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企业及其使命一、企业企业,是指商品经济中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独立的商品生产或者商品流通等经营活动的基层经济组织。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产物。
作为商品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企业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经济性。
企业是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这是企业的首要特性。
作为企业,它或者从事商品生产,或者从事商品交换(流通),或者充当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媒介,或者提供商业性劳务。
总之,通过商品生产和流通,为商品消费者(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使用价值,借以实现自己价值的活动,即为经济性,也可称之为商业性。
2、营利性。
企业是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但并非一切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都是企业。
作为企业,还必须具有营利性。
就是说,企业是为盈利而经营的经济组织。
有些组织,虽然从事经济性活动,但如果不以营利为目的,就不能叫企业。
这是区别企业组织和事业单位的主要依据。
3、独立性。
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独立的法人组织。
由企业的独立性所决定,企业不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不隶属于行政部门领导。
相应地,企业也没有行政官员和行政级别,企业的拓展也没有行政边界。
二、企业的起源与边界1、企业随着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2、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市场规律的约束。
3、企业内部必须具有统一的指挥或者权威。
4、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的功能企业的功能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它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是将有限的资源转换为实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
把社会的有限资源转换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社会效益。
四、企业的使命任何企业都必须“服务社会,发展自己”,服务社会是企业发展自己的前提,发展自己是服务社会的结果。
任何脱离服务社会的自我膨胀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格格不入的。
第二节产权制度与企业类型一、产权及其特征1、产权的含义及其内涵:产权是指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若干职能的组合。
产权包括:①占有权,即实际上控制资产的权利;②使用权,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生产或者其他方式使用资产的权利;③处置或者转让权,即通过出租或者出售地与资产有关的权利让渡给他人;④收益权,即直接从资产的使用或者通过资产转让获取收益的权利。
2、产权的特征:(1)排它性。
在商品经济社会,不同主体(包括机构或者个人)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资产使用的单一时空限制和收益的单一归宿与占有,决定了产权具有排名性; (2)可让渡性。
在商品经济社会,经济效益是评价一切活动成功与否的最直观的标准。
产权作为一种收益,可以通过转让,实现资产的最优化配置。
二、企业产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三、企业的类型(一)按企业的产权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法人制企业 1、业主制企业惟独一个产权所有者,企业由业主直接经营。
(l)优点:产权能自由转让;经营灵便,决策迅速;业主持有最终所有权,能精打细算。
(2)缺点:承担无限责任,风险性大;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差;企业寿命短。
2、合伙制企业。
(l)优点:①扩大了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②提高了经营水平和决策能力。
(2)缺点:①承担无限责任;②企业的稳定性差;③易导致决策上的延误。
3、法人企业一公司,是包含一个以上成员,为完成某项事业依法成立的实体。
(二)按企业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三)按照企业的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单一企业,多元企业,经济联合体和企业集团1、单一企业,是指一厂或者一店就是一个企业。
2、多元企业,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工厂或者商店组成的企业。
多元企业的主要形式有:①同类产品或者相同工艺技术的厂店组成的专业公司;②由工艺过程先后衔接的工厂组成的联合公司;③装配厂和所需零部件的生产厂联合组成的总厂或者公司;④建立在物资综合利用基础上的联合企业;⑤把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或者把新产品研制厂与产品创造厂联合起来,组成专业公司或者联合公司;③母子企业或者连锁企业,如连锁商店。
3、经济联合体,是指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经济联合组织。
其特点是参加联合的各方,不改变各自的领导体制与隶属关系,本着自愿、互利、效益原则,在生产、科研、技术、设备、劳力、物资及销售等方面彼此联合。
4、企业集团,是指在经济联合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企业集团,具有较密切联系的企业群体组织,它的核心是技术、经济和资金实力较雄厚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本身是企业法人,且通过控股、参股控制和影响一批企业的经营方向甚至经营活动。
(四)按照企业规模划分,可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五)按照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的方式划分,可分为合资经营企业和合作经营企业(六)按照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分公司(七)公司制企业1、特征:①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②股东对企业的资产付有限责任;③公司有权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和证券化。
2、类型:(1)有限责任公司。
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少;②不发行股票,股票不能自由买卖;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多具有股东身份;④成立、解散比较简单。
公司帐目无需向公众公开。
(2)股分有限公司。
①股东人数较多;②发行等额股票,可自由转让;③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财务状况。
其优点:①便于筹集资本;②实行严格的组织管理;③在严格的社会监控下从事经营活动。
四、股分制与股分合作制的关系(一)联系1、二者均为我国企业改造的重要方式。
2、二者均有提高企业约束能力、改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功能。
(二)区别1、股分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的主要方式,股分合作制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改造。
2、股分合作制的持股对象普通是企业职工。
是劳资合一的资本运作方式。
五、股东的权益与义务股东的权益包括:自益权;公益权。
股东的义务包括:缴纳股金的义务、承担亏损和债务的义务及依法纳税的义务。
六、普通股与优先股的区别1、风险大小:优先股的股息固定;普通股的股息具有不确定性。
2、管理权限:优先股不具有参加企业决策的权限,普通股附有表决权。
3、上市问题:普通股普通上市交易,优先股普通不能上市。
4、从业关联:普通股可以上市转让,与持股人是否在企业从业无关。
优先股具有从业关联。
持优先股职工离开企业,企业购回(或者收回)优先股。
第三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经营机制:是一种能规范和推动企业行为,使其趋向企业目标的内在机理。
它具有引导、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良性循环的基本功能。
2、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调控机制。
3、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4、企业行为约束的途径。
(1)内部约束:包括财产约束、管理和财务约束。
集中地表现在企业的预算约束。
(2)外部约束:是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
第四节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与内容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一)产权清晰1、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出资人。
2、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二)责权明确企业运用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企业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三)政企分开(四)管理科学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一)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核心是使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通过建立资本金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把自负盈亏的责任落到企业,促使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支配、使用、处置自己的资产,盘活资产存量,实现有效增值。
(二)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公司企业是现代企业组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有效地实现了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具有资金筹集广泛、投资风险有限、组织制度科学等特点,在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最明显的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和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通过法律和公司章程得以确立和实现。
这种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在这种企业中,①股东代表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②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③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三)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合理的企业机构。
(2)建立现代企业的用工制度。
(3)建立现代企业的工资制度。
(4)建立现代企业的财务制度。
(5)建立现代企业的职工队伍。
2、股东大会的权限 (1)选举和解除董事会或者监事会成员。
(2)决定公司红利分配比例。
(3)变更公司章程。
(4)增减公司资本。
(5)审查董事会的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的财务表册。
(6)决定公司的合并和解散。
3、董事会的权限与职能。
(1)执行股东大会决议。
(2)确定重大经营问题。
(3)选聘总经理及副总经理并决定其待遇。
(4)批准较大的合同和开支金额。
4、总经理的权限与职能。
(1)依照董事会的方针规划生产经营,并组织实施。
(2)运用资金。
(3)确定内部组织机构并安排人选。
(4)调度各部门的工作和人员。
(5)代表公司接洽事务。
(6)审核数额较大的合同,报董事会批准。
(7)暂时处理紧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