溶剂的选择和溶剂化效应 6.4 反应温度和压力 6.5 催化剂 6.6 药品质量监控和工艺研究中的过
渡试验
合成工艺
概述
6.1 概述
现代有机合成反应特点: 1)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能在中性、常温和
常压下进行; 2)高选择性(立体、对映体); 3)需要少量催化剂(1%); 4)无“三废”或少“三废”。
合成工艺
溶剂
2.2 溶剂的性质
相似相溶
合成工艺
溶剂
2.3 理想溶剂的选择
1)对杂质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2)对结晶的药物具有所期望的溶解性;
室温下微溶、接近溶剂沸点时易溶; 3)结晶的状态和大小。
合成工艺
溶剂
2.4 生产上溶剂的选择
1)筛选法:少量结晶+多种溶剂
2)按药典测溶解度。
BACK
1.2 不可逆反应: 可根据经济效益进行增 减;
1.3 主副反应: 增加主反应的用量,抑制 副反应;
2. 可减少反应物用量,控制反应的进行
(副反应)。
BACK
合成工艺
溶剂
6.3 溶剂的作用
使反应分子能够分布均匀、增加分子间碰 撞和接触的机会、有利于传热和散热。
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反应,必须是不活 泼。
溶剂
BACK
合成工艺
常用介质的温度范围: 冰/水 0℃; 冰/盐 -10~-5 ℃ 干冰/丙酮 -60 ~ -50 ℃ 液氮-196 ~ -190 ℃ 蒸汽浴100 ℃ 油浴~ 300 ℃
溶剂
合成工艺
温度和压力
6.4 反应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多数符合Van’t Hoff 规则;
合成工艺
浓度和配料比
平行反应(竞争性反应):一反应物系统 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
特点:单纯增加反应物浓度不但加快主反 应速度同时也加快副反应速度。
主反应:一反应物系统同时进行几种不同 的化学反应,生产上所需要的反应。BACK
合成工艺
浓度和配料比
如何选用配料比
1. 增加反应的浓度
1.1 可逆反应: 增加反应物;
Al2O3
CH2=CH2
Cu
CH3CHO
H2SO4
C2H5OC2H5
ZnO, Cr2O3 CH2=CH CH=CH2
合成工艺
催化剂
催化剂活性
又叫催化能力,反映催化剂转化反应物能 力的大小;
指工业上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或单位表 面积)的催化剂在特定条件下所得产品量 (又叫催化剂的负荷)。
合成工艺
催化剂作用
催化剂
催化作用:对反应施加的作用。 是催化剂活性中心对反应分子的激发与活化,使
反应分子以很高的反应性能进行反应。
合成工艺
催化剂作用分类
催化剂
正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度; 负催化作用:减慢反应速度。
合成工艺
催化剂
催化剂作用机理
1)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缩短 平衡时间(对正、逆反应均适用);
-dc/dt=kCACB 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合成工艺
浓度和配料比
零级反应: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而仅受其它因素影响的反应。
-dc/dt=k
如:光化学反应、表面催化反应、电解反 应
合成工艺
浓度和配料比
可逆反应: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
特点:正反应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逆反 应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大,直到两个反应速 度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随时间 而发生变化。
催化剂 酸碱催化 相转移催化 酶催化(微生物催化) 光催化
合成工艺
催化剂
6.5.1 催化剂
某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化学 反应速度,而其本身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 并无变化。
例
合成工艺
催化剂
催化剂的特点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度,同时提高反应的 选择性,(降低副反应速度,减少副产物的 生成,)但不改变化学平衡,可缩短到达平 衡的时间。
2)催化剂具有特殊的选择性
不同的催化剂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学反
应;例:
对同样的反应物系统,应用不同催化
剂,获得不同产物。例:
BACK
合成工艺
催化剂
铂、钯、镍适用于加氢反应;
V2O5、MnO2、MoO2适用于氧化反应;
Al2O3 、硅胶适用于脱水反应。 BACK
合成工艺
催化剂
BACK
C2H5OH
2)少数影响复杂,可分为:
速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
属于爆炸极限的化学反应;
酶反应和催化反应;
反常合成Βιβλιοθήκη 艺温度和压力Arrhenius公式: lnk=-E/(RT)+lnA
温度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k =-△H/(2.303RT)+C
合成工艺
催化剂
6.5.1 6.5.2 6.5.3 6.5.4 6.5.5
合成工艺
溶剂
分类
1)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氢原子 与含阴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 与阳离子的孤电子对配价; 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 由于偶极矩作用产生溶剂化作用 2)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有易取代氢原子
主要依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而产生溶 剂化作用。
合成工艺
非质子性溶剂分类: 极性:介电常数15以上; 非极性:介电常数15以下
合成工艺
浓度和配料比
分类(从反应机理)
单分子反应 双分子反应 零级反应 可逆反应 平行反应
合成工艺
浓度和配料比
单分子反应(一级反应):只有一个分子 参与反应。
-dc/dt=kc
如:热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和分子重排 反应
合成工艺
浓度和配料比
双分子反应(二级反应):两分子碰撞时 相互作用发生的反应。
合成工艺
溶剂
1. 反应时的溶剂和溶剂化效应 2. 重结晶时溶剂的选择 3. 溶剂的极性和分类
合成工艺
溶剂
1.1 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2 溶剂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1.3 溶剂对产品构型的影响 1.4 溶剂对互变异构体平衡的影响 BACK
合成工艺
溶剂
2.1 重结晶的目的
除去由原辅材料和副反应带来的杂质, 达到精制和提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