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化学《2.3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培养学生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推理能力。
4、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
7、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
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阶段我们学过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是如何分类的?
[板书] 一、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提问] ①化学基本反应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包括哪些化学反应?表示式如何?举具体
实例?
[提问] ②Fe 2O 32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教师小结] 基本反应的分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
[提问] 3、我们初中学过的化学反应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
[板书]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1):有得失氧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局限性)
[提问] 4 分析:Fe 2O 32
[学生小结]
[练习]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a 、碳还原氧化铜。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镁与盐酸反应。
[启发] 仔细观察分析上述三个反应,它们有何共同特征?
[探究] 上述三个反应
[板书] 定义(2)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特征)
[学与问] 书P 35 [xx] 举例讨论
[板 书]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作业]
[小结]
[教后感]
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一、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1)有得失氧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局限性)
(2)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特征)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1、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3、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有关物质的相互关系。
理解氧化剂,还原剂定义,了解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4、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定义,了解常见氧化剂,还原剂。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理解氧化剂、还原剂定义。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培养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归纳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2Na+Cl2===2NaCl
H2+Cl2===2HCl
[过渡]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电子得失又是什么关系?这就要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推进] 请同学们写出H、O、Na、Mg、C、Cl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 书P34回答NaCl、HCl的形成过程。
[副板书] 1、化合物NaCl的形成过程。
2、化合物HCl的形成过程。
[讨论] 化合物中,化合价是如何确定的?
[投影]
[提问] 1、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有什么关系?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结论]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实质)
[板书] 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
1、
2、
3、
[讨论]上述概念应从哪几方面理解?
4、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如CuO+H2==Cu+H2O
2Na+Cl2=2NaCl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箭号要标在反应物一侧。
②箭头的方向由失电子的原子指向得电子的原子。
③不用标“得”或“失”
请用电子转移的方法标出下列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关系,同时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练习] 1、Zn+H2SO4==ZnSO4+H2↑
2、2Mg+O2==2MgO
[阅读]书P36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
[课堂小结]
[板书]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特征是化合价变化。
[作业]
[教后感]
板书设计
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
1、
2、
3、
4、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如CuO+H2==Cu+H2
2Na+Cl2=2NaCl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特征是化合价变化。
2019-2020年高一化学《乙烯》导学案(I)
学习目标:
1.探究乙烯分子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
2.了解乙烯的制备和收集方法
3.学习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是色气体,气味,密度比空气略小(分子量28),溶于水。
二、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实验式(最简
式):
电子式:结构
式:结构简式:
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思考: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
1、氧化反应
(1)可燃性
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用于鉴别烷烃和烯烃)
【思考】能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吗?
【交流与讨论】乙烯与Br2是不是发生了取代反应?如何证明?
方案:
2.加成反应
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定义: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应用:鉴别烷烃和烯烃;除去烷烃中的烯烃杂质
(2)特点:
①
②
③
(3)乙烯还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加成反应,如Cl2 (Cl-Cl)、H2(H-H)、HX (H-X)、H2O(H-OH)等
写出乙烯与氢气、氯化氢、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丙烯CH3-CH=CH2与HCl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达标练习】
1. 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分子的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
B.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C.乙烯分子中C=C 的键长是乙烷分子中C-C 的键长的2倍
D.乙烯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2、能用于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 ( )
A.溴水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苛性钠溶液
D.四氯化碳溶液
3、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通入氯气后进行光照
B.通入溴水
C.通入酸性KMnO 4溶液
D.点燃
4.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CH 3-CH 3+2Cl 2 CH
2Cl-CH 2Cl+2HCl B 、H 2+Cl 2 2HCl
C 、 CH 3CH 2OH CH 2=CH 2 +H 2O
D 、 CH 2=CH 2+H -OH CH
3-CH 2-OH 5.下列物质不能用加成反应得到的是( )
A .CH 3CH 2Cl
B . CH 3CH 2OH C. CH 2Cl-CH 2Cl D . CH 2Cl 2
6. 1mol 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取代,整个过程最多需氯气
( )
A .1mol
B .4mol
C .5mol
D .6mol
7. 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 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D.乙烷和氯化氢反应
【拓展提升】
1. CH 3CH=CH 2 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共平面
2. C 6H 12有多种结构,请写出其中6个C 共平面的结构简式
光照 点燃 催化剂 浓硫酸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