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知识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操作简单,减轻患者 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 的痛苦
便于抢救
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 路,便于抢救工作,而且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 员的工作量
患
者
操作前
保护血管
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 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 血和输液提供方便
告
知
危重患者
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老 年人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 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 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 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怀疑存在导管 相关性血流感 染时
发疱剂药物已经 渗出,应先回抽 出残留的药物, 再拔针
当患者主诉与短导管相关的不适或疼痛时, 在调整无效的情况下应拔除
拔针方法
零角度去除透明敷贴 拔出留置针,顺血管走行按压至不出血 确认拔出导管完整性
已封管留置针的再次启用
必须先抽回血,见到回血后才 可接上液体。 步骤:常规消毒肝素帽,用NS10ml
的信息、药物一致。
穿刺前再次核对患者的 信息、所给药物须与执
行单一致
再次核对患者的信息、 所给药物须与执行单一 致,核对输液滴数和输
液卡记录信息
操作中--沟通内容
药物的名称、作用、 副作用、用药 剂量、
时间、注意事项、
治疗的目的、方法
患者
饮食指导 心理护理
特别指导:对婴幼儿及小儿应 针对患者的生长发育阶段,给 予适当的安慰及暗示,以减轻 操作中痛苦及恐惧;对交流方 式,包括视力、听力及表达能 力及认知能力及灵活度改变的 患者,应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固定
无菌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 心无张力、无缝隙固定。敷贴 要将白色隔离塞完全覆盖。 (先塑形)
固定
INS:延长管U型固定, 肝素帽要高于导管尖 端且与血管平行。
勿压血管。 附管接口朝外。
记录
INS:在透明敷贴边框上的标签标注穿 刺日期、时间和操作者姓名。 标签不要被覆盖、遮挡,同时不要覆 盖穿刺点。 核对输液单上签时间、操作者姓名
皮下血肿
原因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术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 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置管针穿过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 肿;拔针时按压不正确
预防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拔针时正确按 压
记录
发生的时间、局部症状、处理措施及效果
液体渗出
原因 预防 处理 记录
穿刺不当,患者躁动,针头固定不牢或组织缺氧,末梢 循环不良等。
双人核对 输液卡、医嘱
评估
治疗方案、 药物性质
操作前---留置针的选择
INS标准
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 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
INS标准
同时考虑患者的年龄、静脉局 部条件、输液目的和种类、治 疗时限及患者的活动需要
规格 26G*0.6*14mm 24G*0.7*19mm 22G*0.9*25mm
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 毒,由内向外旋转涂擦, 消毒面积不少于8*8 c㎡ 。
可用于穿刺部位消毒的 有乙醇、氯已定、络合碘、 碘酊 对于年龄<2个月的婴儿 不建议使用氯己定消毒皮 肤。 避免对新生儿使用碘酊, 因为它对新生儿甲状腺有 潜在影响
操作中--穿刺
止血带位置:穿刺点上 方
10㎝处,消毒范围以外; 扎止血带40-120S进行静 脉穿刺为最佳的穿刺时
2级
注射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
3级
疼痛伴发红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到条索状静脉
4级
疼痛伴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范围>2.5cm,有脓液渗出
静脉炎发生原因
01
03
05
血管选择不当
输注高浓度 刺激性 强药物
留置针选择不合适
无菌操作不严格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过长
02
04
静脉炎的预防
1
控制微粒混 入药液
2
合理选择血 管
3
减少刺激性 药物对血管
损伤
4
合理安排输 液顺序
5
规范化洗手, 严格无菌操
作
6
留置针 保留时间
6
一旦发生静 脉炎
立即拔除
静脉炎的处理与记录
处理
红外线灯照射疗法, 每日2 次, 每次20~30min。 局部抗生素药膏或硫酸镁湿热敷, 疗效较 好, 镁离子能降低血管平滑肌对收缩血管物 质的反应性而使血管舒张 抬高穿刺肢体 ,避免剧烈运动
➢ 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据统计,81% 的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上 需花费全天75% 的工作时间
➢ 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避免多次输液穿刺,减 少意外扎伤和感染机会,尤其针对传染性疾病 患者
静脉留置针
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输液量较多的患者
输全血或血液制品 的患者
适应症
老人、儿童、躁 动不安的患者
每天需多次推注无 刺激性药物的患者
禁 忌 部 位 远 端 或 附 近 区 域
禁
静
脉
曲
张
位
及 影
响
循
环
的
部
禁 位 于 屈 伸 部 位 ( 关 节 部 位 )
选择粗直,血流丰富的手臂、前臂静 脉,避开静脉瓣及关节,成人不建议 选择下肢静脉。小儿不宜首选头皮静 脉穿刺。美国已立法禁止在桡静脉腕 部穿刺
儿童 静脉 的选 择
操作前---患者告知
操作中--巡 视
严密观察 严密观察留置针有无脱出、 漏液、断裂,局部有无红、 肿、热、痛等静脉炎的表 现
及时处置
加强巡视,及时处理相关 并发症
冲封管
方法
– 脉冲式冲管(附图) – 正压封管
种类
预冲式导管冲洗器 单剂量等渗盐水
用量
5-10ml, 6-8小时冲管一次
作用
– 使封管液在管道内形成小漩涡,有 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
操作前--配药时查对的重要环节
配药前要检查一次 性物品、无菌物品 的质量和有效期
A
双人核对医嘱及治疗
单 检查药品的名称、
剂量、规格、质量,
注意有无变质,安瓿、 配药时要注意药物
针剂有无裂痕,有效 有无变质、沉淀、
期和批号,液体有无 瓶口有无松动、裂
浑浊。
缝,渗液等
B
C
配药后必须经第二 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03
03
配制液体的注射器应一 次性使用,并选择18G (直径1.2mm)以下针 头配制液体
药液配制和使用, 应依据药典和药物 配伍禁忌标准执行
在配置和输注液体和药 物之前,需明确药物的 理化性质、药物的相容 性和稳定性
操作中
操作中--重点查对环节
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A 查对的时机 C
B 查对的重点对象 D 双人查对的方法
– 能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减少化学性 静脉炎的发生 。
脉冲式冲管法的冲刷作用
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 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 物。如太阳能、风能, 生物能、水能,地热能, 氢能等。
正 压 封 管
拔针指征
成人留置留置时间 72~96小时,小儿无异 常可留置至血管治疗
结束
紧急情况下放 置的血管通路 应在48h内尽快 替换
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技术相关知识 刘 丽 霍秀兰 郭红亮
静脉输液治疗的目的
维持水、电解质酸 碱平衡
A
补充营养和水分, 供给热量
B
输入药物,控制感 染,治疗疾病
C
增加血容量,维持 血压,改善微循环
D
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目标 安全留置
1
成功穿刺
目标
保护血管
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外周静脉导管;是由针芯、 软套管及塑料针座等组成
病情:严重脱水,需大量补 充血容量等
4 阳性体征及阳性检查指标
5
其他相关因素:文化程度、经济条 件、对治疗的依从性,是否容易获 得护理服务、意愿及现有的静脉条 件等
操作前---部位评估
非 特 殊 应 避 免 在 下 肢 进 行 穿 刺
不 可 在 同 一 部 位 反 复 穿 刺
手 术 同 侧 肢 体 及 患 侧 肢 体 静 脉
操作中--有效识别患者的程序
情景一
病房清醒患者:询问病 人的姓名,核对腕带、
床头卡,操作物
有
效
操作前
情景二
病房意识不清患者:询 问家属或陪人该病人的 姓名,核对腕带、床头 卡,操作物
情景四
昏迷、意识不清急诊:询 问病人或家属患者的姓名, 核对腕带、病历、医保卡 (身份证号码),操作物
查
对
操作物:包括药物及治 疗单等
操作中--排气
再次核对输液卡药物,挂输液 瓶排气(排气到头皮针衔接处、 关闭调节夹),茂菲氏滴管液 面高度为1/2-2/3,检查无气泡。 打开留置针外包装(旋紧肝素 帽)头皮针插入肝素帽0.5CM。
排尽肝素帽内气体,再完全插 入,放于输液架上备用,准备 胶布、输液贴、敷贴包装
操作中--皮肤消毒 8c㎡
慎用或禁用范围
01
03
静脉推注或滴注 刺激性药物
发疱性药物
PH值低于5或 高于9的药液
02
05
肠外营养液(TPN)
渗透压高于 600mosm/L
04
静脉留置针 操作过程及相关知识
chang yi fu shu he ping yi yuan
操作前
Hale Waihona Puke 操作前仪表查对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洗手、戴口罩
20分钟,用清水清洗后待干使用 手卫生
按规范严格执行
损伤性废物
置入防渗漏、防穿刺、不能打开的锐器盒中, 锐器盒盛装达到3/4时应封口,不得重复使用, 锐器不可折断或弯曲
相关并发症 chang yi fu shu he ping yi yuan
相关并发症
导管相关性 血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