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实习报告一略阳地质概况:略阳位于陕西省勉略(勉阳~略阳)公路与宝成铁路交会处。
处在秦岭南坡。
海拔高度约为1400米~1500米,山脉主要走向呈东西向延伸。
全区山高谷深,山势雄伟。
嘉陵江由北向南,大体与东西向的构造线垂直,河面狭窄,谷坡陡峻。
呈峡谷地形。
在这里嘉陵江有两条支流:一为八度河,一为东度河。
八度河流向与本区构造线方向近于垂直。
在千枚岩分布地带,河谷比较开阔,在石灰岩分布地带。
呈局部峡谷地形;东度河大致与本区构造线平行。
两河于略阳城下汇入嘉陵江。
本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发育,其中,常见的植物药材102科433种。
并有柑、桔、棕、芭蕉之类的植物生长。
从5月14日到5月17日,通过四条不同的路线对略阳的地层分布、地形构造、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并对各种不同的地质现象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一)地层略阳属秦岭古生代地槽区,本区分布的主要岩层都是在古生代完成的。
其中下古生代整套岩层变质程度深,未作进一步的划分,统称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略阳城至城北高家峡一带。
下石炭纪的略阳灰岩主要分布于略阳城南灵岩寺峡门子一带。
中石炭纪千枚岩仅在城北吴家营一代出露。
第四纪堆积物以冲积物坡积物为主,主要分布于河谷及两岸斜坡一带。
先按从老到新的顺序将本区出露地层及其主要岩性特征,简述于下:1. 下古生界变质岩系1)千枚岩:灰色,丝绸光泽,千枚状构造。
易断开成薄片。
因此,岩性松软,经长期剥蚀在千枚岩分布地带多呈现出浑缓地势。
2)绿泥石石英片岩:绿色,成分有绿泥石,石英及绢云母等,片理清晰,比较坚硬。
3)薄层石灰岩:深灰至灰黑色,厚度一般在2~ 10厘米,与千枚岩石英片岩呈互层,有变质现象。
4)变质砾岩:灰绿色,层厚,砾状结构,砾石多为石灰岩及石英岩,粒径一般在2~15厘米左右,胶结物经变质呈现片理化特征,其中页岩夹层已变质为千枚岩。
2. 下石炭系略阳灰岩:灰色,深灰色至灰黑色,多为厚层,结晶质,精粒粗细不一,构造裂隙发育,多为方解石填充。
局部地段分布有珊瑚化石,夹有灰白色的白云岩,岩性坚脆,多形成陡峭峡谷地形。
3.中石炭系千枚岩及板岩:灰色,石英绢云母千枚岩夹灰质及灰质千枚岩,局部地段出露有板岩。
4.第四系松散冲击层坡积岩。
补充:岩浆岩:钢厂东山的岩壁上存在出露的基性岩浆岩,其与路面沥青的结合性较好,使用于路面。
石灰岩:石灰岩属于碱性材料,耐磨度差,在高级路面中不予采用。
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类,其中含有正长石和石英,与沥青结合性差,但抗风化作用强,东渡河上游的花岗岩为酸性岩浆岩,含有阳起石,因此可判定已变质。
(二)地质构造在大构造上略阳属于秦岭加里东复背斜褶皱带,出露的主要构造有略阳大背斜不同部位的高角度断裂构造,构造线方向呈东西向延伸。
如下:1. 略阳大背斜布满全区,构成本区构造的主要格架,轴向东西.核部地层是下古生界千枚岩及绿泥石石英片岩,两翼地层均为下石炭系略阳灰岩。
由于褶皱强烈,翼部又发育有一些更小的背斜和向斜,如灵岩寺向斜等。
灵岩寺向斜位于灵岩寺稍北,轴向呈东西,北翼产状sw205<50,南翼产状ne25<65.沿东渡河向上游走,发现紧闭褶皱(蛇形褶皱),褶皱的一翼又发育了一系列褶皱,说明此处为复合褶皱,且其构造营力很强,在修筑道路时要注意其边坡稳定性。
继续向上游走存在一平卧褶皱,属于平卧的背斜。
有水平力偶挤压形成,破碎度高,自身稳定性差,裂隙多。
再往上是一宽缓背斜,敞开度高,转折端岩体破坏严重,受风化作用强,裂隙很多,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通道。
宽缓背斜南端为水平构造,不宜修筑隧道,水平构造与单斜构造相邻说明有断层,背斜为受挤压力形成,故为逆断层。
2. 断层1)吴家营正断层位于略阳城北高家峡口处,断层走向NE85 倾向NW355倾角70。
断层南面一侧为下盘,地层为下石炭系略阳灰岩;北侧为上盘,出露中石炭系千枚岩。
2)略阳大断层位于略阳城南嘉陵江与八渡河汇流处,断层走向与吴家营正断层平行,倾向NW350倾角75.出露下古生界变质岩系的一侧为上盘,出露下石炭系略阳灰岩的一侧为下盘。
上盘下古生界千枚岩超复在下石炭系略阳灰岩之上,故为逆断层。
断层对工程的影响:桥梁应避免修建于断层的破碎带,由于两盘岩性不同,承载力不同,可能导致不均匀沉降,在不得已架桥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加固措施。
如:略阳钢厂铁路线从略阳大断层的破碎带通过,做了大量的加固措施。
3. 角度不整合1)灵岩寺南角度不整合:位于灵岩寺南段,此处岩石主要为变质岩,属于下古生代的变质岩,形态直立,地质年代有缺失。
下古生代砾岩和低砾岩的存在说明为角度不整合。
2)高家峡角度不整合:位于略阳城北,主要有下古生代的变质岩组成,产状垂直,边坡较陡,且与路线垂直!4. 片理构造:片理构造是变质岩所特有的特征,且往往以折曲形态存在,反映了在动力作用下矿物的定向排列。
在八渡河上游的山体上存在大量的片理构造,层间距较小,主要由千枚岩构成。
作为路基材料,压不实,强度差,一般不予采用。
5. 嘉陵江沿路山体的层理构造:1)沉积岩成层:沉积岩岩性强,抗风化能力高,属于海象形成,说明此处愿为大海。
岩壁上的珊瑚虫化石说明海水较浅且很清澈。
2)裂隙:石灰岩颜色为深色,浅氧化性,在裂隙处有充填,加强了岩石的胶结性,其强度与填充物有关,江东山属于剪裂隙,裂隙小,透水性差,有利于工程建筑。
3)岩层产状:用罗盘测量山体的走向,倾向及倾角。
三外力地质作用(一)河流地质作用1. 河漫滩二相性:作为嘉陵江支流之一的东渡河拥有明显的河漫滩二相性,下部为河床沉积物,颗粒较粗;表层为洪水沉积物,颗粒细,以粘土,粉土为主。
总体呈现上细下粗的状态,是河流阶地判断的重要依据。
2. 河流的潜蚀作用:位于东渡河河畔的嘉陵宾馆在几年前重建时,本打算在原基础上进行加盖,但由于受到东渡河的潜蚀作用,使地基严重下降,不得不拆后重建。
3. 河流在河湾出的侵蚀作用:八渡河在略阳电厂存在在一圆弧形河湾,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上快下慢,途经河湾时在凸岸沉积,凹岸不断受侧蚀作用。
1993年的大洪水,凹岸在强烈的测蚀作用下,护岸倒塌。
嘉陵江上游以千枚岩为主,测蚀作用大,河床宽,沉积作用小,基岩埋藏浅,有利于工程建筑。
4.河湾处防护措施:1)修建顺坝。
2)用浮动筏子降低河面水的流速,起到竹筏调水作用。
3)用浆砌石块保护。
5. 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成为阶地。
在河流阶地处,地势平坦,纵坡小,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居住,宜于修筑道路。
道路一般修筑在一级或二级阶地上。
例如:修筑在略阳电厂八渡河沿线的公路处在二级阶地上,另一侧略阳一中的操场则在一级阶地上。
高级阶地由于暴露时间长,受风化作用影响大,且高程较高,因此不利于修筑道路。
四.不良地质现象:1. 滑坡:1)将军涧滑坡:位于嘉陵江上游,发生在略阳断层的上盘,属于堆积型滑坡。
其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嘉陵江的冲刷作用影响。
1956年修建宝成铁路时开始滑动,从成因上看属于牵引力滑坡。
治理措施:1)在滑坡体上修建垂直的积水沟,两侧修建排水沟排除地表水。
2)在滑坡体下部修筑抗滑挡土墙,抗滑桩等支挡建筑物,以增加滑坡下部的抗滑力。
3)该变滑动面的土石性质,如电渗排水,压浆及化学加固等以直接稳定滑坡。
4)用盲沟和渗沟排除地下水。
5)(PVC管)平洞排水。
6)窗式挡墙——用于护面,防止风化,窗口可种植草皮。
7)双沟同源——排除地表水,是判断野外滑坡的重要依据。
8)工程上:在滑坡体上部修筑道路时,一般采用挖方;在滑坡体下部修筑道路时,采用填方以压住地基,起到防护作用。
3)略阳电厂滑坡:位于略阳电厂的一侧,从物质组成上看属于松散堆积物滑坡。
略阳电厂扩建时,挖掘了部分山体致使滑坡发生,当时防护时,由于没有找到基岩,抗滑当墙直接坐落在滑坡体上,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加重了滑坡体,第二年滑坡体与当墙一同滑下,后通过清方减重才得以根治,现主要通过护坡和抗滑当墙进行防护。
4)阁老岭滑坡:位于东渡河上游河畔,属于松散堆积物滑坡。
其形成与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有关。
此处东渡河河床原本很宽,后来由于人工填河建房,使河床变窄,河流速度加快,强烈的冲刷作用使坡脚被侵蚀,最后导致滑坡发生。
5)云岭山滑坡:位于略阳火车站宝成铁路沿线附近,从物质组成看属于松散堆积物滑坡,其形成与宝成铁路扩建时由于不良的工程活动破坏了坡角有关。
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渗沟,浆砌块石,抗滑当墙,排水沟等。
2. 崩塌:在陡峻的山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成为崩塌。
1)略阳——嘉陵江大崩塌:位于嘉陵江上游,宝成铁路沿线处。
1)形成条件:第一,地形条件:坡度高陡。
第二,岩性条件:岩性要坚硬。
第三,构造条件:斜坡岩层或岩石的完整性差,有地下水入侵。
第四,其他自然原因:岩石的强烈风化,裂隙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楔入等。
2)防护措施:第一,坡面加固,用砌石铺盖来防止软弱岩层的进一步风化;危岩锚固——将危险岩石用钉子钉到山上。
第二,清除坡面危石。
第三,危岩支顶——用石砌或混凝土作支座,支墙等以增加斜坡的稳定性。
第四,拦截防御——用栅栏,落石平台等拦截碎落的岩石。
第五,调整水流——修筑截水沟,堵塞裂隙,加固附近的排水沟等,防止水流大量渗入岩体而恶化斜坡的稳定性。
2)阁老岭崩塌:3.泥石流:泥石流是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泥沙,是快的特殊洪流。
1)形成条件:第一,地质条件,岩性软弱,风化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等。
第二,地形条件: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大。
第三,水文气象条件:降雨量大,汇水条件好。
2)泥石流的防治:第一,路线跨越泥石流时,首先应考虑从流通区或河床比较稳定的堆积扇顶部用桥跨越。
第二,河谷比较开阔,泥石流沟距大河较远时,路线可以考虑走堆积扇的外缘。
第三,对泥石流比较集中的地区,可采取跨河绕道走对岸的方案。
第四,如果泥石流流量不大,路线可以在堆积扇中部以桥隧或过水路面通过。
第五,利用河谷使之流入来避免破坏。
第六,可利用抗滑桩和石垛来防治。
4. 岩溶: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表及地下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的溶蚀作用。
在略阳灵岩寺一带存在以溶洞为主要形式的岩溶现象,其中以灵岩寺溶洞较大。
溶洞的大小反映了地壳平稳时间的长短。
岩壁上的溶洞层次反映了地壳上升的次数。
五.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