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政策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形成基本是: 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 由于英国较早完成了工业革命,其生产力和经 济迅速发展竞争力大大提高。 英国处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
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工厂手工业过渡到大 机器工业,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那 些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开始崩溃,机器大工 业让社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各国开始纳入到 国际分工的轨道。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市场的萌芽和国际 贸易的迅速扩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手工业向工 场手工业生产的过渡,从而使得以工场手工业为基 础的、具有地域性的、面向国外市场的专业化生产 出现,使得国际分工进入到萌芽阶段。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航海 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很大 的发展。 到17世纪,科学的中心已从中世纪商业繁荣和 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德国和意大利北部,转移到受 地理大发现好处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如法国、荷兰 和英国南部。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大发现”是以当时欧洲人 的眼光,而非人类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发现。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新大陆的发现,都宣布自己 的探险队最先到达的地方为本国领土,两国因此争 执不断。之后,荷兰、英国、法国接踵而至,几乎 将欧洲以外的土地瓜分殆尽。 对于新大陆的瓜分,导致了印第安人被大肆屠 杀,非洲黑人大批贩卖,黄金、白银、香料等不断 运回欧洲。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 部分工超过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各国的生产者 通过世界市场在生产上的联系,是国际贸易和经济 联系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主 要表现,全称国际劳动分工。
第一次分工
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原始社会末 期人类历史 的三次社会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重要的经济特 征之一,世界生产力巨大发展,国际分工向深度和 广度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际分工体系。
各种交通工具有了空前飞跃的发展,为国际分 工的扩大提高了条件;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各种交通工具有了空前飞跃的发展,为国际分 工的扩大提高了条件;
另外帝国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将资本主义生产日 益扩大地转移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去,从而 使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之 间的分工日益加深。资本输出实现了世界范围的生 产社会化和国际化,加强了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 关系,并加强了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促进了 国际分工的发展。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
大机器工业巨大的生产能力产生了两方面的要 求:
(1)是大量生产出来的商品很快使国内市场饱 和,因此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需要不断扩大的销售 市场与之相匹配。
(2)大机器工业又引起了对生产原料的大量需 要,要求开辟新的廉价的原料来源。
在11世纪的欧洲已经出现了城市的萌芽,城市 在欧洲进一步兴起,使得手工业与农业进一步分 离,货物经济有了比较快的增长。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 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是指欧洲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和探险 家在15世纪-17世纪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探察当时 欧洲人不曾到过的海域和陆地的一系列航海活动。 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在这些航海家和 探险家中,最著名的当属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瓦 斯科·达伽马,发现美洲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进 行首次环球旅行的费迪南德·麦哲伦。
大分工
第二次分工 第三次分工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商业与农业的分工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二、国际分 Nhomakorabea的类型按参与国 际分工方 式来划分
混合型 国际分工
混合型分工是指一个 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时 即包括垂直型分工也包 括水平型分工。
垂直型 国 际分工
水平型 国际分工
垂直型的国际分工是指 生产和提供原材料的国家 与生产、供应工业制成品
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第二节 国际分工理论 第三节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请阅读课本的“案例导入”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第一节 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三、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四、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国家之间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有关
国家在相近的生产技术水平 上,对某些产品(一般是工业 制成品)生产的不同环节或工 艺过程进行专业化协作。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中,由于社 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生 产不发达,各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差较小, 仅存在这局部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末)
还有其他因素促进国际分工: 大机器工业还带来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另外电报海底电缆等现代通讯工具的出现, 使得信息的传播日益广泛和迅速。 这些都便利了国际贸易的扩展,促进了国际分 工的发展。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