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就业情况(2011-10-04 11:27:39)转载▼标签:教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大学生就业分类:一流大学/转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就业情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内设立最早的经济学科,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与社会影响。
经济学院的毕业生来自祖国乃至世界各地,是一个非常优秀、敢于担当的群体。
学院一向高度重视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搭建就业绿色通道,不断深化细化工作步骤。
2011年,经济学院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也很高。
2011届毕业生或是选择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或是到国家重点领域、重要行业、关键岗位建功立业。
2011届本科生就业情况2011年,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人数为171人(不含留学生)。
在国内外继续深造仍然是本科毕业生的首选发展路径。
其中通过保研、推研方式免试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是本科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比例高达47%,较2010年增加6个百分点,就读院校一般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
其次是出国攻读学位,比例为36%,就读学校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
直接参加工作也是本科毕业生的选项之一,去向主要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寿等国资企业,高盛银行、埃森哲、麦肯锡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外资企业,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大学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
具体数据如下图:2011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就业情况2011年,经济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为108人(不含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就职于大型国资企业向来为经济学院硕士生的就业首选方向,比例高达58%,较2010年增加24个百分点,就职单位一般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
其次是在国内外继续深造,比例为15%,就读院校一般为北京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第三选择是就职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比例为13%,就职单位包括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安全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银监会、北京大学等。
就职于外资企业的比例为8%,包括摩根斯坦利、宝洁、麦肯锡、摩立特咨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
具体数据如下图:今年硕博研究生总体的毕业去向与其他同类院系类似,相较去年出现了一定变化:选择出国深造和就业的比例有所降低,选择在国内工作的比重有所增加。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致辞在就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五任院长之际,我很愿意与大家分享我对中国这所著名大学学院的感想;并代表全院师生热烈欢迎国内外的同仁、朋友到访经济学院。
朋友们,如果中国近代史缺了严复,那将会是怎样?如果中共党史缺了李大钊,那将会是怎样?如果中国经济思想史缺了马寅初,那将会是怎样?我相信,如果没有他们,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经济史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写,但真实的历史没有如果。
而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与北大、与北大经济学院的前身——经济系的历史紧密相连。
严复,作为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后的首任校长,在他上任的第一年始建经济学门(系)。
北大经济学科的创建成为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滥觞;他于1902年翻译出版的《原富》(即《国富论》),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被引入中国的标志。
李大钊,作为北大经济系的教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与毛泽东等革命先辈浴血奋斗,为缔造新中国谱写了一部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马寅初,作为北大的第八任校长和北大经济系的教授,坚持真理、不畏权势,以著名的《新人口论》,为新中国的前途呐喊直言。
他的信条:“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
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也让我们领悟到了“屈原精神”的真谛。
不管来者多少,人们总是对带给人类福祉和利益的历史上的“第一”给予格外的注目与礼赞。
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学科,北大荣幸地得到了这份注目与礼赞。
但北大经济学人并没有陶醉和止步在这个“第一”之上。
在北大经济学科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无数经济学者为我国经济科学的繁荣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了无数新的“第一”;在学术界、企业界、政界享有崇高声誉、影响深远的人物,可谓群星璀璨。
严复、李大钊、马寅初,只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曾有评论说:“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像北京大学这样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同样,世界上大学的经济学院也少有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这样与国家经济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
此评论真实贴切。
1985年,北大经济系领风气之先,创建了经济学院,从此,北大经济系科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建院20多年来,不仅原有的学术传统和优势学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新建了一批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要求的新兴学科。
早在1998年,经济学院就入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经济学院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凭借全体北大经院人的努力,借助社会各界和北大各个部门的鼎立支持,我们在科研、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北大经济学院仍然是全国优秀高中生,甚至已在北大其他院系学习的许多学生心向往之的学习园地;北大经济学院仍然是国家决策部门的重要“智库”;北大经济学院仍然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我们的目标是为未来大师级的学者、大企业家、大科学家,大政治家注入优秀的“基因”,提供茁壮成长的环境。
但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
“独立、民主、自由、质疑、批判”,被称为大学之精髓,被誉为大学精神之美,这种精髓、这种精神,无疑是人格塑造的优秀材质,是人类发明创造的重要引擎。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带着独立、求新、质疑精神来到经济学院学习,全方面地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基础厚、视野宽、素质高、能力强、修养好”的优秀毕业生,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情商优秀、智商超群、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北大人。
在新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有许多重大的经济难题需要破解。
作为传承历史、延续辉煌的新一代北大经院人,我们深知责任重大,我们深知面临的挑战严峻,但凭藉不断完善的硬件基础、敬业奉献的教职工队伍和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能力和智慧来担当新的重任。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简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1912年严复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创建的经济学门(系),更早可以追溯至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商学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也是中国高等院校中建立最早的专门的经济系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科构建,实现了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经济史论与现代经济学的高度融合。
不仅原有的学术传统与优势学科得以发展和保持领先,而且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一些适应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要求的新兴学科逐步建立并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
学院现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财政学、发展经济学等6个本科专业,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财政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财政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还有国内最早设立之一的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地位、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深深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
2011年9月,经济学院有本科生810人(其中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125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01人(其中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34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约800人,在职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等)学生学员2000多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1年9月,学院有在职全职教师7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6人、讲师10人,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人数的92%,同时还拥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85人。
一批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专家学者以其孜孜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现代的研究方法、敏锐的目光、深邃的思想与智慧展示出北大经济学院教学与研究整体的巨大影响力与创造力。
在经济学院的教师队伍中,从国外(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在国内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也都具有丰富的国际学术阅历,在世界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经常从事学术交流、访学、合作研究等。
经济学院还拥有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信用研究中心、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都市经济研究基地等13个科研机构,凝聚学院和社会研究人才,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经济学院承担着大量纵向、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特别是承担了两项“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2010年,经济学院科研课题研究经费超过1400万元,是国内综合性大学经济学院中为数不多的科研经费超千万元的学院之一。
经济学院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的经济学院。
目前,经济学院在院长孙祁祥教授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向着既定的目标大步前进!经济学系。
始建于1912年的经济学系是中国高等院校成立最早的经济学系科,它是北大经济学院的前身和北京大学经济学科群的母体。
经济学系下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外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三个教研室。
同时,经济学专业还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课程设置与国外大学经济学专业接轨。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前身是1958年设立的“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是全国最早的两个世界经济专业之一,也是经济学院最早设立的系科之一,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金融学系。
金融学系的前身是1990年设立的国际金融专业。
近十几年来,它一直是北大最受学生青睐和招生成绩最高的专业之一。
该系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在数理金融、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商业银行管理、投资银行学、行为金融学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
该系的课程既注重金融理论又注重金融实务能力的培养,毕业生适合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国家高层经济管理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