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参考资料

湖北黄冈民俗文化简介参考资料

作物栽植时,如遇秧苗有缺,可向富裕人家求借,但切忌窃取他人已栽秧苗,有“求种(子)不求种(植)”之说,传说,窃取他人已栽秧苗要绝代的。
作物播种时,切忌漏颗或漏行,若漏颗或漏行,被视为不祥之兆。
积肥黄冈的农民习惯收集人蓄的粪便作为种田的肥料,有“积粪如积金”的民谚。建国前,农户一般在其住宅附近挖一个粪坑,以竹篾搭篱笆或盖茅草棚,叫“茅厕”。稍富人家则以土砖小瓦做一厕所,内置粪缸,仅供男人使用。妇女则在其寝室内置一粪桶,桶置于一小柜内,此柜俗称“金柜”,妇女每天必须在男人未起床之前将粪便送入厕所,否则会遭人耻笑。
腊月二十四“小年”之后,春节进入了一个“准备期”。比如置办年货,黄冈人喜欢整个家族一起,结伴到就近的县城将过年所需要的肉、鸡、鱼、鞭炮、年画、春联等置办齐全,再上买几件好看的新衣服,好在新年时穿得喜气洋洋,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黄冈人认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他们自己可以做出来的东西,一般是不会去购买的。比如杀猪和打糍粑。先说杀猪,在黄冈农村,稍有些家底的人,都会在自己家养猪,不仅是为了过年时候有肉吃,也是为了能多一张大嘴打扫剩菜。年初的时候,人们去买小猪崽,经过一年的喂养,到年底时,猪长得又肥又壮,就选一个合适的日子,请村里的屠夫(专门杀猪的人)来杀猪了。杀猪这天,首先要支起一口大柴锅,烧上一锅开水,猪杀完了以后,就要开始加工了。第一步是刮毛,先在一个大木桶里注满开水,再把猪扔进去,这样可以是猪毛更易于脱落。大概,这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由来吧。把猪捞上来后,还要在猪的两个后蹄上各打一个洞,然后,把它吹起来,直到吹得摸起来像气垫床一样鼓鼓的,接着再用木棍将空气敲打均匀,这样就可以把猪毛刮得干干净净,不一会,一头满身秽物大黑猪就退变成一只白白净净的大肉猪了。接着,是把猪大卸八块。其中,内脏收拾干净后要悬挂于阴凉干燥的高处(如房梁等),防止野猫夜间将其偷走。其余的肉,有些鲜肉鲜做,美味自不必细说;有的放盐,制成爆腌肉或腊肉,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只可惜我在北方长大,体会不到这腌肉中的美味之处。猪血凝固后可以制成“血豆腐”,将“血豆腐”放进肉汤里,无比美味。
下篇:节日
春节、元宵节
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在黄冈,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整个春节,从“小年”起就开始了,历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才结束。
与北方不同,黄冈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但是最重要的,是把祖宗接回家:天一擦黑,人们就开 始忙碌起来了。家家户户都要给祖宗们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做完饭,摆上桌后,还要摆上八张椅子、端上八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放上八双干干净净的筷子,再斟满八盅香醇的美酒。然后,一家人要恭恭敬敬地在中堂墙上的“天地君亲师位”前磕三个头,将祖宗们“请”回来。接着,人们打开大门,点燃鞭炮,迎接祖先们的到来,做完这些,人们退到厨房,静候祖先们“吃”完再去用餐。传说,在鞭炮噼里啪啦炸开的时候,祖先们就会从正门进来,享受子孙为他们准备的一桌盛宴,然后,待在家里,与子孙们共度这美好快乐的节日。
建国后,除集体在湾落周围建有公共男女厕所之外,一般旧习均沿。部分农民在其住宅周围盖起男女厕所、室内置粪桶的旧习渐废。尽管现在大多数人家都在自家室内辟有卫生间,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出来方便。
灌溉农田灌溉,讲究水路,水从他人天边经过,不能另起新沟,有“过水起沟挖缺,来年百事冇得(me/dei)”之说;塘堰放水,遵“救苞不救草”、“救黄不救鱼”的俗约。旧习缝天久旱,众皆群集求雨。求雨时,数人前抬神像、后抬狗游行,中间有人每逢数步叩拜,每临一家门口,户户皆倾水于狗身。谓可求神降雨。此俗今废。
3.丧葬
罗田丧葬习俗一般有烧落气钱、烧亡者床上的垫草、竹垫和被絮,哭丧、收殓入棺、道士念经、唱道士戏、点七星灯、走礼、引亡人过奈河桥、跑水火炼、出殡、放路烛、撒买路线、入土、除灵、做七等程序。其中,较有特色的有三点:一是引亡人过奈何桥:在亡者屋外的空地上,搭上一座有3—5米长方桌、3—5张椅子和较长的白布等假设的一座奈何桥,由道士(法师)舞动白幡领头,亡者亲属跟其后在白布下穿梭护送亡者过桥。同时,鼓乐班边奏边唱,其曲调源于民间小调,凄凄惨惨,催人泪下。做七:即在亡者49天内的每个第七天(根据亡者家庭经济状况),有做一七、三七、五七、七七不等,都要请道士(法师)击鼓奏乐,诵经唱曲,为亡者超度灵魂。
老板收学徒,须介绍人出具“保字”,保证学徒人品端正,手脚稳当。
2、生活习俗
1.饮食、居住
食在黄冈,人们的主食多以米饭为主,有时也吃挂面。菜以新鲜蔬菜为主,辅以盐水腌制的咸菜和以辣椒面腌制的辣腐乳,再加上猪肉、家禽和鱼等荤菜。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也会做各种丸子吃。
花朝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粉和“软曲”(黄冈特产的一种野菜,音ruan qier<汉语拼音读法>)制成“软曲粑”。端午节时,用面粉炸“馓(sǎn
2.婚嫁
3.生老习俗
下篇:节日
(一)春节、元宵节
(二)清明节
(三)立夏节
(四)端午节
(五)中秋节
(六)重阳节
上篇:习俗
1、生产习俗
农业生产习俗
播种水稻是黄冈的主要农作物,俗称“稻谷”。农户浸谷物,一般先取少许谷物,置于神龛(kān)或灶台前,有的还点上香烛,观其发芽情况,以预测年成好坏。开始插秧之日,扯秧时,由主人先扯一把,谓之“开秧门”,撒秧把时,切忌丢到别人身上。传说秧把丢到别人身上,谓之“黄秧打印”,视为极不吉祥之兆。插秧时,还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店铺开张的那天,最忌讳赊账和借钱给他人,称为“未收先出”,财喜欠佳。每天午饭之前,还禁忌说“舌头”、“牙齿”、“噩梦”、“鬼怪”、“蛇神”、“老鼠”、“兔子”、“虎豹豺狼”之类,否则称为“放快”,相传是破口话,极不吉利。店铺经营时,门槛处不得坐站;柜台不得拍打。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花朝节)前,店铺出售纯白色货物时,要用红纸包扎或以红线缠绕,以示吉利。
至于宗祠、庙宇等建筑,一般由大宗大族的人承手修建,或由道、尼、僧等募捐修建。建筑其间,除了要贴上写着“××年生人宜避”的条子之外,还特忌妇女到场。破土动工和竣工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建筑样式多种多样,但结构均为大门、祭堂和安放主牌位的寝堂组成。
商肆习俗
在黄冈,无论对行商还是坐贾,均称“生意人”,当面多称“老板”。坐贾账房掌柜的多称“先生”,今称“经理”。
再说打糍粑。糍粑是黄冈人过年必不可少的美味,打糍粑也是黄冈人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尽管制 作过程有些费力,但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制作糍粑,首先要蒸一锅黏黏的糯米饭。每当有人家打糍粑时,邻家的小孩们就都会闻风而至,多数也是冲着这香喷喷的糯米饭来的。蒸完糯米饭,就要趁热把糯米饭放到打糍粑特制的大石缸里,准备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打”糍粑了。打糍粑用的工具一般是半人多高、水瓶粗细的木棍。打糍粑时由三四个青壮年用木棍在糯米上碾压,直至糯米粒之间混沌一片,不分界线,然后四人合力,将糍粑举到案板上,再由一个人(通常是妇女)用擀面杖将糍粑擀成一张二三厘米厚的大饼,置于阴凉干燥处,待阴干后切块。这时的糍粑,不管是下肉面还是炸完蘸糖吃,都是美味无比、回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打糍粑是个技巧活,更是个体力活,在老家时,我看到别人打打糍粑打得热火朝天(封面左上照片),我也羡慕不已,在一旁跃跃欲试,可是刚一上阵,就感觉到打糍粑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每打一下都非常吃力,可是我又爱面子,只得坚持着打完了两轮,累得我胳膊疼了两天。
传统的婚嫁习俗有一定的程序:一般先行“相亲”;之后是“议聘”,男方通常先送去聘礼;最后是“完聘”,男方将议定的聘礼补足和请星命家推算的“龙凤帖”送去。龙凤帖送去之后,女方如没有异议,便按帖里标明的项目和日期各自做准备工作。
到了双方婚期,亲友盛服陪伴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出嫁前三天,饮食起居由亲邻姐妹相伴。出嫁之日,要吃“六个碗”,即六式菜肴,吃时由青娘母(即伴娘)相陪,临嫁前要拜别父母(拜四拜),要呜呜哭泣,意为哭点“目汁”(眼泪)留给兄弟做“家伙”(财产)。新娘上轿(或坐车、步行)前,新娘父亲或族老用“红花(即石榴)水”喷花轿,并说好话,如:“红花水,喷花轿,女儿(或新娘)嫁去夫人样。”新娘出家门后,不可回头。到夫家的路线也有讲究:不可择近路。要从东门或者南门而进,要在新郎家的地头宫前经过。有的新娘行嫁时辰相冲双方父母,则出娘家门时选冲夫家父母时辰;进夫家门时选冲娘家父母时辰。这样前后便要跨越两个时辰,而在路上又不可停住,倘若新娘到新郎家的路程不是太远,便要慢慢地走,要准确掌握这个时间,便要全仗伴娘了。进门前,夫家的人要避开,大门洞开,让新娘进房后,夫家的人才可出来。有闹洞房者;有不闹洞房者。不闹洞房者怕和新娘“相冲”,影响彼此运气。闹洞房者也和别地大同小异,多是斗笑耍闹,甚至有的闹到在新娘眠床上打扑克。说四句雅俗均有,以能诙谐而引起哄堂大笑者为佳。婚礼到闹洞房后结束。
建筑业生产习俗
一般建房,首先要请地仙(风水先生)看地和择吉日。破土动工时,要写上“××年生人宜避”的条子贴在近处,以祈“人安神乐”。基础垒平之后由地仙定准大门门向即行垒砖。正式动工之日,亲朋好友都要带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赫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这被称为“吃神福”。
架桁【héng】条(旧式房屋房梁上或门框、窗框等上的横木)之前,有“起梁”的习惯。梁树是偷来的,要求粗、直并一枝到顶。起梁时在梁树上挂米筛、剪子、镜子等物,并写一张“明镜高悬”、“吉星高照”之类的大红纸贴上,一边由“承行的”(建房主持人)站在屋脊,先撒“茶叶绿豆米”,然后一边向堂屋撒糖果饼子之类的食物,一边又说:“起梁,起梁,福禄进高堂”之类的恭贺话;一边再由两个人分别站在堂屋两边的墙上以绳徐徐拉上梁树。这时,观看起梁的人们就会去抢撒下的糖果等物。传说,这时借以向“梁神”叩首,为主人家送上祝福。
)子”吃。中秋节时,人们会做糯米粉汤圆食用。
住黄冈民居多坐北朝南,讲究前有向山、后有靠山。过去,比较富裕人家都盖瓦房,四周砌石齐窗,前沿砌白砂砖,水泥铺地,安三开或四开大窗户。现在,农村富裕了,普遍盖起三至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洋楼,室内有上下水、建厕所,与城市居住条件不相上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