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讲 电容 电介质1. 电容器的基本原理。
2. 电容的决定因素。
3.电场中的电介质。
本讲慢慢要开始从静电向电路过渡,物理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更新认知的过程。
重新从更本质的角度理解带电,电流等现象会经常让我们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引入:1748 年的一个晴朗的日子,在巴黎圣母院前广场有一场大型“魔术” 表演,观众是法国国王路易 十五的王室成员和王公大臣们。
魔术师诺莱特让 700 个传教士手牵手站一排,用手去触摸一根从玻璃 瓶中引出的导线,瓶子中另引了一根线与起电机相连。
当最前面的传教士接触导线的一瞬间,所有的 传教士突然齐声大叫起来被震倒了。
这个实验轰动一时,而那个瓶子,就是莱顿发明的第一个可以把 电荷“装起来”的电容,又叫莱顿瓶。
知识点睛电容:顾名思义,电容器是储存电荷的装置.从莱顿开始,人类发明了各式各样的电容。
下面我们分 别给与定义与介绍。
一.孤立导体的电容附近没有其他导体和带电体的电容叫孤立电容。
不难证明,孤立电容的电势与其电量成正比。
我 们把其带电与电势的比叫做孤立电容器的电容值,简称电容,用字母 C 表示。
记作:qCU电容的单位为库伦每福特记作 C/V ,又叫法记作 F ,一般实用的单位为微法 μF ,或者皮法 pF 。
1F=106μF=1012pF显然上述的表达式只能是电容的测量定义式,不是确定式。
以下推到球形孤知识模块本讲提纲E 立电容的决定式:KQ如图:U =RQ R所以有: C = =U K可见:电容只与导体的几何因素和介质有关,与导体是否带电无关,是一个类似电阻一样的电器 参数。
比如整个地球的电容约 C E 二.双极电容≈ 7 ⨯10-4F (这么小…由此可见球电容的电容能力很小) 实际工作的电容大部分为双级电容,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此时电容器的电容为电容器一块极板 所带电荷 Q 与两极板电势差 U 的比值 .电容的电路符号为:如图: C =Q =QV A -V B U其中:U = ⎰AB⋅d l双极电容的容值依然只与其几何参数以及两板间介质的种类有关,与是否带电以及带多少电无 关。
下面我们推导几种典型的电容的容值决定式。
不过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一般绝缘介质在电场中的 行为。
三.电介质的极化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电介质分为两类:一类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这样的分子称为 无极分子;一类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一个电偶极子,这样的分子称为有极分子.将电介质置于静电场中,无极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错开,沿外电场方向形成电偶极子;有极分子 的电偶极矩将趋于按外电场方向排列,两端面出现等量的异种电荷,这种现象叫电介质的极化,两端 面产生的电荷称为极化电荷或束缚电荷.由于极化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 E ' 跟外电场 E 0 反向,所以介质内的场强 E 的比外场强 E 0 小,我E 0们把 E 0 与 E 的比值称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εr = (εr > 1) .E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真空介电常数的乘积 ε = εr ε0 ,称为电介质的绝对介电常数,简称介电常 数.不考虑材料分子对称的因素,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均匀介质中的静电规律在真空中公式中的 K 换成 K.εr四.电容器电容的计算 根据电容的定义,我们不难总结出电容决定式计算的步骤。
1. 设两极板分别带电±Q 2. 求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 E ,注意如果有电介质存在,场强要除以相对介电常数.3. 求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4. 由C=Q/U 求C应用:1.平板电容如图,把两块金属板正对,中间夹上绝缘介质,就能形成平板电容。
把这个电容与电源正负极相接,就可以给电容冲上正负的等量异种电荷。
因为平板电容器中间电场强度:E =Qdσεεr=QεεrS所以电势差:U = Ed =εεrSQ ε ε S所以平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 =U= 0 rd实际应用的平板电容:纸质电容,通过在绝缘纸间夹上很薄的锡箔,再滚成圆筒制作。
2.圆柱形电容器如图用同心的导体圆筒夹着电介质制作.设单位长度带电λ ,由高斯定理:E =λ2 πε r ε 0 r(RA< r < RB)R B又:U = ⎰ λd r = Q ln R BR A 2 πε r ε 0 r 2 πε r ε 0l R AC =Q=2 π ε r ε0lUlnRBRA3.球形电容器的电容同理易得同心球壳电容:R1R2C =五.电容电路4 π ε r ε 0R2- R1,其中R1,R2 为内外球壳半径。
这里不再证明。
电容上电压的测量,不能依赖电压表,因为电压表其实也是导体,会让电容两端相连放电。
所以一般只能用静电计粗略的测一下电势差,比较精确的电势差计原理很复杂,这里就不介绍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查阅资料。
q 1 21.串联电容电路特点: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且电量处处一样,则必然有:1 =1 +1…CC 1C 22.并联电容电路特点:电压一致,总量为各电容电量之和,则必然有:C = C 1 + C 2 …以上推导留给同学们作为小练习。
3.电容器的能量用图表征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搬运”电荷做功 W 就是图中阴影的面积,这也就是电容器的储能 E ,所以E = 1 q 0U 0 = 1 C U 2 = 0222 C电场的能量。
电容器储存的能量究竟是属于电荷还是属于电场?正确答案是后者,因此,我们 可以将电容器的能量用场强 E 表示。
对平行板电容器 E 总 = Sd E 28πk由公式 W = 1CU 2 ,似乎可以认为能量与带电体的电量有关,能量是集中在电荷上的.其实,前2面只是根据功能关系求得带电导体的静电能,并未涉及能量的分布问题.由于在静电场范围内,电荷 与电场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电能究竟与电荷还是与电场联系在一起,尚无法确定.经过麦克斯韦 的计算,表明电场可以脱离电荷而单独存在,并以有限的速度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而电磁波携带能量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因此我们说,电场是电能的携带者,电能是电场的能量.下面以平行板电 容器为例,用电场强度表示能量公式.W = 1 CU 2 = 1 ⋅ ε S ε E 2 Sd E 2 d 2 = 2 2 4πkd 8πk 2单位体积的电场能量称为电场的能量密度,用 ω 来表示 ω = W = ε EV 8πk上式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表达式,只要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已知,该处的能量密度即可求出,而整 个电场区的电场能量可以通过对体积求和来求得. 一电动势为 U 的电源对一电容为 C 的电容器充电,充电完毕后,电容器所带电量 Q = CU电容器所带能量 W = 1 CU 22而电源在对电容器充电过程中,所提供的能量为 W ' = QU = CU 2 = 2W也就是说,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仅得到了电源提供的一半能量,另一半能量在导线和电源内阻 上转化为内能,以及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六.电容的应用 电容是电路中最基本的三大基本元器件之一,应用十分广泛。
下面是常见的电容器件:以下是一些电容出人意外的应用,具体原理请大家作为课后作业自己查阅资料弄明白。
1.自动干手机,利用电容原理控制电吹风工作。
2.现代移动电子设备的电容触摸屏:表面实际是一个电容板。
3.电磁炮:应用电容放电产生巨大推力。
其他的应用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通过查阅资料做点小研究。
知识点睛【例1】两块平行放置的很大的金属薄板A 和B,面积都是S ,间距为d(d 远小于金属板的线度),已知A 板带净电量+Q1 ,B 板带尽电量+Q2 ,且Q2<Q1 ,试求:(1)两板内外表面的电量分别是多少;(2)空间各处的场强;(3)两板间的电势差。
【例2】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 ,其上半部为真空,而下半部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当两极板分别带上+Q 和−Q的电量后,试求:(1)板上自由电荷的分布;(2)两板之间的场强;(3)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
CE B【例3】如图所示,当两极板带上恒定的等量异号电荷时,有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质点,平衡在极板间的空气区域中。
此后,若将平行板电容器中的电介质抽去,则该质点:()A.保持不动 B.是否运动不能确定C. 向上运动D.向下运动【例4】C1 和C2 两空气电容器并联以后接电源充电,在电源保持联接的情况下,在C1 中插入一电介质板,则()A.C1 极板上电量增加,C2 极板上电量减少。
B. C1 极板上电量减少,C2 极板上电量增加。
C. C1 极板上电量增加,C2 极板上电量不变。
D. C1 极板上电量减少,C2 极板上电量不变。
【例5】将一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接到电源上充电到一定电压后,断开电源。
再将一块与极板面积相同的金属板平行地插入两极板之间,则由于金属板的插入及其所放位置的不同,对电容器储能的影响为:()(A) 储能减少,但与金属板位置无关;(B) 储能减少,但与金属板位置有关;(C) 储能增加,但与金属板位置无关;(D) 储能增加,但与金属板位置有关。
【例6】A、B、C 是三块平行金属板,面积均为200cm2,A、B 相距 4.0mm,A、C 相距2.0mm,B、C 两板都接地,如图9—1 所示。
设A 板带正电3.0×10-7C,不计边缘效应,求B 板和C板上的感应电荷,以及A 板的电势。
- q2q2q1A- q1ACEAB金属板C1C2ε【例7】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相距为d。
若B 板接地,且保持A 板的电势U A = U0 不变,如左下图所示。
把一块面积相同的带电量为Q 的导体薄板C 平行地插入两板之间,则导体薄板C 的电势U C 。
【例8】一电容为 C 的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接端电压为U 的电源充电后随即断开,试求把两个极板间距离增大至n 倍时外力所作的功。
【例9】一空气电容器是由同样的四片同样的金属片平行整齐排列而成的,极板面积为S ,相隔均为d ,求按照⑴和⑵连接时,A ,B 的电容是多少?【例10】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M、N水平放置,距离为d =1.0cm,其电容为c = 2.0μ F,上极板M 与地连接,且中央有一小孔A,开始时两极板不带电。
一个装满油的容器置于小孔A 正上方,带电油滴一滴一滴地,从容器下的小孔无初速滴下,正好掉入小孔。
油滴下落高度h = 10cm 处,带电量q = 2.0 ⨯10-8 C ,质量m = 2.0 ⨯10-3 g ,设油滴落在N 板后把全部电量传给N 板,N 板上积存的油可以不考虑,g 取10m/s2,求:(1)第几滴油滴在板间作匀速直线运动?(2)能够到达N 板的油滴数量最多为多少?PM ABN1 12 2【例11】 把一个半径为 R ,带电为 Q 的实心均匀带电球从中间切成两半,再按在一起,至少需要 多大外力?提示:不妨先用能量法计算平板电容间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