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斑羚飞渡》说课稿(精选16篇)

初中语文《斑羚飞渡》说课稿(精选16篇)

初中语文《斑羚飞渡》说课稿(精选16篇)初中语文《斑羚飞渡》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第二课《斑羚飞渡》。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

《斑羚飞渡》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讲的是一群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自我牺牲的悲壮之举。

本文故事内容中陌生新奇的动物世界、惊险动人的特写镜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能让学生在斑羚们在特殊的求生自救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族精神和整体合作精神受到精神的洗礼。

它既是对前文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的延深,又是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对人性的探启。

2、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了解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②情感目标:a、领会斑羚在危急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b、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③能力目标:a、通过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b、通过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探究实践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a、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领会斑羚在危急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b、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所设计的“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激发。

二、说教法著名的心理学家钟为永说:“学生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不断需要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是教学的重点。

为此本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当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起导航的作用,在疑难处要给予点拨、引导,帮助他们寻找突破口,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质疑教学法:人的思维活动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阅读中的审美欣赏活动,也是在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是调动学生兴趣的主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

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段深入。

如在研读中我设置“文中几次描写美丽的‘彩虹’是为了真实地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吗?有何作用?”等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去找答案激发积极思考。

朗诵法:朗诵是阅读作品的一条途径,又是便于记忆的一种方法。

它可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陶冶性情。

本课主要是从自由朗读和个别朗读入手,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增强语感,以促进思考。

利用个别朗读精彩片段和第9自然段,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同时情感受到震撼,领会文章的主题。

变述法:即在吃透原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造,灵活地变换角度和表达方式进行复述,由称为创造性复述。

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说的能力。

这个主要体现在对重点情景的复述。

迁移法:就是从课文揭示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跳脱出来,进行跨学科的“保护野生动物”语文活动,目的是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总之,听说谈写贯穿始末,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成功意识。

三、说学法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

”即“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学必须以学法指导为核心,重视能力的培养。

本课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1、预习法:在预习环节中我布置①、朗读课文2—3遍。

②、自学文中的生字词,写出重点词语解释并造句。

做在预习本上。

③、找出你认为优美生动的语句并加以欣赏。

④、准备复述课文中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

⑤、搜集有关斑羚这一动物的有关资料。

五道习题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悉课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读法:学会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变朗读为一种美的享受。

3、质疑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一篇文章,即使是名作家,也不一定字字珠玑,天衣无缝,文中微暇也时有所见。

在教学中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作示范,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养成“不唯书”的精神。

4、积累法:古人云:“积学以储宝。

”积累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对积累的认识,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养成积累的习惯。

如本课,我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个问题“‘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中的‘流星”改为‘星星’、‘明星’效果如何?”让学生从中意会用词准确达到的效果,从而积累揣摩的一个方法:换词效果比较法。

5、迁移法:使学生的视线由课内转的课外,培养联想能力,如由“从‘镰刀头羊’最后的悲壮献身中你有何感悟?”从现实中寻找例子,学会课文与社会的联系。

6、以读促写法:“书读多了,读熟也就能慢慢体会出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

”本文语言很丰富,可写的东西也很多。

学完本课,我要求学生通过查书、上网搜集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写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文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整合。

总之,一切都是达到不教,促进自学能力目标,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初中语文《斑羚飞渡》说课稿篇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邹翔,来自后港西湖中学。

我说课的题目是:《斑羚飞渡》,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

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荔枝蜜》、《猫》、《斑羚飞渡》、《心中的鹰》、《鹤群翔空》等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

本文(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虚实、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叙述情节,展开生动形象描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犯瘛?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上,难点放在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上。

3、学情分析本文故事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

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知道学生反复毒、读反复,让学生感悟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同学们: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没。

这时在一只大蚂蚁的示意下它们迅速地聚拢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了一个大球。

大球快速滚出了火势的包围,大火烧死了不少蚂蚁,但一部分蚂蚁因此得以存活。

同学们,在这生死关头,小小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今天,我们将来看看沈石溪笔下温顺可爱的斑羚经历的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壮的一幕。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1、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谁能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成为今天讲故事大王。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在复述过程重要抓住重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协作质疑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品味赏析分析欣赏斑羚飞渡的情景。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动词进行复述,同时课件演示一对对斑羚飞渡的情景,形象的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

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学习斑羚的种族精神。

(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形象、更直观。

)(五)拓展迁移引导学生回忆讲述生活中曾见过或者做过保护小动物或残害小动物的故事,要求叙述清楚、生动、突出重点。

然后由同学们评出今天的发言明星。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师生小结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课堂评选的明星发星以资鼓励。

(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设置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本作业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谴责狩猎队的违法行为,唤起学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