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考试资料(期末考试笔记资料)

语言学概论考试资料(期末考试笔记资料)

绪论一、语言学的概念(一)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探索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发展规律:语言的性质: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人类的思维工具;3、符号系统。

语言的结构:1、由语音(外在形式)[+载体:文字]、意义(内容)统一构成。

语言的发展:怎样产生?有哪些演变规律?历史发展的情况。

(二)语言学的对象——语言“任何语言”:横向研究——包括书面语、口语和外语;纵向研究——包括“活”语言和“死”语言;从结构上说,语言学研究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文字等方面。

四、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语文学五、语言学的分类1、理论语言学包括(1)、专语语言学——是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又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2)、普通语言学——是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2、应用语言学——是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ppt5六、什么是文言和文言文?文言是我国“五四”以前通行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或著作。

七、什么是“小学”?是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

八、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古代: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现代:十分重视口语的研究。

第二,研究目的不同。

古代:主要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现代: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探索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

第三,地位不同。

古代:还不是独立的学科,处于附属地位,现代: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了许多边沿性学科。

九、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语言交际过程分为五阶段:编码: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通过空气振动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经过大脑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受。

(言语链图)十、语言学的作用:1、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

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必须利用语言研究的成果。

2、制定语言文字的有关的政策,制定语言规范,都要在对语言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作指导。

3、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

至于个人,同样可以利用语言学的成果,比如学习一样语言或方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所学语言与自己母语的各方面的对应规范,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十一、语言学的流派1、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语言科学诞生(1)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格里姆和葆扑被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奥斯特霍夫和布鲁克曼,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的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

(2)地位: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不仅提出了人类语言演变过程的假设,画出了世界语言的譜系,而且还创造出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有关语言起源、语言本质的新理论,为后来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瑞士)《普通语言学教程》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布拉格学派(结构——功能):特鲁贝茨科依(俄国)《音位学原理》。

哥本哈根学派:叶尔姆斯列夫(丹麦)《语言理论导论》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布龙菲尔德(美国)《语言论》优点:强调语言是完整符号系统缺点:过于追求形式3、转换生成学派:乔姆斯基(美国)《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学派的代表。

4、系统功能学派:韩礼徳(英国)《功能语法导论》5、社会语言学派:拉波天(美国)〈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一、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说话?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

二、语言和说话的关系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从运用角度来说,自由(言语)/不自由→有规则(语言)(2)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包括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说话代码(语言)/说、写、想的话(言语作品)语言是言语中较为确定的部分→运用同一语言,言语不一定相同(3)从表现形式看:言语是个人的,有个人特点/语言是(社会的),语言有共同性和社会性(4)从哲学角度看:语言(抽象)和言语(具体、个别)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2、语言和言语的联系(1)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2)语言存在以说话的需要为前提。

(刘连仁“孤岛”)(3)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行为和结果。

(口语、书面语→书面化)(4)语余成分(超语言的剩余成分):存在言语中的非语言成分。

言语包括语言成分(被社会使用)和语余成分(未被社会承认)它包括:A、个人的创新成分(词汇、语法)。

(小孩说话明显)B、个人误用的言语成分。

(语音:尖、团;词汇:非常;语法:“快乐着你的快乐”)C、言语的生理部分。

(嗓音:粗细、大小;语速)D、行文格式。

(写出来的话)这些都带有个人特点→若被社会承认→转化为语言成分。

案例分析(找出语言偏误,并作分析)爸爸:你要吃巧克力吗?儿子:我要吃。

(给了一块后)爸爸:你还要巧克力吗?儿子:我还要。

(又给了一块后)爸爸:你还要吗?儿子:我还不要了。

三、语言的作用(一)交际职能: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2)语言是适应人类需要而产生的。

(3)语言是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代码。

(4)交际职能是语言最基本的社会职能。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文字和体态语(1)文字:打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文明的进程缺点: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仅有几千年的历史;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很多;适应语言需要,从属语言→只能作为辅助性交际工具(2)体态语(副语言):脸部表情、气势、躯体动作,但必须以语言交际为基础鼓掌、举手、挥手、使眼色、打手势、点头、裁判等体态语必须建立在双方理解,心领神会的基础上。

(二)思维职能1、什么是思维?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思维类型:(1)动作思维:思维过程中依赖实际动作并以此为支柱。

(2)形象思维:唤起表象,并对其进行选择性加工改造。

基本单位是表象。

(3)抽象思维:以语言为工具,运用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思考: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与语言无关?这是又圆又红的东西——这个苹果又圆又红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的思维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

思考:两个人在争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一个人说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句。

你认为谁的观点对呢?首先,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的,各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意义。

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个社会发展到语言和思维脱节的地步,语言水平很高且思维水平很低,或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

(1)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

(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P16-19)(2)语言离不开思维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运用中才有意义。

如果没有思维,无所谓交际。

B、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层级关系,组合、聚合与逻辑思维的活动模式相合4、语言和思维的区别(1)概念不同:工具不等于其服务对象。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职能不同: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3)构成不同:思维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构成(4)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一种概念可以用多个词语表达;判断多用单句,但单句并非都为判断(5)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

汉语英语伯父(父亲的哥哥)uncle Father‘s elder brother叔父(父亲的弟弟)Father‘s younger brother舅父(母亲的兄弟)Maternal uncle姨父(母亲姐妹的丈夫)Maternal aunt‘s husband七、课后练习1、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说成“huó(活)”,这是为什么?虽然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有一点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那就是运用词语组成句子,必须遵守全社会统一的规则,选择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某个意义,也得全社会约定俗成,不能个人任意更改。

否则,语言就不能成为交际工具了,别人无法听懂你的话,社会将乱成一锅粥了。

只要想象一下,一个不会外语的人到国外生活所遇到的窘迫尴尬,就知道遵循原则的重要性了。

2、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这主要是因为:(1)词语的组合规则是十分有限的,掌握了一个规则,可以推出无限多的句子,例如学会说“我吃饭”,掌握了“主——谓——宾”这个格式,就可以制造出“我看报”、“他打球”之类的句子来。

(2)语言中的词表达的意义具有概括性,数量是有限的,一个词可以重复使用,可以用在这个句子中,也可以用在那个句子中,从而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所以语言系统中的句子是无穷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却是有限的,这也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语言。

例如“人”这个词,并不指哪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