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三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十三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十三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1、概念经济转型和升级
概念经济是以得到公众认可的概念为依据,而展开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一个地区增强发展动力和合力的关键变量。

党的十八大推出的一揽子改革计划,特别强调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这就使得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路径乃至概念经济的生发机制,也在相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里有两种情形。

对于后发地区县域来说,应加快推动跟随性概念经济向特色化概念经济的转型,改变过去那种盲目克隆先发地区模式和经验的跟随性概念经济,如“工业立县”、“兴工强县”等概念,破除路径依赖,把重点放在有利于实现县域经济特色化和绿色转型发展这个层面。

对于先发地区县域来说,应加快推动粗线条概念经济向精细化概念经济的升级,重点应放在有利于实现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城市经济升级,由发展县域向经营城市或城乡转型这个层面。

2、产业发展市场化导向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在其后发地区的挑战和回应框架内指出,落后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制度障碍、工业劳动力短缺、资本短缺、先进技术短缺、企业家人才短缺。

后发地区县域在某种意义上还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要素缺失陷阱”之中。

为发展县域产业,应大力引导本县在外务工的经商能人,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市场和先进理念,回乡办企业、干事业、创家业,以回乡企业为主体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同时还要强调产业集群化的承接和培育,使产业真正扎根在本地土壤中。

对于先发地区县域,则要积极推动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与周边县域的产业整合,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新的城镇经济群,最终形成完善的区域产业生态体系。

3、注重区域定位与空间优化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十三五”期间,县域在区域空间发展再定位上,应重视三个关键性的战略异动因素,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洗牌效应、高铁经济的带动效应以及沿边开放的区域竞争效应。

在县域内部空间上,则应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优化县市全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具体来说,一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二是引导农业人口梯次转移,兼顾就地城镇化,空间分布坚持紧凑集中与有机分散相结合;三是划定生态红线,实现生态空间的分类、分级管控,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4、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十三五”时期内,县域层面改革的主线是执行型改革,重点是抓好区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以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首先,以行政审批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区县政府职能转变。

在法治框架下,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其次,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推动强镇扩权改革。

在城镇化空间目标有限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强镇,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政府间的体制关系。

最后,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以农民出村进城落户、农业经营模式转换、农村村落布局调整为三个关键抓手,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培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育、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第2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