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1、横向分辨力 Lateral Resolution • 横向分辨力是指超声能分辨与声束相垂直 的界面上两物体(或病灶)间的最小距离, 以mm计。 • 决定超声横向分辨力的因素是声束直径, 声束直径小于两点间的距离时,就能区分 这两个点; • 声束直径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两个点在 屏幕上就会变为一个点。
• 声能的衰减与超声频率和传播距离有 关。超声频率越高,传播距离越远, 声能的衰减,特别是声能的吸收衰减 越大;反之,声能衰减越小。 • 动物体内血液对声能的吸收最小,其 次是肌肉组织、纤维组织、软骨和骨 骼。
(五) 多普勒效应 • Hristian Doppler(1803-1853)发现, 声源与反射物体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 反射物体所接收到的频率与声源所发 出的频率不一致,当声源向着反射物 体运动时,声音频率升高,反之降低, 此种频率发生改变(频移)的现象称 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 (四) 超声的散射与衰减Attenuation • 超声在介质内传播时,会随着传播距离的 增加而减弱,这种现象称作超声衰减 (Attenuation)。 • 引起超声衰减的原因是: • (1)超声束的扩散以及在不同声阻抗街面 上发生的反射、折射、散射等,使主声束 方向上的声能减弱; (2)超声在传播介质中,由于介质的粘滞 性(内摩擦力)、导热系数和温度等的影 响,使部分声能被吸收(声能吸收),从 而使声能降低。
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黄志坚
一、基本概念
• 超声波(ultrasound wave)是每秒振荡次 数(即振动频率)在20000赫兹(HZ)以 上,超过人耳听阈的声波,简称超声。 • 人耳可听到振荡频率在20-20000HZ的声 波,医用超声波是在0.8-10兆赫兹(即每 秒振荡0.8-10百万次)的超声波,低于 20HZ的叫次声波。
六、超声的临床应用
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快速、准确、安 全、无损伤的诊断方法,以其直观性、 真实性等特点,已广泛用于畜牧业生 产和动物疾病诊断,在一些发达国家 已成为一种常规诊断方法。
• (1)脏器的数值 (形态、大小、 物理性状)和体 表投影位置
肝胆系统
用3.5MHz扇扫探头从剑状 软骨后方向前扫查 用5.0MHz线阵探头从1213肋间向对侧前外方扫查
• 频移的大小取决于声源与反射物体间 相对运动速度。 • 速度越大,频移越大,反射物体所接 收的声音频率增高的越多,声响越强; • 声源与反射物体反向运动时,反射物 体所接收的声音频率比声源发射的频 率要小,故反射物体所接受的声音比 实际音响要小。
三、超声的分辨性能
• (一)超声的显现力Discoverable Ability • 显现力是指超声能检测出物体大小的能力。能被 检出物体的直径大小常作为超声显现力的大小, 能被检出的最小物体直径越大,显现力越小;能 被检出的物体直径越小,显现力越大。 • 理论上讲,超声的最大显现力是波长的一半,如 5.0MHz 的 超 声 波 长 为 3.0mm , 其 显 现 力 为 1.5mm。实际上,病灶要比超声波波长大数倍时 才能发生明显的反射,故超声频率越高,波长越 短,其显现力也越高,但穿透能力会降低。
• (三) 绕射Diffraction • 超声遇到小于其波长一半的物体时,会绕 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向前传播,称绕射或 衍射( Diffraction )。实际上,当障碍物 与超声的波长相等时,超声即可发生绕射, 只是不很明显。 • 根据超声绕射规律,在临床检查时,应根 据被探查目标的大小选择适当频率的探头, 使超声波的波长比探查目标小得多,使超 声波在探查目标上不发生绕射,把比较小 的病灶也检查出来,提高分辨力。
(三)超声的透入深度Transmitting depth • 超声频率frequency越高,其显现力和分辨 力越强,显示的组织结构或病理结构越清 晰;但频率越高,其衰减也越显著,透入 的深度就会大为下降。因而,探测浅表部 位的组织或病灶时,应尽可能选用高频探 头,探测较深部位的组织或病灶时应尽可 能选用高频探头。
2、稀疏回声 光点稀少且小,间距在1.0厘米以上。 3、较密回声 光点较多,间距0.5~1.0厘米之间。 4、密集回声 光点密集且明亮,间距0.5厘米以下。
(三)回声形态 回声形态指声像图上光点形态。 1、光点 : 细而圆的点状回声。 2、光斑 : 稍大的点状回声。 3、光团: 回声光点以团块状出现。 4、光片: 回声呈片状。 5、光条: 回声呈细而长的条带状。 6、光带: 回声为较宽的条带状。 7、光环: 回声呈环状,光环中间较暗或为暗区, 如胎儿头部回声。有些器官或病灶内部出现回声 称为内部回声。光环是周边回声的表现。 8、光晕: 光团周围形成暗区,如癌症结节周边回 声。
不同频率超声与显现力的关系
频率(MHz) 2.25 2.5 显现力(mm) 3.35 3.0
5.0 1.5 7.0 1.05 10 0.75
(二)超声的分辨力
超声的分辨力(Resolution of Ultrasound)是在超声能够区分两个物体 间的最小距离。 根据方向不同,将分辨力分为: 横向分辨力或侧分辨力(Lateral Resolution); 纵向分辨力(Depth Resolution)或轴 向分辨力(Axial Resolution)。
• 2、纵向分辨力Depth Resolution: • 纵向分辨力是指声束能够分辨位于超声轴 线上两物体(或病灶)间的最小距离。决 定纵向分辨力的因素是超声的脉冲宽度, 脉冲宽度越小,分辨力越高;脉冲宽度越 大,分辨力越低。 • 超声的纵向分辨力约为脉冲宽度的一半。
• 脉冲宽度Impulse width • 是超声在一个脉冲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 即脉冲宽度=脉冲时间×超声速度。 • 超声在动物体组织内传播速度越为 1.5ⅹ108mm/s,决定脉冲时间的一个因素 是超声频率。频率越高,脉冲时间越短, 脉冲宽度越小,超声的纵向分辨力越大, 反之,则越小。
(二) 回声次数 1、无回声:即在正常灵敏度条件下 回声光点的现 象,无回声区域又称作暗区。 1 )液性暗区:超声不在液体中反射,加大灵敏度 后暗区内仍不出现光点:如为浑浊的液体,加大 灵敏度后出现少量光点。四壁光滑的液性病灶多 出现二次回声且周边光滑、完整。 2 )衰减暗区:由于声能在组织器官内被吸收而出 现的暗区称为衰减暗区,加大灵敏度后可出现少 数较暗的光点;严重衰减时,即使加大灵敏度也 不会出现光点。 3 )实质性暗区:均一的组织器官内因没有足够大 的声学界面而无回声,出现实质性暗区;如加大 灵敏度,则出现不等量的回声且分布均匀。
• 超声波反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形成声学界 面的两种介质的声阻抗差值,声阻抗差值 越大,反射强度越大,反之则小。两种介 质的声阻抗差值只需达到 0.1% ,即两种物 质的密度(Density)差值只要达到0.1%, 超声就可在其界面上形成反射,反射回来 的超声称回声(Echo)。 • 反射强度通常以反射系数表示: 反射系数 = 反射的超声能量 / 入射的超 声能量。
五、兽医超声诊断仪
• 兽医超声诊断仪的种 类很多,不论什么样 的超声诊断仪都是由 探头、主机、信号显 示、编辑及记录系统 组成。
• 探头类型: • 电子线阵探头是一种 线阵(linear)探头, 由64至256片压电晶片 组成,发射的声束为 矩形; • 电子相控阵探头是一 种扇扫(Sector)探 头,多由32个压电晶 片组成,发射的声束 为扇形。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超声的传播特点
• 向其它物理波一样,超声波在介质 中传播时亦发生透射、反射、绕射、 散射、干涉及衰减等现象。
(一)透射 Transmission • 超声可以穿过某一介质或通过两种介质的 界面而进入第二种介质内称为超声的透射 (Transmission)。 • 除介质外,决定超声透射能力的主要因素 是超声的频率和波长。超声频率越大,其 透射能力(穿透力)越弱,探测的深度越 浅;超声频率越小,波长越长,其穿透力 越强,探测的深度越深。因此,临床上进 行超声探查时,应根据探测组织器官的深 度及所需的图像分辨力选择不同频率的探 头。
膈线
胆囊液 性暗区
心脏
肝实质 性暗区
胆囊后方 增强影
胆总管 分支
肝胆系统
用3.5MHz扇扫探头从剑状 软骨后方向前扫查 用5.0MHz线阵探头从1213肋间向对侧前外方扫查
• 空气的声阻抗值为 0.000428 ,软组织的声 阻抗值为1.5,二者声阻抗值相差约4000倍, 故其界面反射能力特别强。临床上在进行 超声探测时,探头与动物体表之间一定不 要留有空隙,以防声能在动物体表大量反 射而没有足够的声能达到被探测的部位。 这就是超声探测时必须使用耦合剂 (Coupling Medium)的原因。 • 超声诊断的基本依据就是被探测部位回声 状况。
• 脉冲宽度不仅决定纵向分辨力,也决定了超声能 检测的最小深度。脉冲从某一组织或病灶反射后 被换能器所接收,超声这一往返时间等于二倍的 深度除以超声速度,即脉冲往返时间=2×深度/声 速velocity of sound。 • 探测的组织或病灶与探头的距离应大于1/2脉冲宽 度,才能被检出,小于1/2脉冲宽度的近场称为盲 区,实际上,盲区深度比脉冲宽度的1/2要大数倍。 盲区内的组织或病灶不能被检出。解决的方法: (1)加大探头的频率,(2)在体表与探头之间 增加垫块。
四、声像图
• B 型超声诊断仪所显示的切面图像称声 像图( Sonography ), B 型、 M 型和 D 型 超声的回声在监视屏上以光点的形式表现 出来,从而组成声像图。 声像图上的光点状态是超声诊断的重要 或唯一依据。
(一) 回声强度 • 回声强度( Echo Intensity )是指声像图中光点 的亮度或辉度(Brightness )。回声强度是由回 声振幅( Echo Amplitude )的高低决定的,回 声振幅越高,辉度越高,反之则低。回声强度可 用灰阶(Gray Scale)衡量。 1.弱回声或低回声:指光点辉度低,有衰竭现象。 2. 中等回声或等回声:指光点辉度等于正常组织的 回声强度(辉度)。 3. 较强回声或回声增强:指辉度高于正常组织器官 的回声强度(辉度)。 4. 强回声或高回声:明亮的回声光点,伴有声像或 二次、多次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