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进行临床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对4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饮食护理,各种急救处理准确规范,并有效防范感染的发生。

结果全部患者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

结论提高护理质量是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产妇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者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是我国产妇死亡四大原因一。

因此,降低产妇死亡率,加强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

现将本院收治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份,住院分娩总数1800人,其中40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
2.8%,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50±7.25)岁;此40例均为足月分娩,初产妇15例,经产妇25例。

1.2 出血量采集将分娩后所用的敷料称重,减去分娩前敷料重量为失血量,(失血比值为
1.05g=1ml)或将血液浸透的面积按10cm×10cm为10ml计算。

2 临床观察
2.1 宫缩乏力,特别是产妇疲乏,产程时间诞长的产妇,容易出现宫缩乏力,根据产程进展情况,产妇情况,积极做好防范措施,胎盘娩出后常规按摩子宫,并静脉滴注缩宫素,并腹部沙袋压迫,在此期间,用弯盘放于产妇臀下收集流血量,严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如经上述处理仍流血不止,宫腔填塞纱条,特别是产后留观送到病房后,在此期间少量持续的流血不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忽略,除严观生命征外,还需加强巡视,换下的会阴垫留下观察,如发现频繁的更换会阴垫应及时处理,按摩子宫,加压沙袋,静脉滴注缩宫素,经上述处理,杜绝了产后大失血。

2.2 软产道裂伤产妇不会用力,很容易是软产道裂伤,或胎儿过大,在宫口开会,不能用力过猛,间断用力,慢慢扩张,有一定的韧性,如产妇忍不住用刀,嘱产妇大口哈气,缓慢用力,让胎头慢慢着冠,保护会阴不能太用力,用力适度,让胎儿慢慢娩出有效地杜绝了软产道裂伤而导致的产后失血。

2.3 胎盘因素如胎儿娩出30分钟后,顺时针方向轻拉脐带,胎盘仍不娩出应手取胎盘不能用手指剥离,用掌侧面沿胎盘剥离的一侧慢慢剥离,这样避免了胎盘残留而导致产后失血,如手取胎盘感觉不干净,应进行清宫,在此期间严密观察出血量,如仍大量出血不止,应立即开通静脉通道,做好术前准备,准备子宫切除。

2.4 疑血功能障碍通过化验室检查报告单,积极做好准备,尽早开通静脉通道,备好急救药品,备好血液,一旦出现出血先兆,积极处理。

3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产妇的意识,表情及生命体征等变化。

正确估计、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症状如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等。

本组病例出血量大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述症状,提示休克发生的可能性。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时,阴道出血也可不向外流,而储存于宫腔及阴道内,此时宫底逐渐升高,这种隐性出血易被忽略,因此在观察阴道出血量的同时,应仔细检查子宫底高度。

如发现宫底在脐上且宫腔增大时,应立即按摩子宫,挤出宫腔内的血块及血液,促进子宫收缩,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3.2 心理护理安置产妇于安静、舒适的环境,耐心给产妇及家属讲解出血的原因,使产妇增加对病情的了解;热情、细心地给予生活关照,使患者感到温暖,增加康复的信心;抢救中应保持冷静,不慌乱,谨言慎行,使产妇对医护人员信任,以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抢救。

3.3 急救护理: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应去枕平卧,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并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注意给予产妇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吸氧,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吸氧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红润,呼吸是否恢复通畅、
平稳。

密切配合医生迅速查明出血原因,针对原因就行抢救,对因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产妇,应立即按摩子宫,压出宫腔内的积血和凝血块,遵医嘱应用宫缩剂;对胎盘滞留引起的
出血者,应徒手剥离,剥离时尽量避免牵拉脐带粗暴揉挤子宫;对软产道撕裂损伤造成出血,应及时给以缝合;对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者,应遵医嘱及时输入急救药物。

密切监测产
妇血压、脉搏、肤色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视临床病情及产妇自觉状况调整输液速度,以免输
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产妇及家属,耐心、
细心的做好解释工作,以解除其紧张心理,保持镇静,更好地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抢救。


后大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产妇发生休克,护理人员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子宫复旧的
同时报告医师进行抢救,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精确测量出血量并详细做好记录,积极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3.4饮食护理在产妇分娩前应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等物质的摄入,尤其对
贫血患者更应加强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木耳等的摄入。

住院期间应给予含有高蛋白、高维生素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产后产妇应多食用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利于机体的康复。

但应避
免辛辣刺激等食物的食用,以免加重产后出血。

3.5 预防感染保持病室环境清洁。

室内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定期消毒。

保持床单
清洁,平整。

会阴每日冲洗2次,经常更换卫生垫。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组全部
病例未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的疾病。

3.6产后指导及健康教育?正确指导并协助产妇早开乳,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

产后6h内应督促并协助其及时排空膀胱,以防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致产后出血。


院时指导产妇加强营养和活动,继续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定期复查,产褥期禁止盆浴
及性生活。

4讨论
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胎膜未完全娩出时,子宫无法很好地收缩,血管无法关闭,容易造成
产后储蓄。

宫体、宫颈、阴道、外阴等处软产道因分娩而撕裂,也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

此外,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也是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对孕产妇行相关怀孕及生产知识的健康教育,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多种
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孕妇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
[2]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