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管理渗透到企业文化

风险管理渗透到企业文化

由于《非公经济》周刊报道所受到的关注,月,本报记者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个月的工作访问。

在此期间,本报记者在美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广泛而深入地采访了科技公司、农场主、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和新闻媒体。

相信他们的经验会对我们各行业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在《与美国企业对话实录》的前两期,我们刊登了对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标准普尔公司的报道,今天发表的文章反映的是华尔街最重要的投资银行的情况。

访摩根大通银行
美国纽约时间月日,终日在摩天大楼丛林中穿行的我们,终于登上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去采访在华尔街名声赫赫的摩根大通银行集团。

而大通银行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强。

一家银行如果要在国际上站住脚,就必须向多方面拓展业务,拥有各种各样的专长,进行应有尽有的一条龙服务。

因此,通过合并向国际金融公司发展是必然的。

客户只要到我们这来,所有需求都能满足,这是我们合并的一个目的。

当然,通过合并节省人力、财力,降低成本,产生规模效应,也是重要原因。

问:请谈谈对银行单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看法?
答:年美国股市大崩盘之后,美国立法规定银行业必须把零售和批发业务分开,选择一种进行单业经营。

直到年前,零、批业务的分开经营的界限还是严格的,因为人们似乎认为大银行很坏,必须约束他们的能力。

后来商业零售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的法律大墙倒塌,美国银行进入了混业经营的时代。

但投资银行业务不能使用老百姓的储蓄,发行包销债券股票只能向机构借钱。

银行要想进行混业经营,就必须有开放的资本市场和健全的信用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监管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监管不力,将会出现很多麻烦。

现在美国法律没有规定银行不能从事其它业务,但银行必须对各种信用十分了解,风险防范制度十分健全,业务人员必须熟悉各种业务的信用和风险的防范,对整个过程管理严格。

同时,要特别注意与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和沟通。

摩根大通银行向监管部门十分积极主动地汇报,一项一项业务地与他们沟通。

从业人员与监管人员频繁接触、沟通,最重要的是透明,这是我们的成功经验。

中国的银行是国有的,让这些银行搞混业经营有很多困难。

因为他们受政府影响较大,时常贷款给不盈利的企业,信用和风险水平低,所以不具备混业经营的能力。

问:你们如何做好银行的风险管理?
答:我们从金融危机中吸取了很多经验,学习到新的东西。

我们要使风险管理渗透到公司文化中,渗透到每一个交易台。

交易员的风险管理水平高,他的收入就高。

信息员直接将风险情况向总裁汇报。

摩根、大通银行的合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将两个公司的风险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

我们每年至少要投入亿美元,加强公司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提高银行在风险防范和管理方面的效率。

年来临之前,我们通过技术更新,解决了“千年虫”问题,使我们合并前找到了一个新的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