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集合 PPT
(A×C)∪(A×D)∪(B×C)∪(B×D)
32
本章主要掌握集合的谓词表示法,和集合的 基本运算,以及序偶的概念,集合的笛卡尔 集,及相关定理。定理的证明相对简单,所 以证明略。
对于数学归纳法,由于中学就已学过,所以 这里就省略。
33
思考题:
1 AB与AB能同时成立吗? 2 何为一个集合的幂集,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其
我们称<x1,x2,…,xn>为由x1,x2,…,xn 组成 的n元序偶,并称每个xi为它的第i个分量。
(这样就定义了n元序偶)
27
定义3 设n是正整数,A1,A2,…,An为n个任意集合。 A1×A2×…×An={<x1,x2,…,xn>若1≤i≤n,则xi∈Ai}
称A1×A2×…×An为A1,A2,…,An的n维笛卡尔乘积。
2
个体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属于关系。
对于某个个体 a 和某个集合 A 而言,a 只有两种可能 1)a属于A,记为 aA,同时称 a 是 A 中的元素。 2)a 不属于 A,记为 aA ,称 a 不是 A 中的元素。
个体a属于A或者a不属于A,二者居其一且只居其一。
3
集合的表示法
(1)文字表示法
用文字表示集合的元素,两端加上花括号。 {在座的同学} {高等数学中的积分公式}
定理2 设A,B是两个集合。那么, A=B当且仅当 2A = 2B。
19
有限集的计数原理
设A和B都是有限集合,则以下公式成立: | A∪B |= | A |+ |B |- | A B | | A B |<=min(| A |, | B |) | AB |= | A |+ |B |- 2| A B | | A -B |>= | A |- | B | | A1∪A2 ∪A3 |= | A 1|+ | A2 |+ | A3 |-
有序偶:它不仅与含有的元素x,y有关,还与x,y出现的次序有关。
这样的偶集称为有序偶,并记为:<x,y>
例如,用<x,y>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横坐标为x且纵 坐标为y的点时,则<x,y>和<y,x>在xy时就代表不 同的点,因而就不相同。
25
用集合定义有序偶
定义1 有序偶的集合定义:若x,y为任意两个元素, 令 <x,y>={{x},{x,y}}
6
例1 如果论域是整数集I,那么能被3整除的正整数集合S 用归纳法可定义如下:
(1)(基础)3S, (2)(归纳)如果xS和yS,则x+yS
7
集合的特殊情况
1、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为φ 2、含讨论问题所需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为∪ 3、 称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为有限集合 4、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的集合称为无限集合或无限集 5、 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或基数或集合的势)记为:|A|
定理3 设A,B,C,D是四个非空集合,那么A×B=C×D 当且仅当A=C且B=D 。
31
定理4 设A,B,C是三个集合,则 1)A×(B∪C)=(A×B)∪(A×C) 2)A×(B∩C)=(A×B)∩(A×C) 3)(A∪B)×C=(A×C)∪(B×C) 4)(A∩B)×C=(A×C)∩(B×C) 5)(A∪B)×(C∪D)=
提醒:一个集合也可以是别的集合的元素,如: {a, b, {a,b}}
{a,b, φ,{{a,b}}}
8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设A,B是两个集合 1)若对于A中的每个元素x,都有x属于B, 则称A包含在B中,记为:A B。同时称A是B的 子集。 2)若A中的每个元素都属于B,且B中的每个元 素都属于A,则称A等于B,记为A=B。
例 1 设 A={1,2,3,4,5},B={2,5,7},则 A ∪ B={1,2,3,4,5,7} A ∩ B={2,5} A–B={1,3,4}
13
定理1 设U是全集,A,B,C是U的三个子集 1)A∩A=A, A∪A=A 2)A∩U=A, A∪U=U 3)A∩ = , A∪ =A 4)A∩B= B∩A, A∪B= B∪A 5)(A∩B) ∩C = A∩ (B∩C), (A∪B) ∪C = A∪
(2)规定A×Φ=Φ=Φ×B。若偶对的第一分量或第 二分量不存在就没有偶对存在,故规定它们的叉积集 合为空集。
(3)由于偶对中的元素是有序的,因此一般地说 A×B≠B×A。(除非A=B,或者A、B中至少有一个为空 集)
29
例1 A={a,b,c}, B={0,1} A×B={<a,0>,<a,1>,<b,0>,<b,
定义4 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 A×B={<a,b>|aA ∧ bB}
(即所有第一元素在A中,第二元素在B中的序偶的集合) 称A×B是A与B的叉积(笛卡儿积)集合。
记:A×A=A2
28
(1)在A×B中,A称为前集,B称为后集。前集与后 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前集与后集相同,则记 为A×A=A2 。
例2 求出下列集合的全部子集:
(a) {,{}}
(b) {{a,b},{a,a,b},{b,a,b}}
12
集合上的运算
定义2 设A,B是两个集合 1)A∩B = { x︱xA∧xB },称A∩B为A与B 的交集,称∩为集合交运算。 2)A∪B = { x︱xA∨xB },称A∪B为A与B 的并集,称∪为集合并运算。 3) A–B= { x︱xA ∧ x B }, 称A–B为A 与B的差集
~A= 定理4 设U是全 集,A,B是U的子集。则
1 ~ (~ A)=A; 2)若A B,则~ B ~ A; 3)若A = B,则~ A= ~ B ; 4) ~ U= , ~ =U。 5) A ∪ ~A =U, A ∩ ~A =
16
定理5 设A,B为两个集合,则 1) ~( A∪B) = ~ A∩ ~ B 2) ~( A∩B) = ~ A∪ ~ B
用归纳法定义一个非空集合A时,包括以下三步: 1)基本项(保证A不空)
已知某些元素属于A 2)归纳项(生成规则)
给出一组规则,从A中的元素出发,依据这些规则所获得的 元素,仍然都是A中的元素。(这是构造A的关键步骤) 3)极小化(通常省略) 如果集合S也满足(1)和(2),且SA,则S=A。这一 点保证集合A的唯一性。
1>,<c,0>,<c,1>} B×A={<0,a>,<0,b>,<0,c>,<1,
a>,<1,b>,<1,c>} A2={<a,a>,<a,b>,<a,c>,<b,
a>,<b,b>,<b,c>,<c,a>,<c,b>,<c, c>}
30
定理2:设A,B是两集合,则 AB=A*B (即AB中元素的个数等于A中元素个数乘以B中元素个 数)。
称<x,y>为由x,y组成的二元序偶,简称有序偶或序偶。 提醒:此种定义显然体现了二元元素的有序性。但有序
偶的定义不只一种,还有别的定义方法,只要能体现 有序性就可以了
26
定理1 <x,y>= <u,v>当且仅当 x=u且y=v (根据序偶的定义即可得出。)
定义2 设n是正整数,x1,x2,…,xn是任意的元素。 若n=1,则令 <x1>=x1 若n=2,则令 <x1,x2>={{x1},{x1,x2}} 若n>2,则令 <x1,x2,…,xn>=<<x1,x2,…,xn-1>,xn>
23
数学归纳法
第二数学归纳法原理
n[ k[k<n → P(k)] → P(n)]
∴ xP(x)
证明过程: (1)首先证明P(0)为真。 (2)证明:对任意n>0,如果P(k)对一切k<n 成立,
那么P(n)成立。
24
集合的笛卡尔乘积
由任意两个元素x和y组成的集合{x,y}为偶集。因为{x, y}={y,x},所以这种偶集只能叫无序偶集, 简称无序偶。
幂集有多少个元素?不用组合的方法,能否得出你 的结论? 3 何谓集类,及集类的广义交和广义并?这里介绍 的集合与你以前接触过的集合概念有何不同?掌握 计数原理(即有限集的计数问题) 4 何谓笛卡尔乘积集合,对于二维笛卡尔积集合而 言,其中的元素是什么形式?元素个数与什么有关?
| A1 A2 |- | A2 A3 |- | A1 A3 |+ | A1 A2 A3 |
20
有限集计数原理
P68
21
集合的广义并和广义交
定义6:如果集合C中的成员本身又都是集合,则集合C称 为集类(或称为搜集)。
设C={A1,A2,A3,…An} (1) C的成员的并,记为:∪C,称为C的广义并 ∪C=A1∪A2∪…∪An
定理3 设A,B为两个集合,则下面三式等价。 1)A B 2)A∪B = B 3) A∩B=A
图形表示:
15
集合上的补运算(一元运算)
设U是全 集,A是U的子集。 ~A={ x xU ∧ xA }=U-A
称~A 是A关于U的补集,称 ~ 为补运算。 例2 设U={a,b,c,d,e}, A={c,d},则
(B∪C) 6)A∩(B ∪C) = (A∩B) ∪(A∩C)
A∪(B ∩C) = (A∪B) ∩(A∪C)
14
定理2 设A,B,C为三个集合,则 1)A A∪B, A∩B A; 2)若 A C 且 B C,则 A∪B C; 3)若 C A 且 C B,则 C A∩B 。 4) A-B A 5) A- =A 6) A∩(B-C)= (A∩B)-( 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