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积极面对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积极面对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中一工业气体Z业协会成立20■年庆祝大会论文簟
积极面对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张永护李宗辉 (济南鲍德气体有限公司济南市工业北路21号.250101)
摘要:“十五”期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展望“十一五”。工业气体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并存,并将推动整个行业进入机制变革与竞争格局调整的第二轮发展的时代。 关键词:工业气体行业;挑战;12年后,中国是否履行减排规定,目前尚不能确定,但中国的减排
压力将越来越大。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最终会成为CDM净买方。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国环境威胁论”无依据.成都商报.2007.6.5(5) [2]马凯.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与“十一五”能源发展.人民日报.2006.7.15(6) [3]顾润南.我国的环保产业及其发展前景.贵州环保科技.2001(2):34—35 [4]杨健.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创造巨大效益.人民日报.2006.10.28(5)
23
中■工业气体Z业协会威立20一年庆祝大会论文集
自动化仪表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不断缩小与这些跨国公司的差距,站在同一平台竞争,促进工 业气体行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自主创新,实现流程与产品的多样化。目前制约空分设备大型化、国产化的核心技术仍未 完全被国内制造业所掌握,只有不断引进并吸收外资企业先进技术,对流程进行再造,开发适应 当前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的需要,如高炉35%富氧、煤制油95%低纯氧等高效低耗的空分装 置,实现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实施自有技术的蓝海战略,占领未来主流市场,这是当前中国工业 气体行业从业者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 2.行业重组与新竞争格局形成势在必行 经过一个时期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气体行业的资源重新配置、联合兼并已经开始,正准备 为第二轮新的快速发展做准备。外资公司也是瞄准这一有力时机加大投资力度进入,如法液空 不惜重金收购日照钢铁氧气厂,并计划依此模式继续在中国投资约5亿欧元;珠海盈德气体运 作的十多个管道气体供应项目涉及广东、湖南、山东、贵州等近十个省市(自治区)。另外,钢铁 等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加速了行业重组的步伐。外资、民营资金流入和国有内资企业的剧烈 冲撞,将使工业气体行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行业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即可实现优势互补,健康和谐发展并快速做大做强。 3.国有内资企业发展的劣势与机遇 依附于大型国有企业、单纯以生产供应型为运营模式的国有内资气体厂,将难以适应市场 的需要。长期的体制约束使这股中坚力量长久以来无法与外资企业相抗衡,主要劣势在于品牌 的优势只是地域性的,很不明显;资金投资的灵活性、技术水平等都与外资企业存在明显差距。 拥有固定管道气体用户的垄断市场在目前国企改制过程中将逐渐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 但这也是这股力量焕发青春,走向更广阔市场参与竞争的重要契机。已拥有的远低于外资 企业投资、运营成本的管道气体客户资源,给了国有内资企业足够长的人才储备、战略转型准备 期,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的雄厚资金链,是民营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企业只要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加紧体制机制的改革,应用先进的、与市场有机融合的管理方法,使这些新优势得到 凸显,内资气体企业的腾飞将成为可能。
五、总结
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将带动钢铁行业的新一轮发展,为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 力,而且,钢铁工业的区域大钢竞争格局的形成,必将促进体制上的“抓大放小”,有利于工业气 体企业的体制机制变革、资源重组和规模经济的形成。 。十一五”也将是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又给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添加新的活力。 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与重组后的国有内资气体企业将是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在一段时期 内将共同引领行业的发展。但是,国有内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最终显现,并成为中国工业气体 行业的新领军人物。
向上增长。
煤制油技术处于起步阶段,预计2015年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年;另外,到2015年甲醇生 产新增产量2300万吨,乙烯新增产量1620万吨,化肥生产原料“重油改煤”等项目,预计累计需 新增工业气体产能在750万No,h左右,比“十五”期间钢铁工业对工业气体需求的一倍还要 多,在短时间内就将超过钢铁工业对工业气体的需求量,成为工业气体行业新的服务重心。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化工行业已经为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创造新机遇,是我们对工 业气体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3.外资企业的成功入驻 目前,全球工业气体市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而近年来中国GDP以8%稳步增长的拉 动,使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的销售额增长率连年达到了20%,中国的工业气体总额占到了全球市 场总额的4—5%,而且这一比例还在快速上升,基于良好的预期,外资公司纷纷涉足中国工业 气体市场,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工业气体市场中的份额达到了30%左右。 虽然内资企业在投资及运营成本上要比外资企业有优势,但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外资 企业的成功人驻中国工业气体市场,使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气体行业的潜力巨大,以林德、法液 空、空气产品为代表的跨国气体巨头,用它们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已经在中国工业气体市场上各 自占据了一席之地。 4.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 不仅是外资企业看到了工业气体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中国民营资本源源不断地涌人,使 行业的竞争与发展走向新的格局。民营企业以联合投资的方式、灵活的经营机制,产品辐射范 围广、市场把握敏锐等优势,首先从投资少见效快的液体市场和电子、造船等新兴产业链中找到 了切入点,对国有内资企业无暇触及的气体市场,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补充,并不断扩展到大订单 的气体供应领域。但民营气体企业诸如技术力量的薄弱、资本运作压力大等与生俱来的问题, 注定了他们在短期内,很难在整个工业气体市场份额中有更大的发展。
二、工业气体行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中国工业气体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5年,中国气体工业产值年 均增长65%,达到约360亿元,而全球平均年增长率为12%。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设备的大 型化和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促使气体行业能耗不断降低,更多的人和企业看到工业气体行业 的巨大利润和潜在市场,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带动、民营资金和外资的融入,使得整个行业朝气四 射,得到空前的发展。 1.钢铁工业的带动 截止2007年上半年,国际钢铁协会(ⅡsI)统计报告显示,全球钢产量达到6.516亿吨,日均 粗钢产量360.0万吨,比2006年同期增长8.4%;中国粗钢产量达到2.37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 的36.4%,日均粗钢产量达到131.0万吨,同期增长17.8%,同比增量占全球日均粗钢增加量的 71.2%,再次奠定了中国在“全球十大产钢国”的核心地位。以此预计,中国全年钢产量将超过 4.7亿吨,是2000年1.285亿吨的3.65倍,平均年增长37.97%。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过去的 几年是钢铁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按每增产百万吨钢新增1.5万N矗,h空分装置来计算, 已累计新增工业气体产量为512.3万N矗/h,提供了合约273.6亿元的空分设备市场,对工业气 体产业和经济收入的拉动则不言而喻。 钢铁工业的发展使其附属的气体生产厂或子公司,同样得到强劲发展壮大。以济南鲍德气 体公司为例,2000年产氧量仅为20500Nm3/h,但到2006年底就猛增至150000N岔/h,成为大型工 业气体从业企业,企业规模从2001年成立公司之初总资产的1.23亿元一举发展成为目前拥有 总资产8.2亿元、集气体生产供应、液体销售,气体检测、技术咨询服务、产品涉及氧、氮、氩、二 氧化碳、稀有气体为一体的全方位工业气体企业。 预计中国钢产量到2015年将达到5.7亿吨,在接下来的几年钢铁企业发展明显放缓,进入 企业合并、优势整合、形成以“鞍钢一本溪”东北钢铁产业区、“首钢一唐钢”华北钢铁产业区、“宝 钢一马钢”华东钢铁产业区、“武钢一攀钢”西南钢铁产业区为代表的大钢发展格局,但工业气体
22
行业发■篇
新增需求仍在250万N岔,h左右,考虑到设备更新改造,总需求量将在400万Nm'/h。再者, COREX炼铁新工艺在宝钢、首钢新区等钢铁企业的应用必将带来对工业气体行业的新一轮带 动作用。 2.化工行业的新拉动 煤制油、乙烯、甲醇和化肥等大型化工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化工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 阶段,而且发展速度惊人。煤制油项目如内蒙古神华集团、陕西沙索(S硒01)、宁夏沙索(SRsoD煤 制油等项目;甲醇、乙烯项目如兖矿集团、福建石化、齐鲁石化等项目;49肥项目山东德州华鲁恒 升、滕州凤凰化肥、陕西渭南化肥等项目。这些大型化工项目均在近期内建成投产,并且有些已 属于二期或者二期规划中,其新建空分装置均在40000Nm3/h产量等级以上,机台数呈倍数速度
一、概述
“十五”期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在钢铁工业的发展带动下,其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凸显。随着“十一五”的到来,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话题,作 为国有内资工业气体从业企业,回顾并分析行业的发展里程,就能更好地面对目前所面临的形 势,抓住发展的新机遇,促进企业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预计到2016年,中国工业气体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巨大的市场必将促进技术的重大发 展,并对竞争格局的变革带来深远的影响。内资企业只有自主创新,打破传统经营体制,才可能 抓住发展的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得到稳步发展。 1.自主创新,打造新优势 单从煤制油等化工项目就可看出,空分设备的大型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有COREX炼 铁等钢铁新工艺的应用,都将使设备大型化趋势加剧。目前外资气体公司均已具备100000Nm3, h空分装置的能力,国内气体设备公司也具备60000Nm3/h空分装置的能力,随着国内机械制造、
24
行业发■篇
个华北、华东地区,公司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液体销售收入超过1.3亿元。改制后扁平化的 生产运营模式,更加有利于走向全国工业气体市场,灵活的投资经营机制,使公司涉足并具备了 年产3万吨二氧化碳的生产营销能力。 这一发展模式必将造就一批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内的新秀,不断具备新优势,并成为未来行 业发展的脊梁,与外资企业相抗衡,最终成为中国工业气体行业的主宰。 3.走强势联合的发展道路 在即将到来的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竞争中,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与国有内资企业互相制约、互 相促进的竞争格局不可避免。国有内资企业应在竞争中,不断吸纳对手的优势,如借助外资企 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地借鉴私营企业灵活的投资机制,以技术合作、资金合作、 市场共同开发等各种可以互相强势联合的有效途径,开拓工业气体企业发展的新渠道,创立企 业发展的典范,为其他内资企业的发展指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