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知识普及培训

急救知识普及培训

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第一部分常见急救知识一、出血与止血损伤部位紧急止血是自救互救重要而常用的急救措施,若未能及时止血,可危及伤员生命.根据出血的特点,可迅速判断出血的类型和部位.一般将出血分为三类:⑴动脉出血,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出血速度快且量大.⑵静脉出血,出血呈涌出状,颜色暗红,速度稍慢,但量也大.⑶毛细血管出血,从伤口向外渗血,色鲜红.应根据出血类型及部位,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一)指压止血指压止血适用于头、面、颈、四肢动脉出血的急救,是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将动脉压向骨骼,中断血流,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⑴颞浅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头顶部和颞部出血.用拇指或食指在耳的前方、下颌关节附近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力压向颞骨达到止血目的.⑵面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面部出血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处前方3厘米附近摸到面动脉搏动后,用力将其压于下颌骨上.⑶颈总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头部和颈部大出血将拇指或其他4指并拢置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在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后,用力将该动脉向下压于椎骨上.注意事项:决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⑷锁骨下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腋窝、肩部和上肢大出血在锁骨上窝内触摸到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将锁骨下动脉压向肋骨.⑸肱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上臂下段、前臂和手大出血.在上臂上1/3段内侧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拇指将动脉压向肱骨.⑹股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大腿、小腿和足部大出血.将两手拇指重叠置于大腿前面上部最明显的搏动点,并用力将股动脉向后压向股骨;由他人救助时,救助者双掌交叉叠放于动脉搏动处,用力向后压向股骨.指压止血应注意:⑴选择正确的指压止血部位.⑵压迫应向骨骼方向,压力大小适度.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尤其用于四肢止血,⑴先用无菌或干净的纱布、敷料等盖住伤口,再用纱布卷或毛巾折成垫,压住伤口.⑵用三角巾、绷带等加压包扎.注意事项:1、无急救包时可用手边的清洁布类织物.2、加压包扎压力适度,以保证肢体远端能扪及动脉搏动为原则.3、包扎后抬高肢体,以增加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4、伤口内有粉碎性骨折块突出时要慎用.(三)屈肢加垫止血适用于:没有骨关节损伤的前臂或小腿出血.方法:将纱布垫、毛巾等物卷成圆筒状置于肘窝(前臂出血)或腘窝(小腿出血),然后强屈关节,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屈曲的肢体紧密包扎.注意事项:定时放松屈曲肢体,防止肢体坏死.四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止血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止血手段.止血带有多种,如橡皮管止血带、充气止血带、卡式止血带等.适用于:加压包扎不能控制的肢体大出血.⑴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敷料全周覆盖.⑵将止血带包绕2周后拉紧固定.如无止血带,可用三角巾、布带、皮带等替代.注意事项:1.止血带应捆在伤口近心端,不宜直接捆扎在皮肤上,须垫以敷料、毛巾、衣物等.2.止血带松紧应以控制肢体明显出血为宜.3.上止血带要有醒目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总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每1~1.5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松开5~10分钟.4.放松止血带不可过急过快,以免引起血压下降.二、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并具有止血和固定的作用.目前列装的包扎材料有三角巾和绷带等.注意事项:⑴操作轻柔、松紧适度、覆盖完全.⑵四肢包扎要露出手指和脚趾,以便观察血运情况.⑶不要在伤口上打结.一三角巾包扎三角巾包扎简便、易掌握,包扎面积大.可将三角巾叠成多种形状,如燕尾状、双燕尾状或蝴蝶状.1、头面部包扎1.1、三角巾风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顶部、颞部、前额部、枕部、耳部、面颊部、下颌部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平放于伤员头后部,顶角打死结.⑵将三角巾底边折叠1~2层,两侧边向前牵拉.⑶两侧边向前经下颌部交叉,再向后在枕后打结.1.2、三角巾面具式包扎适用于:颜面部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套在面部,顶角打结后置于下颌部;⑵将两边角拉到枕后;⑶在枕部交叉后绕到前方;⑷在额部打结,并在眼、鼻、口部开窗.1.3斜帽式包扎适用于:单侧眼、额、颞部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底边折叠1~2层置于伤处.⑵双底角分别经耳下颌对侧颞部至枕后.⑶双侧底角在枕后压住顶角后交叉向前绕.⑷在额部打结.2、三角巾躯干包扎2.1、三角巾胸部包扎适用于:胸部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放在胸部.⑵顶角绕过肩后背部,两底角向后侧牵拉.⑶两底角与顶角在后背部打结.2.2三角巾背部包扎适用于:背部伤口.方法: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横放背部.⑵两底角与顶角在前胸部打结.⑶顶角过肩绕向前胸部,两底角向前牵拉后打结.2.3三角巾腹部包扎适用于:腹部、骨盆、会阴部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顶角在下,底边在上.⑵两底角向后腰部牵拉打结.⑶顶角经会阴部拉至臀部,与底角打结.3、三角巾肢体包扎3.1、三角巾上肢包扎适用于:上肢大面积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侧手上.⑵另一底角向后绕向对侧肩上,顶角缠绕包扎伤肢.⑶前臂屈曲胸前,两底角在对侧肩部打结.3.2、三角巾肩部包扎适用于:肩部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倒放在伤肩上,两底角经前胸和背部在对侧腋下打结.⑵左手拉住顶角,右手提起侧边中点.⑶顶角及底边中点分别向后绕向腋下和向前下包绕,腋下打结.3.3、三角巾手、足包扎适用于:手、足伤口、伤肢残端⑴用敷料覆盖伤口,手放三角巾中央,手指向顶角,顶角折叠覆盖手.⑵两底角左右交叉压住顶角.⑶两底角于腕部和前臂交叉缠绕后打结.3.4、三角巾下肢包扎适用于:大腿、小腿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横放于伤处底边可折叠,顶角向下或向上.⑵两底角向后或向前牵拉,在后或前方交叉缠绕.⑶压住顶角打结.二绷带包扎绷带包扎用于固定敷料或夹板,防止移位或脱落;并可固定骨折及关节,支持、悬吊肢体,加压包扎止血.注意用力均匀,松紧适度,观察远端肢体血循环.1、环行包扎适用于:额部、颈部及腕部伤口方法:用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缠绕数圈,每圈均盖住前一圈,用胶布固定或撕开成两股,交叉环绕打结.2、蛇形包扎适用于:较大伤口的敷料、夹板固定用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圈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而不相重叠.3、螺旋形包扎适用于:躯干及四肢伤口覆盖伤口,环形包扎数圈,再螺旋缠绕,每圈遮盖住前圈的1/3~1/2.4、“8”字形包扎适用于:肘、腕、膝、踝、肩等关节包扎.用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斜形交叉绕经关节作“8”字形缠绕.每圈叠盖前圈1/3~1/2.5、回返包扎适用于:头部伤口或肢体残端.用敷料覆盖伤口,绷带环形缠绕两圈固定,然后从中线开始,作前后、左右来回返折,直至全部被包完为止.三、固定固定目的是减轻疼痛,避免加重损伤,便于伤员转送.损伤部位出现青紫、肿痛、变形或伤口处骨折端突出,即可判断为骨折,需要固定;固定器材:除制式固定器材外,可用木板、树枝、弹夹、胶鞋等替代.固定需要超过关节、骨突出部位加垫.1.锁骨骨折固定用两条三角巾,分别折成5横指宽的条带.固定时腋窝加垫,用三角巾条带环绕腋部一周,在腋后打结,然后把左右打结的三角巾一角拉紧,在背后打结,使左右肩关节后伸固定.也可用“8”字绷带法挺胸固定.2.上臂骨折固定⑴夹板固定:用一块夹板时,夹板放在上臂外侧;用两块夹板时,则放在上臂的内、外两侧.然后用布带在骨折上、下端捆扎,松紧以捆扎带上下能滑动1厘米为度.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腰带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⑵上臂骨折三角巾躯干固定:将三角巾固定在躯干上.屈肘90度,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3.前臂骨折固定⑴夹板固定:在前臂掌、背侧各放夹板一块,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屈肘90度,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⑵三角巾悬吊固定:先用三角巾将伤臂悬吊后,再用一条三角巾条带或一条绷带将伤臂固定于胸前.4、大腿骨折固定⑴夹板固定:用一块长木板,放在伤肢的外侧.在骨突出部、关节处加衬垫,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分别在骨折上下端、腋下、腰部、髋部和踝关节等处打结固定.⑵三角巾健肢固定:将两下肢并拢,在两腿间的骨突出部位加垫,然后用5-6条三角巾条带,将伤肢固定在健肢上,踝关节和足做“8”字固定.5、小腿骨折固定⑴夹板固定:用两块长于大腿中部到足跟的木板,分别放在小腿的内、外侧如只有一块木板,放在小腿外侧.骨突出部位加垫,用三角巾分别在骨折的上、下端,大腿中部、膝下和踝关节部打结固定.足部作“8”字形固定,使足尖与小腿成直角.⑵三角巾健肢固定方法:用三角巾折成条带,在骨折上下端、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部,分别将伤肢与健肢固定在一起.6、脊柱骨折的固定伤后肢体不能活动或失去知觉,应怀疑脊柱骨折.⑴颈部骨折固定头颈部不要移动,轻轻抬起肩部,在颈项部垫入一张毛巾卷成的小卷进行固定.在头颈部放置沙袋等重物,可用伤员的皮靴装入泥土代替.移动伤员时,须多人配合,移动后在木板或担架上进行固定.⑵胸腰部骨折固定伤员俯卧时,维持该位置,保持呼吸通畅;伤员仰卧时,在腰部垫上用用衣物折叠的垫子.四、搬运搬运的目的是迅速安全地将伤员搬至隐蔽地,以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并能得到及时救护.一基本搬运方法1. 脊柱损伤搬运三人平托,保持身体平直,其中一人扶持稳住头部,避免伤员身体弯曲或扭转.2. 侧身匍匐搬运救护者侧身匍匐到伤员处,将伤员腰部垫在救护者左腿上,伤员两腿放于胸前,救护者右手穿过伤员腋下抱胸,左肘撑于地面,蹬足向前.3、匍匐背驮搬运救护者同向侧卧于伤员处,并紧靠伤员身体,拉紧伤员上臂后,再抓住伤员臀部,合力猛翻将伤员转上身,低姿匍匐前进.4、单人搬运适用于轻伤员,常用的方法有扛、背、抱、拖、腰带抱运等.⑴扛:救护者将伤员双腿屈曲,左手将其两臂并放于颈侧,右手抱紧伤员两腿,站起行进.⑵背:救护者将伤员搭于肩上,然后双手抓住伤员双下肢站起行进.⑶抱:救护者先将伤员单臂搭于肩上,一手托伤员背部,另一手托伤员下肢抱起行进.⑷拖:用雨衣或床单包裹伤员,捆上背包带或绳索,挎于救护者肩上拖移.⑸腰带抱运:将腰带结成一个环,首先套于伤员臀部,然后斜套于抢救者肩部,将伤员抱起行进.5、双人搬运双人搬运适用于头、胸、腹部的重伤员,但不宜用于脊柱、脊髓损伤伤员.常用的方法有椅托式搬运、拉车式搬运.⑴椅托式搬运:抢救者一人的右手和另一人的左手相牵托于伤员臀部,一人的左手和另一人的右手互搭,置于伤员背部成椅子形.伤员两手分别搭于救护者肩部,托起伤员行进.⑵拉车式搬运:救护者一手抱住伤员腋下,伤员双手臂搭下,另一人双手分别抱住伤员膝关节部位,向前行进.6、担架搬运将担架放在伤侧,取下伤员的装备和坚硬物品.两名搬运人员单腿跪在伤员健侧,一人托住伤员头部和肩背部,另一人托住伤员腰臀部和膝下部.伤员能合作时,嘱其双手扣住搬运人员颈部,同时抬起,将伤员轻移于担架上,固定号扣带.运送时,伤员头在后,脚在前,便于观察伤情.上坡时,伤员头在前,下坡时相反.注意保暖.二注意事项1.动作轻巧、协调一致.受伤部位应向上,头部和肩部不能着地.搬运过程中避免震动.搬运前,做好急救处理.2.应根据敌情、伤情、地形等情况,选用不同的搬运方法和运送工具.3.搬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伤情的变化.伤员出现紧急情况应暂停后送,就地急救,好转后继续后送.第二部分触电急救方法触电者的生命能否获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否迅速脱离电源和正确地实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拖延时间、动作迟缓或救护不当,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1、脱离电源的方法⑴发生触电事故时,出事附近有电源开关和电流插销时,可立即将电源开关打开或拨出插销;但普通开关如拉线开关、单极按钮开关等只能断一根线,有时不一定关断的是相线,所以不能认为是切断了电源.⑵当有电的电线触及人体引起触电时,不能采用其它方法脱离电源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干燥的木棒、竹竿、绝缘手套等将电线移开,使人体脱离电源.⑶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等切断电线,以切断电源.⑷应防止人体脱离电源后,造成的二次伤害,如高处坠落、摔伤等.⑸对于高压触电,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⑹高压断电时,应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2、紧急救护基本常识根据触电者的情况,进行简单的诊断,并分别处理:⑴病人神志清醒,但感乏力、头昏、心悸、出冷汗,甚至有恶心或呕吐.此类病人应使其就地安静休息,感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小心送往医院检查治疗.⑵如经检查发现,病人处于“假死”状态,则应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假死”进行对症处理:如果呼吸停止,应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来维持气体交换.(3)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病人仰卧、松开衣物—→清理病人口腔阻塞物—→病人鼻孔朝天、头后仰—→贴嘴吹气—→放开嘴鼻好换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2次,即每5秒吹气一次.⑷体外心脏挤压法:病人仰卧硬板上—→抢救者中手掌对病人胸口凹膛—→掌根用力向下压—→慢慢向下—→突然放开,连续操作每分钟进行60次,即每秒一次.⑸有时病人心跳、呼吸停止,而急救则只有一人时,必须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此时,可先吹两次气,立即进行挤压15次,然后再吹两次气,再挤压,反复交替进行.3、心肺复苏方法1口对口呼吸:病人仰卧,松解衣领衣服,清除病人口鼻中泌物和污泥、假牙等,必要时将舌拉出来以免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将病人头部后仰,使呼吸道伸展,救护人员将口紧贴病人的口最好隔一纱布,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以免漏气,术者深吸一口气,向病人口内均匀吹气,使病人胸部能随吹气16-18次、如果病人牙关紧闭,无法进行口对口呼吸,可以用口对鼻呼吸法将病人口唇紧闭.直到病人自动呼吸恢复为止.2仰卧压胸式人工呼吸:病人仰卧,上肢放在身体两侧,背部垫柔软衣物使之凸起,施术者面向病人头部,两腿分跨于病人臀部两侧,两手掌紧贴胸臂,拇指按病人胸骨剑突,其他四指沿肋骨下缘散开,向前、下、内方压迫病人胸廓,使之被动呼吸,然后双手松开,身体复原位,节律同上.3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使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一侧上臂弯曲垫于头下,一侧上肢伸直,置于头侧,推压病人背部使之被动呼吸,然后双手松开,病人四胸廓自动扩张而吸气.4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体位与仰卧压胸式相同,救护人跪在病人头部,握住其手腕,先将病人双臂向上举并向外伸展,使胸廓变大造成吸气,将双臂回拢用其手腕挤压乳房下部,造成呼气.这种人工呼吸方式对于儿童效果较好.人工呼吸注意要点: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松解衣服,防止用力过猛.如有胸肋骨骨折或其他情况不宜做人工呼吸时,应立即采取其他急救措施.如果呼吸心跳均停止时,应同时进行心脏按摩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