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篇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6)1总说明 (6)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6)1.2工程概况 (10)1.3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0)1.4 设计特点1.5总指标 (11)1.6需要注意的问题 (14)2总平面 (14)2.1总平面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4)2.2场地概述: (15)2.3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 (15)2.4竖向布置: (16)2.5绿化设计: (17)2.6 管线平面综合: (17)3建筑: (18)3.1设计依据: (18)3.2设计概述: (18)3.3建筑节能设计 (24)第二篇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28)1总说明 (28)1.1工程概况 (28)1.2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28)2结构设计 (30)2.1高程: (30)2.2楼面荷载: (31)2.2. 主要结构材料 (31)2.3 结构选型 (32)2.4 基础设计 (32)2.5 耐火等级 (33)2.6 主要结构尺寸 (33)2.7 结构计算 (33)2.8 其它 (34)第三篇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 (35)1总说明 (35)2 消防系统: (36)3 给水系统: (36)3.1用水量统计 (36)3.2 市政设施 (37)3.3 给水 (37)3.4 计量: (37)3.5 太阳能 (37)4 排水系统: (38)6.管材 (38)第四篇暖通空调初步设计说明 (40)1总说明 (40)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40)2.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 (41)2.1室外计算参数 (41)2.2室内设计参数 (41)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要求: (42)4. 采暖热源设计: (42)5 采暖系统设计: (43)5.1户内采暖系统: (43)5.2底层商业采暖系统: (43)5.3保温: (44)6 防火排烟系统设计: (44)7 全楼技术指标 (44)第五篇电气初步设计说明 (45)1总说明 (45)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45)2.设计范围: (45)3.强电系统: (46)3.1变配电系统: (46)3.3、电缆、导线的选型及敷设 (48)3.4、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48)4.弱电系统: (50)4.1综合布线系统 (50)4.2有线电视系统 (51)4.3安全防范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入侵报警系统) (51)5其它 (52)附录: (52)第七篇消防设计专篇 (56)1.设计依据: (56)2.工程概况: (56)3.总平面: (61)4.建筑防火: (62)5.消防给水: (63)6. 防火排烟系统设计: (64)附录:图纸目录 (65)第八篇环境保护及节能说明专篇 (70)1总说明 (70)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70)2 建筑用水量统计: (70)3 节水措施 (71)5 固体垃圾处理: (72)6 废气处理: (72)7节能设计: (72)第一篇建筑初步设计说明1总说明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1.1.1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各项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XJJ013-200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XJJ034-200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XJJ001-1999;《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1喀什市城乡规划局对本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书(喀城规条字(2009)19号文)2建设方提供的概念设计任务书3喀什市规划院编绘的地形图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2009-208-2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部分详勘)(1、2、3号楼)5设计合同(HCZT-2009-OJI-3)6设计方与建设单位双方往来确认函件1.1.3本地和工程地质条件1)喀什地区处在中亚腹部,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
境内四季分明、光照长、气温年和日变化大,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夏季炎热,但酷暑期短;冬无严寒,但低温期长;春夏多大风、沙暴、浮尘天气。
因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5个气候区:喀什平原气候区,沙漠荒漠气候区,山地丘陵气候区,帕米尔高原气候区,昆仑山气候区。
本地属于喀什平原,年平均气温在11.4℃~11.7℃,年降水量39~664毫米。
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向。
7月平均气温>=18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5- -20摄氏度,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2)参照新疆喀什地区建筑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拟建工程场地土属不均匀场地土,属建筑抗震设防一般地段。
土质分四层。
第一层为填土,第二层为粉质粘土,第三层为细砂,第四层为圆砾。
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
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
3)市政条件:由于喀什地区缺乏城市建设档案归档机制,初步设计阶段缺乏市政管线准确路由走向(电子版),经规划部门多方协调,取得以下数据:(1)给水、排水现状给水管线从场地北侧多来特巴格路北部引入沿场地西侧铺设,DN300,压力4.7——5kg。
排水管线沿场地西侧道路铺设。
铺设至道路标高1275.45处,管底标高1272.2,管径DN1200。
(2)燃气场地南侧多来特巴格路南部为城市燃气主管道,管径DN300,压力0.36兆帕。
(3)电力、电讯供电为沿场地西侧道路铺设,10千伏架空线路。
电讯沿场地西侧道路地下埋设。
(4)热力城市热力管线沿场地南侧道路铺设,DN600,供水温度130°C,回水温度80°C。
换热站考虑在二期用地内建设。
(5)洪水水位场地东侧吐曼河缺乏50年一遇洪水水位水文资料,经与建设单位协商,场地竖向以道路标高为依据进行设计。
4)交通条件及对交通的影响场地北、西、南侧均为城市现状道路,东侧为一条吐曼河。
北侧有一现状场地出入口,另外,场地西侧中部,南侧各新开设一混行出入口。
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交角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场地东侧中部开设一人行出入口。
规划条件要求沿街建筑控制线退用地红线10m。
规划设置为外部环路。
沿街住宅底层商业向外部环路开口,并设底商停车场。
住宅停车设在小区内部。
因此,车辆行人不会对现有城市道路交通产生较大影响。
5)施工条件:场地地势较为平坦,现场周边为苗木种植区与部分居民住宅,建设时施工扰民问题较小。
施工临水临电设施利用城市外线基本可以解决,因此完全具备施工条件。
1.2工程概况1.2.1本工程为喀什恒昌·欧景名苑居住区规划设计A地块工程。
1.2.2用地范围:喀什恒昌·欧景名苑居住区位于喀什市城区东南部,项目地块位于克孜勒河北岸,北邻东湖水景公园,东至吐曼河,西邻盘橐城(班超城)。
整个居住区总占地面积约20公顷(308.56亩)。
地块现状按照规划局详规要求共分为11个地块,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各不相同。
除此之外,C-5及C-10、C-11地块有一条城市泄洪渠贯穿南北。
项目用地内两条交通主干道已建成。
本次规划方案开发B-8、B-9两块地块,B-9原用地性质为公共服务设施类用地,规划部门同意改变性质为居住用地。
两块用地合并为A地块。
用地面积64440 m2。
其他用地今后分期开发,逐步实施。
1.3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3.1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1)本工程总用地64440 m2,总建筑面积79586.07m2,均为地面建筑,没有地下室。
由1、2、3、4、5、6、7、8、9、10、11、12、15、16、17、18、19、20、21、22、23、24、25、26一共24栋住宅楼组成(没有13、14编号),其中,1、3、5、7、9、11、15、17、19、21、25号楼首层为商业服务网点用房,并通过27号楼连为一体,其他楼栋为纯住宅楼。
27号楼为一层商业服务网点建筑,分南段、北段。
2)住宅建筑均为6层板式,总高度(檐口)18.35m。
商业服务网点建筑总高度4.85m。
1.3.3设计范围:根据设计合同,本次设计范围是上述A地块各子项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建筑电气;以及红线范围内各种室外管线、场区道路、竖向等总平面内容。
不包括景观设计。
燃气、热力等工艺设计亦由相应专业设计院配合设计。
1.5总指标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总用地面积64440m22总建筑面积93162.3m23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4024kW4日用水量721m3/d5采暖热负荷4295.988kW表一:技术经济指标表各个单体子项分项面积见表二。
表二:各子项技术经济指标表1.6需要注意的问题1.6.1建设单位尽快从规划部门获取场地钉桩点详细坐标。
1.6.2吐曼河50年一遇洪水水位高度尽快落实,竖向设计更加具有依据。
1.6.3建设单位继续从规划部门获取城市外线管网详细定位数据。
1.6.4建设单位尽快与人防部门沟通,获取人防批文。
1.6.5因工程现场存在较厚的回填土,且该层土厚度较厚,因此本工程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结构设计中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具体地基处理方案应由甲方另行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1.6.6地质勘察报告中提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中等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
施工图中应明确采取防腐措施,拟采用地下基础部分的混凝土涂刷热沥青一道。
2总平面2.1总平面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2.1.1建设单位提供的喀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测绘的1:1000地形图(2009年06月)2.1.2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版红线图(缺乏坐标点)。
2.1.3 本工程采用喀什市城市坐标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2场地概述:同总说明1.2。
2.3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2.3.1总体布局:用地形状为南北长、东西短的狭长地形。
东西长105m,南北长507m。
总体采用传统布局手法,在组团中部布置小区主干道,结合主干道设人行道,不强调人车绝对分流,减少道路交通面积,增加绿化面积。
车辆可直达每一个院落。
沿西、北、南侧用地红线外规划部门设置有隔离绿化带,可减少城市噪音对小区的干扰。
在规划设计中,采用了以组团院落为单元,住宅南北多层板楼的布局方式,分别以一进院落和两进院落为基本单元,交替错落布置。
商业沿街布置。
2.3.2道路结构与交通系统场地北侧有一现状场地出入口,另外,场地西侧中部,南侧各新开设一混行出入口。
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交角满足现行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