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易错点易混点归纳练习-分封制与宗法制

高考历史易错点易混点归纳练习-分封制与宗法制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4.(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5.(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6.(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
..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7.(2013海南卷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8.(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
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11.(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
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模拟突破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
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
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礼崩乐坏
2.(2019·扬州中学质检)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
A.职位世袭的权力B.建立武装的权力
C.行政管理的权力D.设置官员的权力
3.(2019·苏州调研)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性和异性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4.(2019·海门调研)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

材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5.(2019·海安中学月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6.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

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

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7.(2019·湖南永州调研)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
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
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
8.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

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

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这一做法( )
A.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B.表明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D.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
9.(2019·安徽宣城模拟)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10.(2019·河南洛阳调研)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 )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11.(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而铸造。

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 )
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
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
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
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12.(2019·山东济南模拟)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13.(2019·湖南长沙调研)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

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
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
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
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