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科学-(输血)精品PPT课件
外科学-(输血)精品PPT课件
血并不全;
Ø急性失血病人不但丢失全血,还有大量的功能
性细胞外液转移到第三间隙,而使血液浓缩;
Ø在补充血容量、止血和输血这三项主要抢救措
施中,首先是输液恢复血容量,其次是止血(药 物或手术),最后 Nhomakorabea考虑输血。
缺氧与贫血关系
Fick公式: DO2=1.34×SaO2×Hb×CO×10 DO2:氧输送;SaO2:动脉血氧含量;CO:心输
需要用晶体 或胶体液快 速恢复患者 血容量,并 可能需要输 注红细胞。
需要快速恢 复患者血容 量,包括输 注红细胞。
急性大量失血输血
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20min内静脉输入后的反应
生命体征 估计失血量 追加晶体液
输血 (Blood Transfusion)
输血医学作用
无菌术
麻醉
输血
输血目的
Ø补充血容量 Ø改善循环 Ø增加携氧能力 Ø提高血浆蛋白 Ø增进机体免疫力 Ø增进凝血功能
授课内容
&是否输 &输什么 &怎么输 &输后呢
正确掌握 输血适应证
合理使用
成分输血
适时采用 自体输血
有效防治
并发症
输血医学简史与进展
以失血量为依据输血
< 15%
15%~ 30%
30%~ 40%
> 40%
<750ml 800~1500ml 1500~2000ml >2000ml
除非患者在 原有贫血的 基础上发生 出血或由于 严重的心肺 疾患而无法 代偿所失血 量,否则不 需输血。
需输注晶体 或胶体液; 除非患者已 有贫血,心 肺功能障碍 或失血持续 不断,否则 不需输注红 细胞。
是晶是胶?
C胶体液:在血管内扩容力强,停留时间长。研究发现用 6% HAES(130/0.4)扩容比复方乳酸钠液对组织氧合更有利,更能改 善微循环并减少内皮细胞肿胀。 D胶体液:肾小球滤过率低,干扰凝血,特别是大量输注时,而 且输液过量更会延长心源性肺水肿。肾脏排出大分子胶体的阈 值约为70 KD,在选择胶体液剂型时可酌情考虑。对儿童、老年 人及心血管储备功能较差的病人,可选择分子量较小的胶体液, 既达到扩容效果,又有利于早期经肾排出;对于感染中毒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病人,则可选择分子量较大的胶体扩容,如6% 贺斯,以利于维持容量稳定。但也要注意大分子胶体一旦渗出 到组织间隙,只能依靠淋巴引流排出,易使间隙水肿时间延长。
世卫生组织(WHO):输注安全的血液制品以治疗可能 导致病人死亡或病情严重而用其他方法不能有效防治的疾病。
是否输血
是否输血
是否输血
决定输血因素
考虑输血因素
1 血容量及大其量他失生血命体征 2 血色贫素血与或血低细蛋胞白压血积症 3 血小板 重症感染 4 凝血功能凝血异常
大量失血
Ø大量失血:指24小时内失血量≥100%血容量,或 3小时内失血量≥50%血容量,或每分钟损失150ml。 Ø失血量评估:失血时机体的反应和症状取决于失 血的量和速度 l观察法: l显性失血计算(吸引液测量或称重法):及时检测 Hct/Hb l非显性失血评估:创面及第三间隙液转移
Ø明胶溶液
贺斯 万汶
琥珀明胶
尿联明胶
是晶是胶?
C晶体液:费用低、容易得到和有效(如给足液体),对肾功能 保持较好,一般不产生不利反应。复方乳酸钠、生理盐水还能 纠正低钠。普遍认为给足晶体液能恢复血浆容量,常用于复苏。 D晶体液:手术病人输注后仅20%的复方乳酸钠停留在血管内, 平均只有45 min,且用于容量复苏时必须输注大量液体。由于 血清白蛋白的稀释,水分易从血管内向血管外间隙移动,早期 有补充组织间液作用,但大量输注后可由于间质腔过度扩容而 导致肺水肿或其他肺部并发症如ARDS的发生,给予大量复方乳 酸钠会稀释血中凝血因子,降低血小板数目及血细胞压积,可 导致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当Hb<80g、Hct<0.30时,血液携氧 能力下降,影响组织氧供和氧耗,严重时可影响器官功能。
出量 影响DO2的因素主要是CO和血红蛋白(Hb)浓
度,而CO减少对病人的威胁要大于Hb浓度的降低
输血与扩容动物实验
单纯输注全血 全血+血浆
血容量得到补充 死
红细胞也补充
亡
率
组织间液缺少28% 70%
组织间液缺少30% 死亡率80%
先平衡盐溶液,后适当输红细胞
存活率70%
复苏扩容治疗的选择
Ø生理盐水
急性失血的治疗原则
Ø积极消除失血原因,及时止血; Ø补充血容量,首先补充晶体和胶体液; Ø根据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决定输注血液种类、数
量和速度;
Ø当输血量超过2000ml仍然出血时,红细胞、血
浆和血小板(手工)按照1:1:0.8配比输注,积 极预防稀释性凝血病的发生。
扩容&止血&输血
Ø急性失血病人失掉的的确是全血,但补充的全
安 全 输血 成 分 输血 近 代 输血 古 代 输血
人类对血液及输血的认识发展
Ø饮 血 Ø放 血 Ø输 血
u动物与动物 u动物与人 u人与人
l直接输血 l间接输血
n异体输血 n自体输血
几个转折性事件
&1665年 英国牛津年轻的生理学家和医生Lower首
次进行了动物间输血实验,获得成功。
&1667年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医生Denis在人体
上输血,获得成功。
&1817年 英国生理学家、产科医生Blundell的工
作使输血术得到复兴
三个关键技术
&血 型:1900年 Landsteiner 两个应用 &交叉配血:1907年 Reuben Otternberg &血液保存:1915年 Richard Lewisohn
第一节
输血技术
是
否
输
晶 Ø乳酸林格氏液
体
Ø勃脉力A
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
液
1 nm且排列有序,当有光束
Ø高张盐溶液 通过时不出现反射现象
Ø5%葡萄糖溶液
复苏扩容治疗液的选择
Ø白蛋白
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为1~100
nm,分子量>10000 Da,当有光
胶 Ø右旋糖苷 束通过时出现反射现象
国产706代血浆
体
液 Ø羟乙基淀粉
失血性休克
Ø对失血情况作出比较准确、全面的评估,以便
于正确、合理地补液和输血即容量复苏,从而确
保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和治疗的成功。
Ø病程早期变化及自我调节
l自身输液:组织液回流入血 l自身输血:容量血管收缩 l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供血
早期Hb/Hct变化 不能反映失血量
l稳压效应: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