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Ξ杨春妮(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81)摘 要:20世纪后期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高科技园区建设上的成功实例,与我国实际相联系,进行对比,试图通过对科技园区在管理模式、融资渠道,以及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索我国在高科技园区发展中的路径。
关键词:高科技园;管理模式;融资渠道;政府作用中图分类号:F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585(2001)03-0072-04Experience in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the H igh 2T ech FieldDistrict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and E nlightenment to ChinaY ANG Chun 2ni(Tianjin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Tianjin 300181,China )Abstract :T o link China ’s reality with the sucess ful exam ples in the establishments of the high 2tech field dis 2trict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England ,the United States ,Canade ,Japan ,Austrialia ,etc.in the late perio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o make a com paris on s o as to probe into the best ways for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analysing its management m odels ,financing s ources and the g overnment functions on its establishment.K ey Words :High 2T ech Field ;Management M odel ;Financing S ource ;G overnment Function20世纪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也纷纷建立起来。
其中不乏取得辉煌成功的实例,比如美国的硅谷、澳大利亚的西澳技术园、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大学研究园等;当然也有的不很成功,比如众所周知的前一段时间美国128公路网的衰落。
中国的高新技术园区建立较晚,近年来随着世界高科技的浪潮,很多地方也纷纷提出了建立中国硅谷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其它国家高科技园区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园区的管理模式一个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目标,以及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程度是其能否成功运营与发展的关键。
在英国,各个科技园区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及私人投资者自发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不同地方不同科技园区从建园模式到管理结构都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与风格。
一般来说,各科技园区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进行自主经营。
而且,各园区的管理机构本身也是作为一个企业来运行,以赢利为主要目标。
再加上有很多科技园都有大学和政府的投资,因此把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
澳大利亚目前有高新技术园区20多个,而且每一个州都建有至少一个科技园。
澳洲的科技园基本上可分为政府所有型、大学研究所型和地产开发商型三类。
澳政府对于科技园区的总目标是通过2001年6月第17卷 第3期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Journal of Y unnan Finance and Trade Institute Jun.,2001Vol.17 No.3Ξ收稿日期:2000-11-23 作者简介:杨春妮(1976—),女,云南昆明人,天津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研究。
杨春妮:国外高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园区的这种形式来加速当地科研成果商品化的过程,使学术、科研和企业有机结合,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澳大利亚的科技园区在建立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很大的支持。
但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科技园,在开发建设、规划发展,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上,还是以体现经济规律和市场导向原则的企业管理模式占绝大多数。
在大学型的科技园区,管理机构是由各大学和相关企业派出的人员组成的董事会,日常管理委托给企业公司负责。
地产开发商型的科技园更是如此。
即使是由地方政府所有的高新技术园也是由企业代为管理,如被评为亚太地区第二大园区的西澳技术园,其日常管理就是委托由国际地产管理公司负责。
澳大利亚高新技术园区在管理上的这种做法把园区的规划和开发交给了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以同园内企业平等的法人身份进行管理,促使园区走向管理服务化和市场化。
目前,我国的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土地审批、园区规划建设到招商引资都由政府出面,随着科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必将从幕前走入幕后,由直接参与转变为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进行间接引导,全国统一的管理模式也应根据各个地方科技园区的不同特点而做相应改变。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与政府相比,企业不仅有较高的运作效率,而且更加具有信息获取和灵活反应的优势。
把园区的管理工作交给企业将更有利于科技园区的市场化。
二、融资渠道方面科技园区的成功在于园内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没有任何商业背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疏通融资渠道,改善资金来源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种子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对于资金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存在完善的、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与之相适应。
一般来讲,在企业创业的初期,投资风险比较大,对启动资金的要求比较高,这时根据企业所拥有技术的不同性质主要通过政府的专项基金、个人风险投资和商业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当企业进入成长和发展阶段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规模和发展计划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这时就要求有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基金以及投资公司和个人投资等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科技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阶段时,自身发展壮大所需的大量资金可以通过股票市场来筹集。
在英国,对应科技园的创立和园内科技公司的各个发展阶段,已有多种资金筹集渠道与之相适应。
在近几年内,仅欧盟内部就先后启动了多种技术促进的种子基金。
英国政府还设立了一系列项目和基金供科技园申请与利用。
各地方政府、大学和科技园区也有一部分启动基金向科技型小公司提供。
英国的商业银行也积极创造新的服务,为小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比如许多商业银行就专门为科技型小公司设立了提供资金服务的窗口。
公共基金、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投资也给予发展中的英国科技园区极大的资金支持。
而且英国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有规模的科技公司在股票市场筹资成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有一个由个体投资者组成的风险投资群体,专门为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启动资金。
这种被称为“天使资金”的投资一般是个体投资者以入股的形式为科技型小公司注入资金,分担企业创业阶段的风险以期获得高额回报。
因为英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提供资金的起点很高,一般都在100万英镑以上,所以数额适中,使用灵活的“天使资金”很受中小企业的欢迎,成为支持科技型小公司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
但是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还处于把银行、个人贷款和政府财政资助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的阶段,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除去企业自身的投资和政府的财政支持,我国高科技行业从市场上筹集的资金仅占所需资金的2.3%,这与整个行业的资金需求很不成比例。
因此,建立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包括发展以私人投资为主的“天使资金”,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满足企业在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已成为我国目前高科技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此外,要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
比如最近讨论很激烈的“二板市场”问题。
“二板市场”又叫创业板市场,它既可以为进入成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同时又是风险资本退出的一个重要通道。
如果年内“二板市场”能真正建立起来,将无疑会推动我国高科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技行业的发展,对目前国内经济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兼并和收购(Merger&Aquisition)是风险资本退出的另一重要通道。
近几年,在高科技行业很多公司都纷纷进行兼并,如美国在线(America On line)收购时代华纳(T ime Warner)的案例,这些都充分说明出售部分股权或公司整体出让是风险资本退出的另一重要途径。
我国应该加紧完备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资本流入退出机制,使资本的使用早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三、政府在发展高科技园区中的作用综观各国和地区高科技园区的建立和发展,无一离开政府的支持。
但是如何确定政府在科技园区建设中的参与程度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讲,在园区成立之初,政府在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参与可能会比较直接,但当园区的运作步入轨道时政府理应转变角色,由直接参与转变为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进行间接引导,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美国前一阵128公路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投入的力量过大,选择了军事和大型的公司为主要的发展途径,而缺乏一个发达的中小企业网来支持,导致整个地区在竞争和技术创新上缺乏活力,所以当大型的王安公司倒闭之后,接下来数字设备公司等大公司也跟着倒闭,几乎就使128公路网完全衰落下来。
政府的角色应以间接引导为主并不说明在科技园区成立之后政府的作用就不重要了,相反,其在政策、法规、制度以及科研等方面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园区发展的成败。
让我们先以英国为例,来看一下。
首先,英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计划鼓励科研创新和研究成果向产品的转化。
如预测计划,科学企业挑战计划,高教援助基金,以及1998年政府设立的大学挑战基金等。
此外,英政府还采取多种方法促进某些科技领域的发展。
如建立生物技术孵化器,为中小企业设立生物技术基金等,使英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一直保持着其世界领先的地位。
其次,政府成立相关机构,制定优惠政策,帮助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如在1998、1999年两年,政府先后成立了企业孵化机构和小企业服务机构; 1999年4月,将小企业的法人税降至20%;今年又进一步降低小企业的法人税,并提高了对小企业研究开发投资的税务补贴和法定审计起点。
另外,英政府还制定了对小企业员工持股的激励政策,使员工和公司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