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教材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教材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说课稿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学内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的产生、传播、特性之后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出发,要学生了解早上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课的物理知识不多,是第二章知识的扩展,也是前几节所学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知识的总结及应用,是声音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包括噪声的来源、噪声的产生、噪声的控制及噪声的应用,集概念、规律探究和物理知识于一体,是充分体现物理思想的一节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应对噪声的产生及控制进行重点学习。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八年级学生初学物理,好奇心较强,但实验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故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悉心指导。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此章节之前接触了一些关于声音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噪声在生活中存在广泛,只要联系实际去教授新的知识,多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举例及讲解,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

方法与过程: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观念。

3.重点难点重点:噪声的来源与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危害。

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

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

直观演示法则是通过演示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学法:新课改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乐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运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知识来源与生活。

让学生了解声音分为音乐和噪音,以及噪声是生活污染之一首先因此,我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播放一段优美的“天籁森林”再让同学们听一段铁钉刮玻璃的声音。

这样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噪声的来源老师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乐音”和“物理学中噪声”的概念,乐音是优美,让人心情舒畅的声音,而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并用示波器展示敲音叉发出的声音和用铁钉刮玻璃的声音这两种声音的波形。

【让学生从视觉上认识乐音和物理学中的噪声,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举例:刺耳的刹车声、机器的轰鸣声、电锯锯木头的声音都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噪声。

【新课标不要求学生对物理学角度的噪声的环境保护角度噪声的概念划分的太过清楚,所以这里没有安排学生举例。

】老师引导:平时,大家都很喜欢欣赏的歌曲,听歌让大家心情舒畅,但是要是在夜晚,当你正在睡觉,我再来播放动听歌曲你还会觉得心情舒畅吗?学生:不会心情舒畅了,这个时候也会让人心烦意乱!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出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我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大家仔细寻找一下,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噪声的来源。

在理解乐音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总结出噪声的物理意义。

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令人心烦的声音,从而得出噪声在环境保护角度的概念。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让学生通过比较、举例概括出噪声的两个来源,培养了学生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产生草率的例子,学生这时情绪高涨,都有话可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的等级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看“小资料”,并找出几个声音的强弱。

学生通过看书查找所需信息,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中提高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噪声的危害课本上讲得比较少,但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为下面学习噪声的控制埋下伏笔。

因此,我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噪声危害的三个方面:心理效应、生理效应、物理效应。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了噪声的危害,从而产生了减少噪声,保护环境的情感,达到了本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

先让学生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看学生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自己收集的“权威”资料:不太强的噪声,如高声喧哗,比较吵的街道,使人感到厌烦,分散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

比较强的噪声,如机车的马达声、电铃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还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使人发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

更强的噪声几分钟会使人头昏、恶心、呕吐,甚至死亡。

例如“二战”,德国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之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古罗马的统治者曾用噪声处死犯人。

教师:鉴于噪声的危害性,我们把噪声称之为污染,它同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并称为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四大公害。

早在1989年9月26日国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不受噪声污染的义务,有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

第三十五条:使用家用电器、乐器和在室内开展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

【老师出示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噪声的危害性。

】学生虽然认识到噪声的危害性,但是至于多大的噪声是是不太强,多大的噪声又是比较强这个概念还是不知。

此时进入下个噪声等级的学习。

老师:噪声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观看“一些声音强弱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视频,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音为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音为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音强度为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

【这段内容学生自学完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噪声是一种严重的污染,我们每个人都深有感受。

要尽量减少噪声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不能自己去制造噪声,成为噪声源,如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

学生:要想方设法去减弱噪声和噪声造成的危害。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顺利过渡到第三部分噪声的控制的学习】3、噪声的控制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因此,在本环节我设计了小组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

通过前一环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防治噪声的必要性,在此,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正在学习,而楼下音乐的吵闹声影响了你,你会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很多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控制噪声的方法。

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得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引导:人听到声音要满足什么条件?学生:(1)物体在振动(声源)(2)声波利用介质传播(3)声波传到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教师出示正在响铃的闹钟,提问平时早上闹钟响了,你是怎样做的?学生:可以关掉闹钟,可以将闹钟压在枕头底下。

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得出减弱噪声的一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

【实验演示,直观的得出结论】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从第二个环节来减弱噪声的方法,并设计相关实验验证。

提供录音机,闹钟等教具。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小组代表提出方案,大家评估。

结论:可以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再用铁钉刮玻璃,发出刺耳声音时,同学们不自觉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

引导学生总结出减弱噪声的第三个方法:在人耳处减弱。

由学生听到刺耳的噪声后做出的第一反应,让结论呼之欲出。

【过程简洁,答案明了,学生记忆深刻】12实际应用让同学们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思考一下为什么?并完成一些有关实际生活中的练习题。

【通过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

】总结提高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学以致用:我们学校的教室外面就是马路,如何减弱教室内的噪声,将噪声对我们学习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学生分组讨论。

参考答案:(1)建议有关部门:在学校上课期间,在本路段设置禁止鸣笛标志;(2)建议学校将临街马路边的窗户设置成双层玻璃;(3)建议有关部门在马路边多种植一些高大的的树木。

【通过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获得了什么知识?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地进行第二次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布置了以下作业:必做题:第2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2、3、4题选做题: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