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费用归集与分配

费用归集与分配

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原理(一)要素费用归集原理:按照要素费用的性质、根据费用发生的地点或受益对象进行归集。

主要使用的账户是“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二)要素费用分配原理:将各种要素费用的发生金额合理的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对象。

如果某项要素费用是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承担,则不需要进行分配,可以直接将该要素费用计入相关成本中。

如果某项要素费用由几个成本计算对象承担,则需要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以明确各成本对象的承担的费用。

(三)要素费用分配的程序:1.确定需要分配的要素费用的项目以及金额;2.确定具体要素费用项目的分配标准;3.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4.根据要素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5.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有关成本费用总账和明细账。

(四)要素费用分配的基本公式: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标准分配额*费用分配率二、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成本的核算(一)发出材料1.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发出核算企业应设立“原材料”、“材料采购”等总账科目进行总账核算,并按材料的类别、品种设置材料明细账,账内按数量金额反映材料的收发结存情况。

材料明细账中收入材料的金额,应根据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收料凭证进行登记,账中发出材料的金额,应该按照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企业应根据收料凭证和发料凭证定期汇总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和发料凭证汇总表,并据以登记“原材料”总账科目。

【例1】工厂原材料按实际成本价核算,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的实际成本,1月发料凭证汇总表如表1。

表1发料凭证汇总表会计分录为: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0000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310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0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260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000销售费用 2000管理费用 3000贷:原材料—主要材料55400—燃料 192002.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材料发出核算企业应设立“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分别核算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计算公式为:【例2】假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本月发料凭证汇总表编制如表2。

表2发料凭证汇总表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2400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256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28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150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1900销售费用 1000管理费用 1400贷:原材料56600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48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512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56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3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38销售费用20管理费用28贷:原材料1132(二)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应根据审核后的领退料凭证,按照材料用途把费用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中去。

其中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应直接记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用于产品销售以及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材料费用,记入“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账户有关的费用项目;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的材料费用,记入“在建工程”等账户。

凡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费用,在领用时无法确定每种产品耗用的金额,则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分别记入各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可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或材料定额费用法进行分配。

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计算公式:【例3】1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两种产品共同领用甲材料15400千克,单价10元,共计154000元,本月生产甲产品200件,乙产品300件,甲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25千克,乙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30千克。

按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25×200=5000(千克)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30×300=9000(千克)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15400 ÷(5000+9000)= 1.1甲产品分配材料实际消耗量= 1.1 ×5000= 5500(千克)乙产品分配材料实际消耗量= 1.1 ×9000=9900(千克)甲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5500×10= 55000(元)乙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9900×10=99000(元)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 55000—乙产品—直接材料 99000贷:原材料—甲材料 154000表3共同耗用材料费用的分配【例4】工厂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领用甲、乙两种材料,共计42560元,本月投产A产品200件,B产品100件,A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甲材料5千克,乙材料8千克,B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甲材料6千克,乙材料10千克,两种材料的计划单价为分别为15元、8元。

按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材料费用。

A产品材料定额费用=A产品所耗甲材料定额费用+ A产品所耗乙材料定额费用=15×5×200+8×8×200=27800(元)B产品材料定额费用=B产品所耗甲材料定额费用+ B产品所耗乙材料定额费用=15×6×100+8×10×100=17000(元)材料费用分配率=42560÷(27800+17000)=0.95A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0.95×27800=26410(元)B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0.95×17000=16150(元)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直接材料 26410—B产品—直接材料 16150贷:原材料 42560(2)直接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应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它包括材料费用分配明细表和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材料费用分配明细表是按领料车间、部门,根据归类后的领退料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分别编制的。

根据例1、例3相关资料,编制下列工厂的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及会计分录。

工厂原料费用分配表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85000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300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0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260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000销售费用 2000管理费用 3000贷:原材料 2286002.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燃料费用的分配方法与原材料的分配方法基本相同,一般在“原材料”项目中作为辅助材料进行归集核算,但燃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可与动力费用一起专门设立“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或在“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下增设“燃料”项目,单独核算燃料的购入和分配。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如果分产品领用,应直接计入各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如果不能分产品领用,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其分配标准一般有产品的重量、体积、所耗原材料的数量或费用,以及燃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等。

【例5】假定工厂所耗燃料和动力较多,在成本项目中,增设“燃料及动力”项目。

该厂1月用于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共为19800元,根据耗用燃料的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燃料费用定额算出的燃料定额费用为:甲产品8000元,乙产品10000元。

按燃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燃料费用。

燃料费用分配率= 19800÷(8000+10000)= 1.1甲产品应分配的燃料费用= 8000×1.1 = 88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燃料费用=10000×1.1= 11000(元)燃料费用分配表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9000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15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100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2000贷:燃料 23500三、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外购动力,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例如生产工艺用电等,有的间接用于生产,例如生产车间照明用电,有的则用于经营管理,例如行政管理部门照明用电。

为了加强对能源的核算和控制,直接用于生产的动力费用及燃料合设一个成本项目,即“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例6】工厂直接用于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的外购电力费用共为10500元,按甲、乙两种产品所耗的生产工时比例分配。

其生产工时为:甲产品3000小时,乙产品2000小时。

按工时比例分配动力费用。

动力费用分配率=10500 ÷(3000+2000)=2.1(元/工时)甲产品应分配的动力费用=3000×2.1=63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动力费用=2000×2.1=4200(元)如果各部门的照明用电,均通过安装的电表计量,则应先按电力费用总额和电力总度数,分配计算,然后再按前列算式分配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动力费用。

外购动力费用总额应根据有关的转账凭证或付款凭证记入“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科目的贷方。

【例7】接例6,假设生产车间的照明用电、辅助生产修理车间和供水车间、管理部门的照明用电的度数分别如表中所示,单位电价为2元,总用电量为10250度,总电费为20500元,则根据例6资料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6300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42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3200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400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400管理费用—水电费 400贷:应付账款 20500四、职工薪酬的核算(一)职工薪酬的范围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按照规定交纳的保险金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二)职工薪酬的汇总和分配1.职工薪酬的汇总企业采用不同职工薪酬制度计算出应付给职工的职工薪酬总额后,需要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进行汇总。

工资结算凭证分为工资结算单和工资结算汇总表。

企业为了同职工办理工资结算手续,通常是按车间、部门编制工资结算单,用以反映企业与职工的工资结算情况。

2.职工薪酬的分配企业职工薪酬,应按照其用途分配计入本期各种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

其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应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在“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中进行归集,并以“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单独列示;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职工薪酬,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专设采购和销售机构人员的职工薪酬,应记入“销售费用”账户;从事在建工程人员的职工薪酬,记入“在建工程”账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