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综合评价方法发展历程及启示

国外综合评价方法发展历程及启示

时代经贸 2010 年 5 月 中旬刊 总第169期有效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独立董事的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对于独立董事的作用,在给予足够的利益的同时要求独立董事承担一定的责任。

2.确立第三方委托人现代企业制度中,除了内部主体是信息需求者,还有大量的外部主体也是信息需求者,这就造成了委托人问题的复杂化,信息的内部使用者(包括股东)希望看到无保留的审计报告,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希望得到真实信息。

而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合二为一”严重影响了事务所的独立性,因此要解决独立性问题,关键在于在外部寻找一个独立的委托人。

目前,理论界存在以下四种外部委托人模式:一是证券监督当局委托模式,二是保险公司委托模式,三是公开招投标模式,四是上市公司审计基金模式。

虽然这四种模式都可以解决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问题,但是前三种模式又各有缺点,第四种模式的构想是通过设立独立于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益基金来代表众多审计报告使用者行使审计委托权,这种模式可以克服监管当局委托思路和将审计业务“上缴”思路存在的缺陷,保证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减少了审计失败。

参考文献:[1]周祖学.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基于一种失衡和制衡的视角[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朱小平,叶友.审计风险、商业风险、业务关系风险、经营失败与审计失败[J].审计研究,2003(7).[3]黎仁华.资本市场中舞弊行为的审计策略[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4]吴溪.审计失败中的审计责任认定与监管倾向:经验分析[J].会计研究,2007(7)[5]常勋,黄京符.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6]韦红玉.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国外综合评价方法发展历程及启示符力文 冯星淇 张 旭 赵会茹(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摘 要】当前,综合评价方法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

一方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另一方面又令我们在具体应用何种方法进行评价时,有些无所适从。

为此,本文对国外常用的一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关于我们如何有针对性的使用综合评价方法的启示,希望能对正确理解和应用综合评价方法有所帮助。

【关键词】综合评价方法发展历程;评价方法分类;评价方法启示一、综合评价简介1.基本理论综合评价[1](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E)指对以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即对评价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对象赋予一个评价值(又称评价指数),再据此择优或排序。

又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估技术。

其发展雏形可以追溯到1888年,艾奇沃斯(Edgeworth)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考试中的统计学”中,就已经提出了对考试中的不同部分应如何加权,开创了现代评价的先河。

随后发展到了1913年,斯皮尔曼(Spearman)发表了“和与差的相关性”一文,讨论了不同加权的作用,在评价中运用了多元回归和典型分析。

而在20世纪70-80年代,则是现代科学评价蓬勃兴起的年代。

在此期间,产生了多种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诸如多维偏好分析的线性规划法(简记LINMAP,1973)、层次分析法(简记AHP,1977)、ELECTRE法(1971-1977,1983)、数据包络分析法(简记DEA,1978)、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简记TOPSIS,1981)等。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在评价理论、方法和应用开展了多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2.发展历程回顾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该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实证化、人文化、综合化三个时期。

实证化时期,以管理学家泰勒提出的目标导向评价模式为标志,特点是评价手段的客观性、精确性、可操作性。

人文化时期,以斯塔弗尔比姆所倡导的CIPP评价模式为标志,首次提出了过程评价的思想,注意到与评价对象的充分交流,强调人的思想、观点和主观经验在评价中的作用,被有的学者称为“软评价”。

人文化评价强调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在评价中的运用;实证化评价创建了系统分析模式,引进了经济学的数量化方法,最典型的是八十年代初出现的“费用——效果分析方法”。

在这个时期,人文化评价方式重视过程评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优势,弥补了实证化评价方法“重结果轻过程”,“忽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交流”,“缺乏灵活性”等缺陷;而实证化评价方法准确高效、适应性强、颇具说服力的优势又弥补了人文化评价方法“总体效益低”、“主体主观性强”、“易受扰”等缺陷。

综合化时期,实质上是实证化评价和人文化评价方法综合运用、优势互补的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综合评价相关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科研人员开始从多学科理论综合的角度去研究探讨综合评价的客观规律,在指导思想上更强调主体性评价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上更强调具体评价方法与技术的结合,开发出了更加符合时代需要的新评价方法和技术体系。

图1 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3.主要综合评价方法的介绍结合各类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频率,就专家评分法(Delphi)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评价了其适用范围、优缺点。

图2 综合评价方法的影响力Economic & Trade Update Mid-journals Sum.NO.169May.20101)专家评分法该方法属于定性分析法的一种,常使用“分数”、“指数”、“序数”、“评语”等作为评价的标准;结合专家的主观判断,对评价对象做出总的评价的方法[4]。

主要的分析方式为组织专家面对面交流,分析方法有:评分法、分等方法、加权评分法及优序法等。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利用专家的知识,结论易于使用。

缺点则为主观性比较强,多人评价时结论难达成一致。

适用范围为:战略层次的决策分析对象,不能或难以量化的大系统,简单的小系统等。

如大学科研成果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等领域,均可使用。

2)技术评价法该方法可归为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主要是通过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可行性分析等方法来进行评价。

优点在于:含义明确、可比性强。

不足之处是建立模型比较困难,只适用评价因素少的对象。

适用范围为:大中型投资与建设项目,企业设备更新与新产品开发效益等评价。

3)运筹学及其他分析方法这类方法涉及的数学知识较多,因此按具体知识的不同,可细分为以下六种具体方法。

①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5]。

1978年由美国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首先提出的,它用来评价多输入和多输出的“部门”(称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

可以看作是一种非参数的经济估计方法,实质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

应用领域广泛,可以用于多种方案之间的有效性评价、技术进步评估、规模报酬评价及企业效益评价等。

②层次分析法(AHP)。

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

基本原理是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准则)、约束条件及部门等来评价方案,来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

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相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出各方案各自的权重(优先程度)[6]。

优点是可靠度比较高,误差小;缺点是评价对象的因素不能太多(一般不多于9个)。

主要适用领域是成本效益决策、资源分配次序、冲突分析等。

可广泛应用于油价规划、效益成本决策、教育计划、资源分配和冲突分析、钢铁工业未来规划等方面。

③模糊综合评价方法(FCE)。

属于多因素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

可以较好的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如事物类属之间的不清晰性,评价专家认识上的模糊行等),以一个模糊的集合来表示评价结果。

优点为克服传统数学方法中“唯一解”的弊端[7]。

根据不同可能性得出多个层次的问题题解,具备可扩展性,符合现代管理中“柔性管理”的思想。

缺点是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信息重复问题,隶属函数、模糊相关矩阵等的确定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要可应用于消费者偏好识别、决策中的专家系统、证券投资分析、银行项目贷款对象识别等。

④数理统计方法。

主要是应用其中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等方法对一些对象进行分类和评价[8]。

优点是可以解决相关程度大的评价对象。

不足是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没有反映客观发展水平。

可用于证券组合投资选择、地区发展水平、评价主体结构的选择及经济效益综合的评价。

⑤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由中国学者首先邓聚龙教授提出,主要是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可用方法有:灰关联度评价方法、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可用工具为关联分析。

优点是能够处理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灰色系统;所需的数据量不是很大,可以处理相关性大的系统。

应用领域包括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国防竞争力测算、工程领域、农业发展水平评估等。

⑥多目标决策方法(MODM)。

主要是通过化多为少、分层序列、直接求非劣解、重排次序法来排序与评价及对话方法来对评价对象进行描述。

优点是评价比较精确,可以处理多决策者、多指标、动态的对象刚性的评价;不足是无法涉及有模糊因素的对象[8]。

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社会、经济和工程等领域的优化系统评价与决策。

4)智能化的评价方法主要指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模拟人脑智能化处理过程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通过BP算法,学习或训练获取知识,并存储在神经元的权值中,通过联想把相关信息复现。

能够“揣摩“”提炼”评价对象本身的客观规律,进行对相同属性评价对象的评价。

优点: 网络具有自适应能力、可容错性,能够处理非线形、非局域性与非凸性的大型复杂系统。

缺点:精度不高,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等。

应用领域为:城市发展综合水平的评价、股票价格的评估以及银行贷款项目的评价。

二、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启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对当前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该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结合当前CE法的现状,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启示:1)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关于各类评价方法的研究,大部分还处于“具体理论+实用案例”的阶段。

而选取的实例大都是个例,不具有行业代表性及通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