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第一、二章 经济基础知识)课件

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第一、二章 经济基础知识)课件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一、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 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 提和物质基础 • 2.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会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的规模 • 3技术是构成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4.对区域基础设施的分析应重点评价基础设施的种类、 规模、水平、配套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 • • • • • • • •
二、行业分析基本内容 (一)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1.完全竞争的行业 2.垄断竞争的行业 3.寡头垄断的行业 4.完全垄断的行业 (二)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 1.增长型行业 2.周期型行业 3.防守型行业
• (三)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 一般说来,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 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不同时期,行业呈现出不同的 特征。 • 1.初创期。 • 2.成长期。 • 3.成熟期。 • 4.衰退期。 • (四)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 1.技术进步。 • 2.政府政策。 • 3.行业组织创新。 • 4.社会变化。 • 5.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行业经济发展分析
• 行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 • 一、我国的行业分类 • 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我国行业分类如下:农、林、 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 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 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 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 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 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第二章 金融基础知识
• • •
• • • 第一节货币基础知识 一、货币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起源与演变 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 换发展的产物。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其他具有相 同价值的商品来表现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在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 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四个 阶段,并最终产生货币。所以,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出现以 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 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 产物,是价值表现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 二、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 (一)货币需求及影响因素 • 1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 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 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流通乎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 段的货币需求。 • 2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 (l)收人水平。 • (2)利率水平。 • (3)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 (4)信用制度发达程度。 • (5)汇率。 • (6)公众的预期和偏好。 • 另外,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经济结构、社会分 工、交通通讯等技术状况都会影响货币需求。 •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愿望、社会各部门的现金需求、社会 的信贷资金需求、财政收支等因素,都会影响货币供给总 量。

2.货币乘数及影响因素。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 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 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作用而产生的信用扩 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 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 (l)法定存款准备余率(rd)。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于放款的 资金越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则越少,反之,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越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额则越大。
• (三)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及影响因素 • 1,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 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一般来 说,只有商业银行才有权经营活期存款,在此基础上,形 成商业银行创造存款即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 •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银行在 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 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 • 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 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 另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 • • •

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 实现商品的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第 二,不需要具有十足价值,可以用符号代替。 3贮藏手段。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 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而保存起来时,就执行贮 藏手段职能。 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足 值的货币。第二,必须是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4.支付手段。货币在实现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 支付手段的职能,如偿还欠款、上交税款、银行借贷、发 放工资、捐款、赠与等。
第一章 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
• 一、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 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包括四个,即经济 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这 四大目标分别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 膨胀率和国际收支等指标来衡量。
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
• 二、经济周期 • 又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处于生 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 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 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 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商业 银行的经营状况。一般来说,如果经济处于 繁荣时期,银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就会比较 好,如果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银行业 整体上也难以保持健康。
•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一)通货膨胀 • 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超过需 要黛,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 物价总水平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通货膨胀 的主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多用物价指数衡量通货膨胀 率。 • I.通货膨胀的原因。 • (l)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 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 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 (3)供求混合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 (4)结构型通货膨胀。 • 需求增加的部门或地区,物价和工资上涨;需求减少的部 门或地区,则因价格和工资刚性,其工资和物价却没有相 应下跌,因而造成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 二、区域经济分析 • 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 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地域结构进 行分析。它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区 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考察、评估。
• 三、区域发展分析 • 区域发展分析是在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 向,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 区域发展的分析也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各个方面, 并以三者综合效益作为分析判断的标准。
• (2)现金漏损率(c) •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客户总会有提现的行为。如果在存款 派生过程中有客户提取现金,则现金就会流出银行系统, 出现现金漏损,使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派生倍数 也必然缩小,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下降。 • (3)超额准备金率(e)。 • 留有的超额准备金越多,用于贷款的部分就越少,使银行 创造存款的能力削弱。超额准备金和活期存款总额是反向 比例关系。 • (4)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Tt)。 • 定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t)和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 的比例(t)的变动,可视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的进一 步调整。由于按照rt· t所提存的准备金是用于支持定期存 款所需要的,尽管它仍然保留在银行手中,但它却不能支 持活期存款的进一步创造,会使活期存款创造规模下降, 对货币乘数K产生影响。
• 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即 为派生存款。 • 在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情况下,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 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中 的超额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客户取得借款后,不提取现 金,全部转入另一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接受这笔新存款 的银行,在存款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准备金。它在保 留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又可将超额准备金部分用于 发放贷款。这样,又会出现另一笔存款。如此不断延续下 去,即可创造出大量的存款。 •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 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原始存款是派生 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 现代各国的银行制度,一般均采用部分准备金制,都以法 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数额的准备金,即法 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 (一)产业结构 • 国民经济可分为第一产业(农、林、牧、 渔业)、第二产业(采矿、制造、建筑、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 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 业)。 • 由于我国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 从而限制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消费投资结构
• 四、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 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 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 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的相互 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 银行吸收一笔原始存款能够创造多少存款货币,要受到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定期存款 准备金率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即: •
•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发挥着不同的作 用。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业务,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 信用货币的增加或减少,影响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一方 面可以创造货币,通过控制现金发行,影响商业银行的准 备金存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节再 贴现率、改变再贷款规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等 手段,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商 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货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后,伴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 度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不断发展 过程,主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包括可 兑换的信用货币和不兑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