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七月》按时序叙事,讲述了民众一年中修理农具、下田劳作、采桑养蚕、织染制衣、集体狩猎、修缮门户、筑场收获、服役酿酒、岁终祭司等繁重忙绿的农事生活,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全文脉络:1、岁末将至,心忧天寒;2、采桑繁忙,犹恐凌辱;3、桑蚕纺织;侍养贵族;4、农事已毕,围田狩猎;5、修葺房屋,潦倒过冬;6、筑场收获,储备食粮;7、再服劳役,以备春播;8、一年辛苦,祝寿庆贺。
艺术特色:叙事逼真,委婉抒情。
语言朴素,结构复沓。
句式多变,节奏错落。
叠词叠句,巧用对比。
二、《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即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刘向:编订《战国策》、《楚辞》《冯谖客孟尝君》叙事特点:1、欲扬先抑2、对比映衬3、巧设悬念4、塑造形象人物形象:(表现在哪?)冯谖:自信、果敢、胆识过人、高瞻远瞩、知恩图报、忠诚信义、韬光养晦、审时度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孟尝君:善良、宽容、温和、诚恳、知人善任、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三、《论语》成书时间大约为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是孔子弟子和后学(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众弟子形象:子路:率直、卤莽;冉有:自信、睿智;公西华:诚实、谦虚;曾皙:超脱、澹泊。
●孔子评价弟子: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政治抱负: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不是这一篇里的应该不考四、《孟子》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战国思想家、教育家)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书中,孟子倡导“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农家许行陈相观点: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壅飧而治。
优点:人人劳动,凡事亲力亲为;反剥削、压迫,追求平等。
缺点:绝对平均主义;脱离现实。
儒家孟子观点: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结论: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优点:阐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有理有据。
弱点:将贫富差异、阶级对立合理化,将分工和剥削混为一谈。
五、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由此,《楚辞》成为继《诗经》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
屈平,字原,(名平)号灵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独立写作的著名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借“香草美人”喻示高尚节操的诗文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最长的长篇抒情诗,有自传性。
(风骚并称:诗经、离骚)主题:忠君爱国。
《湘君》全篇对湘夫人的心理刻画形象而逼真——1、心情急切:亲驾着船绕道洞庭湖向北方行驶,水上结冰,毫不犹豫破冰而行,只为横渡长江到涔阳去与湘君相会。
但是精诚一片,还是没有到达涔阳,于是伤心欲绝,涕泪横流。
2、失望怨尤:湘君为何不来呢?难道只是没有时间?还是因为恩爱不深?如果是恩爱不深,当然要断绝这种爱情。
3、深深思忖:随时光流逝,青春难再,思念湘君还不是白白地浪费时光,虚度青春!4、自我排遣:决绝把玉环丢进长江,把玉玦丢进澧水,到芳洲去采摘杜若准备送给她的侍女。
对湘君爱情失去信心,爱转移到侍女身上。
全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幻想与现实交织,塑造了兼具神人双重特点的湘君形象。
六、《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后世将其与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还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形象特征:勇武善战、谋略超群、不拘小节、治军有方、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体恤士卒、爱兵如子、胆识过人、身先士卒、公而忘私、功高盖世、命途多舛、老骥伏枥、悲壮刚烈。
塑造人物的方法:1.直接描写:行动刻画;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2.间接描写:文帝曰、公孙昆耶泣说、程不识曰、单于下令。
3.多维透视:白描概述、工笔刻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氛围营造:激烈的战争场面、强烈的传奇色彩、悲壮的人物命运。
悲剧命运成因:七班固(公元32年-公元93年)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学家班彪之子,著有《两都赋》。
《汉书》(纪传体断代史)由班固、班昭、马续共同完成。
《苏武传》苏武形象: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信念坚定、光明磊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胸襟开阔、慷慨无私、忠诚信义、方正刚烈、坚韧不拔。
艺术特色:剪裁得当,详略分明;(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李陵劝降,无功而返。
)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语言描写:“受辞”、“劝降”;行动描写:“扣押”、“牧羊”;细节描写:“卧雪”、“须发皆白”。
)《李将军列传》与《苏武传》塑造人物方法比较《李将军列传》1.直接描写:行动、语言、肖像、细节等多重描写。
2.间接刻画:文帝曰、公孙昆耶泣说、程不识曰等。
3.多维透视:白描、工笔、正面、侧面。
4.氛围营造:战争场面、传奇色彩、人物命运。
《苏武传》●语言描写:“受辞”、“劝降”;●行动描写:“扣押”、“牧羊”;●细节描写:“卧雪”、“须发皆白”。
八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归去来兮辞》赏析●叙事线索:辞官,归途,返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眺望余生。
●抒情脉络: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归去来兮辞》题旨、意涵辞归原因:“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者之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辞归心境:自责——→自悔——→自觉、自醒;人生情怀: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归家前】(隐士情怀)淡泊明志、闲适自在、厌恶官场、固穷守节【归家后】隐居乐趣:悦亲戚之情话(家庭之乐)乐琴书以消忧(琴书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乡邻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出游之乐)精神旨归:顺应自然、遗世独立、超脱生死之旷达乐观精神,无可奈何、听天由命、洁身自好之消极避世思想。
《归去来兮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入仕为官(人生初衷)鄙弃官场(人格节操)淡泊明志(精神追求)躬耕田亩(生活保障)琴书诗酒(归隐乐趣)固穷守节(意志信念)乐天知命(生命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否与归去来兮辞之中的“相聚(乡居?)之乐”一致?九、《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的一部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记述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名士贵族的轶事和言谈,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成为后代笔记小说的源头,是我国最具影响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被称为“魏晋士人生活百科全书”。
《过江诸人》:对比:1 中坐而叹……相视流泪;2愀然变色……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周处》形象个性、转变过程。
《王子猷居山阴》人物形象分析从王子猷“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等一系列举止、言行可见出王子猷是一个不拘礼法、恣意妄为、性情潇洒的人。
可谓“名士风流”。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世骇俗之举,鲜明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之风,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
小说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成语出处:“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十王勃: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滕王阁序》的主题意旨作品中,作家先是尽情铺叙滕王阁极目所见美景,此后以腾挪迭宕的笔触,从逸游的畅达,引出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虽报国无门却终不坠青云之志的执著情怀。
其中,“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联想到英才失意,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以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至“所赖君子……老当益壮”几句,则勉励同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实为全文警策。
又以“大鹏”自喻,表明凌云之志,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抒发信心未泯的情志。
最后,又用“贫泉”、“涸辙”、阮籍的典故,说明虽处境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家以此展示情感发展轨迹,呈现了交织于内心的期望和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诗意的复杂情感。
十一、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原名三变,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中国文学中第一个专业词人。
《望海潮》:上片,勾画杭州城的“形胜” “都会”与“繁华”,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
开篇三句概括性的直陈“形胜”、与“繁华”,继之九句,紧紧围绕这六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由此展开。
下片,侧重西湖美景、欢乐的游赏与生活场景。
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
全篇感情饱满,适度夸张,语言、音律、词调和谐。
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语言色彩浓烈、气势磅礴。
下片写西湖清幽美景,文字优美,节奏平和舒缓,西湖之美丽使人心旷神怡。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
(《踏莎行》分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声声慢》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结构上,作者打破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呵成,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其中,首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怅然若失的愁苦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易安词在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