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史
1953年
党中央和政府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a生产力方面制定“一五”计划(实行)
b生产关系方面,开展“三大改造”运动,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c“一五”计划重点放在重工业
d对手工业改造最早开始于1951年
e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955年达到高潮。
1956年
a中共八大召开,制定经济建设总任务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a基本实现公有制,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徘徊了两年
1978年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改革开放。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又一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1979年
a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源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到户和安徽四川试点
b城市改革起步,城市试点工作开始
c对外开放大规模展开,设立经济特区
a土地承包又一次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结构,调动提高了农
15大~18大
到2020年,中国建设建成小康社会
必然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符合国情和广大人民的要求,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重要表现,更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史时间来自事件作用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铺平道路
1950—1956年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并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渡时期
初步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1950—1952年
经济恢复阶段
不仅医治了战争创伤,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工农业生产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有计划的经济建立发展创造条件
延海开放区设立加快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1990上海浦东成为新的对外开放地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讲话直到14大召开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级基本建成16大得到进一步完善1991中国加入apec199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入宪法199715大提出邓小平理论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成提升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标志15大18到2020年中国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必然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符合国情和广大人民的要求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重要表现更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民的积极性
b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中国经济开始面临走向世界
1982年
党的“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制定计划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的经济计划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起了促进作用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农村土地承包全面展开,并且开始发展乡镇企业
城市改革改变多年来的单一公有制,逐步走向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局面,农村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并成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b在中国消灭了剥削,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部分
c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经济成分
1957年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a中国初步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
b“一五”完成为后来高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c计划经济运行五年,后来长时间推行导致政治上的片面性
1958年
a党中央制定“左”倾的建设总路线,
到21世纪初级基本建成,16大得到进一步完善
1991年
中国加入APEC
1993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入宪法
1997年
15大提出邓小平理论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成
提升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标志
a经济逐步恢复,摆脱58年的“左”倾结果
b1956—1965年,中国经济呈现发展低落恢复水平时期,总体发展出现很大成果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中共“左”倾错误最严重时期
a国民经济损失达5千亿,人民生活在低水平徘徊
b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抵制“左”倾错误,经济科技取得一些成果
1976—1978年
“左”倾错误继续存在。
1985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张旗鼓的开展起来
1987年
a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延海开放区设立
加快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1990年
上海浦东成为新的对外开放地点
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1992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讲话,直到14大召开,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生产力方面的“左”倾盲调,大炼钢铁和大跃进
c生产关系方面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脱节,为1959—1961年困难埋下隐患
b严重影响人们的政治经济思想
1959—1961年
a三年困难时期
b.1960年冬,党中央制定实施八字方针
三年困年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严重脱节的结果
1962—1965年
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恢复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