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前言 (1)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1)(一)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1)(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2)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前景 (2)(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2)(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前景 (2)三、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4)(一)宏观环境 (4)1.地理环境 (4)2.政治/法律环境 (5)3.经济环境 (6)4.社会文化环境 (7)5.技术环境 (7)6.宏观环境机会、威胁分析 (8)(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素质评价 (9)(三)SWOT分析 (13)1.优势 (13)2.劣势 (14)3.SWOT矩阵 (15)(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参考建议 (16)结语 (17)注释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英文摘要(关键词) (20)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姜宏(学号:2003123098)化学与化工院化学系化学专业指导教师:崔世娟【摘要】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来自北京、上海以及其他一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起来的城市的竞争。

在这样的形势下,本论文运用G-PEST、SWOT分析模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素质评价体系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宏观环境的机会、威胁以及产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劣势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思路,为有关部门制定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分析;发展战略前言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市政府抓住机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

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过去十多年里创造了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的神话。

现在,深圳已形成了以华为、中兴、大族激光、迈瑞、腾讯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原因在于深圳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有前瞻性,率先将高新技术产业放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成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家先后提出了“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予这些地区许多优惠政策。

深圳的特区功能日益淡化,“特区不特”已成为现实。

现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除了面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竞争以外,在深化改革中迅猛发展的苏州、杭州、大连以及中西部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构成的威胁也不可小觑。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应该如何获取并保持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这对深圳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运用G—PEST、SWOT分析模型以及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素质评价体系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宏观环境的机会、威胁以及产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劣势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未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参考建议。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特点(一)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国情的差异,国际上对高新技术的定义并不统一。

经合组织(OECD)采用R&D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或增加值)的比重来筛选行业(主要是工业制造业中的行业),将相对于其他制造业而言R&D密集度较高的飞机及航空器制造业、办公及计算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科学仪器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六大产业界定为高新技术产业。

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则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密集型产业部门:①研究开发经费超过其价值增加额10%以上的产业部门;②高科技人员超过其职工总数10%以上的产业部门。

国内一般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即高技术和新技术。

所谓高技术是指在一定时间里水平较高、反映当时科技发展最高水平的技术,是针对一般技术或传统技术,以当代科学技术水平来划定的,主要是指信息技术(IT)、生物技术、新材料及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其中前三个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领域。

新技术则是指填补国内外空白的技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或者采用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去的技术,或者是按照嫁接、移植等手段,采用新机器或者新设备生产新的最终产品,但并不涉及这些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中间产品的研究和生产。

1(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至少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①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高度密集;②需巨额资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始终高于其它传统产业。

③投资风险大,高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短,且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员、资本、信息等资源流动性大,成效难以预见。

④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

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消耗的原材料少,节能高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于传统产业。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前景(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上世纪90年代,深圳市抓住国际上IT产业崛起,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制定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着手推动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实现从加工贸易到“深圳制造”,乃至“深圳创造”的飞跃。

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与现代物流、金融、文化产业一起总计占深圳GDP的比重超过了50%。

深圳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初步建立起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2006年,深圳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29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9%。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808亿元,占全市GDP的31.8%。

2005年深圳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4885.2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06%。

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4714.2亿元,比上年增长51.95%,产销率达到97.05%。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4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占全市出口的46.4%;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399.72亿元,比上年增长48.77%,占全市本地生产总值的28.41%。

产品创利税5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42.05%,销售利税率为12.65%。

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2824.17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7.81%(如图1所示)。

2(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前景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宏伟规划,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倍受各级政府的重视,为本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

同时,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原材料的消耗少和节能高效的特点,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图1 2000—2006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数据来源:《深圳科技年鉴2006》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密度大、风险高、成长速度快等特点可以判断该产业目前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导入期—成长期阶段,未来将会继续迅猛地发展,产业前景非常看好。

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的软件产业为例,深圳的软件产业2005年产值达到1500亿元,对深圳GDP 的贡献率已超过10%,已成为真正意义的支柱产业。

未来15年深圳的软件产业将以年均25-30%的速度继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软件产业对深圳GDP 的贡献率将达到15%,并带动80%的制造业和80%的服务业的发展。

图2—高新技术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导入期深圳作为祖国大陆高新技术产业的开拓者之一,在产业集群、规模经济、领先技术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近年迅猛发展起来的苏州、杭州、大连以及中西部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也为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先地位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未来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北京、上海等老牌竞争对手,也来自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其他城市。

从产业竞争角度来说,深圳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自己在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导地位。

下面,本文就宏观环境、产业整体素质、产业的优势劣势等角度,利用相关的分析模型对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行战略分析。

三、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本文对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分析由四个部分组成:(一)用G-PEST模型,对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宏观环境分析;(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素质进行分析,并与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素质进行对比分析;(三)通过SWOT分析,明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列出可能的战略对策;(四)总结前面三部分分析的结果,提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参考建议。

(一)宏观环境本文采用G-PEST模型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

G-PEST分析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是PEST模型的变形,用于分析企业或产业所处宏观环境对于战略的影响。

根据G—PEST模型,影响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主要有:地理环境(Geographical)、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c)、社会文化环境(Social)、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如图3)。

下面将主要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所处的环境——深圳市入手,针对这五个宏观环境因素逐项进行分析。

1.地理环境深圳是广东省南部南海的中心、珠江三角洲的“底”边中心、“广州——深圳——香港”中心城市轴线的中心,这样的中心位置使深圳成为珠江三角洲、广东省及华南地区的枢纽和通道。

深圳的海陆空交通运输发达,不仅可以通过广深、京广、广梅汕、广茂等铁路线,以及广深、梅观、机荷、莞深、盐坝、深惠、深汕等高速公路与陆地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城市相连,更有盐田港、蛇口港、大铲湾港等大型港口,以及设施一流的深圳国际机场,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地密切往来。

据统计,2005年全市陆、海、空货运量8248.79万吨;公交客流量15.63亿人次;深圳港货物吞吐量1.54亿吨,连续14年居内地沿海港口第八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619.67万标准箱,连续9年居内地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二位,连续3年排行全球集装箱港口第四位;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1574.05万人次,连续3年居内地机场第四位,位列全球“百强”;机场货邮行吞吐量累计55.05万吨,航空货运进入全球“50强”。

除此之外,深圳市内的公交系统正在不断地改善,城市地铁一期于2004年12月28日投入运营,地铁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设中。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上最自由和开放的经济体系,是世界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