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侨港澳台联考历史周测(11.18)

华侨港澳台联考历史周测(11.18)

北京学桥历史周测(三)
2017年11月18日
一、选择题:本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94年11月首先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的是()
A.洪秀全 B.严复 C.孙中山 D.康有为
2.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
A.《临时约法》 B.《暂时新政律》 C.《中华民国约法》 D.《钦定宪法大纲》
3.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
或“船头悬挂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5.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以黄兴为会长的是()
A.日知会 B.华兴会 C.小刀会 D.光复会
6.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
A.兴中会成立 B.广州起义爆发
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D《革命军》发表
7.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C.同盟会 D.华兴会
8.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 《民报》
B.《新民丛报》
C. 《时务报》
D.《万国公报》
9.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是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0.对“民权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B.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D.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1.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 D.要不要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12.《革命军》的作者是()
A.章炳麟
B.黄兴
C.孙中山
D.邹容
13.辛亥革命前夕爆发的保路运动中,斗争尤为激烈的省份是()
A.广东 B.湖北 C.湖南 D.四川
14.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 )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15.近代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16.下面哪一个城市有“辛亥革命的摇篮”之称()
A.南京 B.南昌 C.上海 D.武汉
17.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A.同盟会会员 B.留学生 C.新军 D.人民大众
18.“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19.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A.黄兴
B.黎元洪
C.孙中山
D.章太炎
20.标志中国延续两千余年封建帝制覆灭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皇族内阁解散
2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地点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地点分别是()
A.南京、北京 B.北京、北京 C.上海、南京 D.武昌、广州
22.1912年3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法典》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暂行约法》
23.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人物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黎元洪 D.黄兴
24.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至日本,于1914年7月在东京正式成立()
A.中国国民党 B.国民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同盟会
25.挫败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的运动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26.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中打响反袁第一枪的是()
A.胡汉民 B.柏文蔚 C.陈其美 D.李烈钧
27.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战争的爆发
C.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发动 D.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28.对清末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内容与戊戌变法有相似之处B.为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C.目的是缓和国内各种矛盾D.新政扩大和加深了社会矛盾
29.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中心有①北京②上海③天津④东京⑤广州()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D.②⑤
30.陈天华、邹容思想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D.明确反对帝国
3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B.与保皇派的论战从此开始
C.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D.从此开展武装反清的斗争
32.中国同盟会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对民族压迫C.反满兴汉D.反对封建压迫
33.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D.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国主义的要求
3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进步,表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35.下列与孙中山有关的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发动黄花岗起义②领导成立同盟会③建立兴中会④提出三民主义
A.③②④①B.②④③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
36.武昌起义成功的主要客观条件是()
A.湖北自然灾害严重B.各地收回利权斗争
C.黄花岗起义影响很大D.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
37.武昌起义后,革命在全国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 B.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统一领导
C.袁世凯已控制清政府大权 D.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大部分地区的政权
38.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统治大权的标志是()
A.任直隶总督B.督办北洋新军C.任内阁总理D.任军机大臣
39.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其重要标志是()
A.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B.参议院成立
C.以中华民国纪元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4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1.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A.导致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B.致使革命阵营内部成份复杂
C.革命缺乏坚强的群众基础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42.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
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43.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
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44.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西方近代思想广泛传人D.反帝斗争风起云涌
45.一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
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B.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D.封建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二、材料题(满分15分)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曷为成功于武昌乎?论者以为武昌地处上游,控扼九省,地据形胜,故一举而全国响应,斯固然矣,抑知武汉所以成为重镇,实公(指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力地。

其时工厂林立,江汉殷盛,一隅之地,足以耸动中外之视听。

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

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

成立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

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素所培植之学生也。

精神上,物质上,皆比较彼时他省为优。

以是之故,能成大功,虽为公所不及料,而事机凑泊,种豆得瓜。

材料二:买办欧阳萼在给袁世凯的信中谈及武昌起义时说:“追源祸始,张文襄优容新进,骄纵军人,养痈十余年,糜帑数千万,兴兵练学,设厂制造,徒资逆用,以演成今日非常之惨剧,殊堪浩叹。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张之洞湖北新政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些举措与武昌起义的关系。

(10分)(2)提炼材料二中欧阳萼的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40分)
47.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怎样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0分)
48.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并分析变化的原
因及其影响?(2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