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目前公司的设备和人员处于停工待命的状态。
因此,本工程所需设备和技术工人,可以在5~10天的时间内到达施工现场,关键设备以及其它配套设备可以在10-15天内到达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可根据工程需要随时进场,满足施工需要。
二、设备、人员和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本工程施工所需设备、人员根据本工程具体的地理位置采用汽车由陆路运达施工现场。
水泥、黄砂、碎石、石灰、钢材等基本采用水运至离工程所在地最近的码头后社会车辆短途运抵现场,施工人员大部分由本单位自备车辆送到工地,少部分人员乘车到工地。
第二部分、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工程概述(一)、项目位置工程规模本项目起自旧204国道阜宁城北大桥通榆运河急弯处,桩号为K607+600,向南经窑湾村、阜蒲村,在阜蒲村南以108度斜交角跨越射阳河,终点为射阳河大桥南桥头,桩号K611+125.352,路线全长3.525Km。
本标段基本为填方路基段,填方合计15.5万方,挖方合计4.05万方;大桥865.4延米/1座,中小桥68.16延米/2座;涵洞7道(均为圆管涵)。
(二)、技术标准道路等级: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6m;桥面宽度:净-25m;2×净-11.5m;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三)、工程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本标段所经区域在地形地貌上属于滨海平原,东为黄海,西为苏北里下河泻湖洼地,南与长江三角洲衔接,地面高程2.2~4m(85国家高程基准)。
2、水文地质条件本标段所经地域沿线水系发育,沟渠纵横,为水网化地区,东南向主要河流由灌河、废黄河、苏北灌溉总渠、射阳河等;南北向主要河流有通榆运河、串场河等。
沿线河流水流缓慢,河流冲刷作用微弱,坡岸稳定;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填筑土、②1亚粘土和②2淤泥质亚粘土以及②2A亚砂土夹亚粘土中。
3、不良地质情况本标段沿线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地形较平缓,未发现滑坡、崩坍、沉陷、岩溶、土洞、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
控制线路区特殊岩土主要为软土和液化土层。
(四)、交通、动力、通讯及其它条件本标段运输条件较为便利,可利用当地公路,进行有关机械设备及材料的运输,还必须按施工需要修建进场便道、便桥,以确保机械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和路基土方运输的需要。
路线所经区域电力为城区用电,供电较正常,电压较稳定,须自备发电设备或通过地方供电部门架设临时输电线路,以确保施工用电。
二、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前期准备工作在路基填筑正式施工之前,认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对施工地形、地貌全部考察一遍,组织测量人员对图纸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及路基中心线(桩)测量校对,测量结果必须报给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在确认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加密水准点、进行横断面检查与补测、设置路基边线桩。
对有关控制桩采取加固保护措施,随后,根据路线地段的地形变化情况,放出路线中心桩。
路基施工前应尽快修建好全线贯通的便道便桥,同时对取土坑的土质进行取样试验(含掺灰剂量试验),掌握填筑用土(灰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为在施工中进行压实度及含水量的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清理、沟塘及取土坑的处理1、在测量出的路基边线内,用推土机清除地表下的耕植土(清表深度按图纸设计要求),并运送到路基以外指定的弃土场堆放。
清表完成后报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检测高程宽度,合格后在路基两侧开挖出临时边沟,以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排放施工期间的雨水。
需开挖路段进行开挖,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再按图纸设计要求处理;不需开挖路段,清表完毕后,在路基范围内采用平地机进行整平,然后进行填前碾压处理,然后分层回填压实。
2、开挖处理路段:a、应注意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方,分类开挖分类使用。
非适用材料应按设计要求或作弃方处理(弃方处理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自上而下进行土方开挖(严禁掏底开挖),当开挖至边坡线前,预留一定宽度以保证刷边坡时边坡线外土层不受到扰动。
b、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要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回填,预留≥30CM厚的保护层),以防底下水大量渗出,并在开挖路床两侧边沟和截水沟以降低路床水位,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边沟、截水沟应从下游向上游开挖。
c、开挖遇到地下水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将水引入路基排水系统(不得随意堵塞泉眼),必要时,采取设置换填、改良土质、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
土质路基开挖应结合地面坡度、开挖断面、纵向长度、出土方向等因素,结合土方调配,制定安全、经济的开挖方案。
3、对于河塘地段,先清淤,并将河塘堤岸挖成≥1.0m向内倾斜3%的台阶后,回填40cm碎石土。
碎石土中碎石要求含量大于80%,其上回填5%灰土至原地面,至原地面时其压实度要求≥90%,然后填筑同一般路基。
若河塘宽度(沿路基横断面方向最大处)≤1/4路基宽度,则在河塘所在的半幅路基范围内设置土工格栅;河塘宽度>1/4路基宽度,则在全幅路基范围内设置土工格栅。
若整个路基在河塘范围内,则在河塘路基交界处整幅路基铺设6m土工格栅。
若整个河塘在路基范围内,则不需设置土工格栅。
4、取土坑的处理:a、首先对取土坑进行清表,清表土与路基清表土一样运到指定弃土场堆放(从经济考虑,可有选择利用铺筑取土场内便道或堆放取土坑以外周边宽1.5米的范围以拦截农田灌溉水和雨水)。
b、根据取土坑的大小,可在取土场内做出临时运土便道,并根据最佳出土方向做出取土坑至路基主线便道的支线运土便道。
c、开挖取土坑时,保留出土便道由四周相内进行开挖,最后退至出土支线便道,取土坑四周按一定比例放坡,以防塌方。
为防止取土坑积水和降低土的含水量,应分层取土,同时在取土坑长度方向设置一定纵坡度的排水沟,以汇集雨水和及时用抽水设施排水;土的含水量过大时,可提前将开挖土进行堆放晾晒(灰土可先小剂量闷生石灰以降低含水量和改良土性),放置一段时间后,运往施工现场进行摊铺碾压。
5、需软基处理路段,先按图纸进行软基处理,在进行路基填筑。
三、试验路段在路基正式填筑前,用路堤填料铺筑长度不小于100m(全幅路基)的试验段,以得到最佳压实遍数和碾压速度、工序、含水量、松铺厚度等数据,成功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即可正式进行路基土方填筑。
四、路基土方填筑方案:1、路基土方填筑的基本施工方案:(1)、按图纸设计要求(如填土高度、压实度、灰剂量、各层厚度等),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案。
(3)、路基填筑应以重型压实机械为主,再辅以少量中、轻型压路机,桥涵台背施工必须配备大于等于1T的小型振动压路机和冲击夯,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标准。
填方路基施工必须使用平地机。
(4)、路基必须分层铺筑分层碾压,原地面以上各区每层的压实厚度保证达到设计要求以内。
掺灰比例的调整由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根据填料性质、含水量及施工季节等因素进行调整。
2、施工工序:(1)、对取土坑也应先放样标定范围,清除表面杂物及耕植土,然后再挖土、装车。
施工过程中应随土的下挖、及时开挖排水沟和抽水机坑,以备雨后抽水,保证土源的自然含水量,利于工程正常施工。
(2)、取土坑土过湿,可采用二次掺灰,即开挖后在取土坑旁掺适量生石灰拌和,打堆闷料3~4天,当生石灰完全消解后再装车运往路基摊铺,用铧犁旋耕机粉碎翻晒。
待接近最佳含水量后,整平﹑补足灰剂量至设计要求(这种土必须在短期内用完,最好不超过7天)。
颗粒大或塑性指数较高的土应用路拌机粉碎搅拌后进行碾压。
掺灰要打格,摊铺要均匀,掺灰量要符合图纸要求。
具体施工工艺同下。
(3)、路基填筑①根据计算先算出每层素土的数量,消解石灰的数量,算例如下:假设路基长100m,填筑半幅宽度为B,厚度为20cm,每10m为一格,则由试验数据得:土的松铺系数为1.2,则松铺厚度为:1.2*20=24cm。
每格内松方数量为:10*B*0.24=2.4B立方米。
每车装4立方米(4抓斗,每斗1.0立方米),则每个格内上土车数:2.4B/4=0.6B车。
假设4%灰土最大干密度为ρ2,最佳含水量为ω3,, 一次掺灰后土的灰剂量为a1 ,则二次掺消石灰量:t1=10*B×0.2×ρ2×(4%-a1)/(1+ω3)②上土、掺灰:根据计算出土的数量上土,上土后用推土机推平后,再根据上式计算出石灰的数量进行打格上灰,用人工(或平地机)整平,用路拌机从路基边缘向中心进行粉碎,粉碎时,深度必须达到下层表面,翻深以破坏下层1-2CM为宜,根据现场翻拌和旋耕均匀度情况,必要时进行两边,并用人工跟踪挖翻检测,以防底部粉碎不彻底,有夹层。
直到满足要求,且无灰团、灰条现象后再检测灰剂量,对不足点进行局部加灰补足;含水量较大时,用四铧犁翻晒。
对于取土坑土过湿需二次掺灰处理的,计算好用土量,打格上闷灰的土,先用振动压路机将推平静压一遍,平地机整平后根据计算出须补石灰的数量打格布灰,然后进行如上的翻拌至颗粒达到设计要求。
当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2-3个百分点左右时,进行碾压成型。
施工中应注意掺灰时打格摊铺要均匀,使掺灰量符合设计要求,并检测含水量和灰剂量,确保石灰剂量达到要求。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可算出一平方米范围内需石灰的数量,待石灰布好,测出石灰的厚度,上灰时以这个厚度为标准打点控制,效果很好)③试验人员跟班作业,铧犁每翻晒一遍土后,就对土的含水量进行测定并作好记录,达到最佳含水量以上2个百分点左右时通知土方施工班组进行碾压,并抽检灰剂量,做到事前控制,保证灰剂量满足设计要求。
④初压与整平,用振动压路机以4KM/H的速度,重叠1/3轮迹,对整个路基范围内进行压一遍,碾压次序为从路基边缘向路中心循序渐进,在路基边缘应向外加宽超填40CM,以保证边缘压实度及防止雨水冲刷路堤。
后用平地机初平,⑤静压后测量人员进行测量,然后用平地机根据高程误差进行整平此时混合料厚度控制在层压实厚度×松铺系数左右。
⑥复压,用振动压力机以4km/h的速度,重叠1/3轮迹宽度进行振动碾压,先弱振后强振,碾压时为前振倒静,碾压速度为2~2.5km/h,振动频率为1200次/分。
压路机不得在施工的段落上调头、急刹车等,以免损伤路面。
压完全宽计为一遍,碾压四至六遍,以确保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⑦收光,用钢三轮以2.5km/h的速度,重叠后轮宽的1/2碾压,碾压次序仍然从路基边缘向路中心循序渐进,碾压过程中设专人记录碾压遍数,碾压结束后应达到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松散和弹簧、无碾压轮迹;测量、试验人员进行检测:高程、宽度、横坡、中线偏位、平整度、灰剂量、含水量、强度、压实度均达到规范要求后申请监理报检。
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下层土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