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译文及评论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译文及评论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译文及汇评
秋兴八首其一(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秋露使枫树枯萎零落,巫山和巫峡气象阴森。

写景。

《围炉诗话》:《秋兴》首篇之前四句,叙时与景之萧索也。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大江涌流,波浪连天;边塞风云,笼罩大地。

写景。

周甸曰:江涛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见汹涌阴晦,触目天地间,无不可感兴也。

《杜诗解》:奈何流滞巫山巫峡,而举目江间,但涌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阴接地之风云。

真为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

钱谦益:颔联悲壮。

《昭昧詹言》:三、四,沈雄壮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花两度盛开,忆及昔日,潸然泪下;孤舟一旦靠岸[返乡无期],故园让我魂牵梦萦。

抒情。

主旨即“故园心”。

《围炉诗话》:泪落于“丛菊”,心系于“归舟”,不能安处夔州,必为无贤地主也。

蒋一葵曰:五、六不独“两开”、“一系”为佳,有感时溅泪,恨别惊心之况。

钱谦益:颈联凄紧。

《昭昧詹言》:五、六,哀痛。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处处都在催着做御寒之衣,傍晚急促的捣衣声响彻高峻的白帝城。

《围炉诗话》:结不过在秋景上说,觉得淋漓悲戚,惊心动魄,通篇笔情之妙也。

《杜诗镜铨》:言外寓客子无衣之感。

《诗法易简录》:末二句写出客子无家之感,紧顶“故园心”作结,而能不脱“秋”字,尤佳。

《昭昧詹言》:收,别出一层,凄紧萧瑟。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万山谷通向荆门,这里有个村子养育了王昭君。

《唐诗快》: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

固哉斯言!美人岂劣于英雄耶?《诗法易简录》:起笔亦有千岩竞秀、万壑争辉之势。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旦离开皇宫远涉北方沙漠,在黄昏中留下孤坟一座)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皇帝通过绘画认识她美丽的容貌,月夜里只有伊人的香魂归来。

徐常吉曰:“画图”句,言汉恩浅,不言不识,而言“省识”,婉词。

《杜诗解》:“省”作省事之省。

若作实字解,何能与“空归”对耶?《杜臆》:“月夜”当作“夜月”,不但对“春风”,而与夜月俱来,意味迥别。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长久岁月中琵琶弹奏着胡音,显然在表达对昭君的感伤与不平。

《杜臆》:因昭君村而悲其人。

昭君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

悲昭以自悲也。

《杜诗解》:咏明妃,为千古负材不偶者,十分痛惜。

朱瀚曰: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绝域而作胡语,含许多悲愤。

《唐宋诗醇》: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

咏明妃者,此首第一;欧阳修、王安石诗犹落第二乘。

《读杜心解》: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之归宿处。

……中四,述事申哀,笔情缭绕。

“一去”,怨恨之
始也;“独留”,怨恨所结也。

“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何极!李子德云: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

《唐宋诗举要》:吴曰:庾信、宋玉皆词人之雄,作者所以自负。

至于明妃,若不伦矣;而其身世流离,固与己同也。

篇末归重琵琶,尤其微旨所寄,若曰:虽千载已上之胡曲,苟有知音者聆之,则怨恨分明若面论也。

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

《诗境浅说》:咏明妃诗多矣,沈归愚推此诗为绝唱,以能包举其生平,而以苍凉激楚出之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块陆地。

飞回:飞舞盘旋。

秋风猛烈,天空高远,猿声悲凉;洲渚水清,汀沙白皙,飞鸟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落叶。

萧萧:象声词。

无边落叶萧萧飘坠,无尽江水奔腾而来。

吴山民曰:次联势若大海奔涛,四叠字振起之。

《后村诗话》:此两联(按指“无边落木”四句)不用故事,自然高妙。

《唐诗广选》:杨诚斋曰:全以“萧萧“滚滚”唤起精神,见得连绵,不是装凑赘语。

刘会孟曰:三、四句自雄畅,结复郑重。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远离故乡。

百年:一生,终身。

我漂泊异乡,离家万里,伤感秋景萧瑟;一生多病,而今独自登上这高台。

《鹤林玉露》: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苦恨:很遗憾。

繁霜:浓霜。

潦倒:颓丧,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多么遗憾,历尽艰难,我鬓发如霜;老境颓唐,最近连一杯浊酒也不得不戒掉。

《初白庵诗评》: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

《义门读书记》:远客悲秋,又以老病止酒,其无聊可知。

“潦倒新停浊酒杯”,顶“百年多病”。

《诗薮》: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

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

《瀛奎律髓汇评》:许印芳:七言律八句皆对,首句仍复用韵,初唐人已创此格,至老杜始为精密耳。

《唐宋诗醇》: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

后人无其骨力,徒肖之于声貌之间,外强而中干,是为不善学杜者。

《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