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行政管理学-第一章 绪论

土地行政管理学-第一章 绪论


历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
1991年,第一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土地与国情 1992年,土地与改革 1993年,土地与经济 1994年,土地与市场 1995年,土地与法制 1996年,土地与发展——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1997年,土地与国家——爱护我们的家园 1998年,土地与未来——集约用地,造福后代 1999年,依法行政,合理用地 2000年,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
经济功能
通过土地行政管理组织对土地行政管理内 容(地权、地用、地价、地税、地籍)进行组 织、协调、管理、调整,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有 效配置,提高土地产出或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率。
组织土地调查、登记、评价 保护土地,监测土地数量、质量与利用结构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进行用途管制 制定土地利用经济政策与技术标准 运用地价、地税等经济杠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制定法律法规,调解纠纷,保护土地利用者利益
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 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土地配置领域所进行的 管理活动,从而体现的功效。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土地改革 城市化、工业化
社会文化功能
农村社会保障
政治功能
通过地权制度改革、土地立法、土地政策、 土地执法等途径,对土地的所有、使用、转让 等配置过程行使约束性、控制性的功能,以维 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及内外部环境。

1.2 土地行政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土地行政管理学
姜 海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基本安排(1)



课程讲解与讨论 课程作业与平时成绩 课堂纪律与平时成绩 课外阅读文献:教材、期刊、网站
课程基本安排(2)

分组完成课堂讨论与平时作业 人数4-5人 合理分工(准备、报告、提问、答疑、评论) 以组为单位考核,组内有差异 1 次以上作业 E-mail上交,PPT形式报告

经济发展中的土地问题 科学、高效管理土地资源 如何管理土地资源

谁来管理 管理的边界与内容 管理的方式与方法 管理绩效与管理创新
课程介绍: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了解土地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熟悉土地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把握我国土地行政管理的特点与问题 形成基于公共行政的土地问题思考习惯
粮食安全问题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土地污染防护与质量提升


社会公平问题
土地非农化收益分配 房地产市场调控


生态安全问题
边际土地开垦
经济发展与土地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关于“18亿亩耕地红线”的争论 城市和工业用地过度扩张了么? 土地集约利用与发展方式转变 “毒地”危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1987年11月26日深圳首次有 偿出让土地使用权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 政府首次公开招标有偿出让土地 使用权。深华工程开发公司在9 家投标公司的激烈竞争中获胜, 它以合理的土地标价、良好的建 筑规划方案和企业资信取得一块 46355平方米住宅用地为期50 年的使用权。 土地招标小组组长刘佳胜介 绍说,综合评估的办法是,土地 标价占总分的50%,规划设计 方案占40%,企业资信占10%。 此次土地公开招标的底价为每平 方米332元。在此基础上上浮 10%,即每平方米365元,为合 理高价。深华工程开发公司的标 价为每平方米368元。
客体
范围
土地、土地利用过程及行为
地权、地籍、地价、地用、地税
依据
国家法律;土地法规、规章
1.1 土地行政管理的概念

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

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实现土地利用中的相对公平,促进国家行政 整体效率的提高

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1.1 土地行政管理的概念

土地行政管理的功能
课程基本安排(3)

课堂纪律

出勤:随机答问+批次点名 注意:手机…… 欢迎:提问、讨论……
课程基本安排(4)

联系方式:

jianghai@
课程介绍:



经济发展与土地问题 不同学者的思考 如何管理土地 本课程目的 我的期望
经济发展与土地问题


“毒地”风波


2006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启动视频会议上, 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到2006年,全国受 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 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 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全国 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到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 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2011年10月10日,在广东科协论坛第45期专题报告会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 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而广东省 未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仅有11%左右。
历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
2001年,规划土地,利国利民 2002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2003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4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6年,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7年,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2008年,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 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2009年,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
土地改革

附:当时的农村阶级划分表 阶级名称 划分准则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做些附带的 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有比较优裕的生产工具和 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经常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 的一部或大部分。 中农 占有土地,拥有相当的生产工具,生活依 靠自己的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不剥削别人, 也不出卖劳动力的农民。 雇农 靠出卖劳动力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农业劳 动者。一般没有土地和生产工具,或只有较少的土地 和生产工具。 贫农 农村中的佃农。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 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一般都是租人土地耕种,或出 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地主富农的剥削。
2010年,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 2011年,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 守红线 惠民生
历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
201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 保障粮食安全
◊ ◊
2001年以来,全国农村土地整治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2亿多亩。经 整治的农田平均亩产提高10%至20%,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5亿 多公斤,为国家粮食“八连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就是要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 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通过土地整治建成集中连片、设施 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相适应的优质基本农田,为粮食持续增产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 田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提出“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 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的目标。
思考:地权制度改革、土地立法、土地政策、 土地执法中,哪一类政府活动(途径)最能够 体现土地行政管理的政治功能?
土地行政政治功能:土地改革

1950年6月30日 土地改革法公布施行 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颁布命令,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废除地主阶 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 道路”。 中共中央决定从今年冬开始,分期分批地在拥有3.1 人口的新解放区全面实行土改。其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 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 建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其过程一般为发动群众、划分成 分、没收和分配土地、总结复查等几个阶段。各地政府要 派出大批土改工作团、深入群众,领导土改。至1952年底, 土改工作基本完成。
社会、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宣传、教育、科研
你知道全国“土地日”的日期、今年全国“土地日” 的主题么? 第2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 “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约用地”
社会功能:维持土地占有和利益分配中的社 会公平,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社会繁荣;促 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案例:欧洲竞争弱势区土地维持计划
概念 目标 功能
土地行政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土地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 体系
1.1 土地行政管理的概念

行政与行政管理

行政:推行政务

管理:管辖和治理
行政管理:为推行政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即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1.1 土地行政管理的概念

土地行政管理
国家土地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 机关为了体现土地利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整体 利益对土地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

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土地污染防护与质量提升

茅于轼:为什么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






2008年12月24日,天则所发布了“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研究成果, 指出“18亿亩红线的数目完全是拍脑袋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经得 起检验的研究”。原因如下: 改革以来的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增产了60%,而耕地却在 减少——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无关(要素替代) 世界上有很充分的粮食供应。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人口增加了一倍 半,人均粮食消费增加了17%,但粮价下降了一半。说明粮食相比 于五十年前越来越丰富了。 我国粮食产量上下波动只有三四个百分点。百年一遇的粮食供给不 足,也只有消费量的11%,约合五千万吨。如果全部靠进口补足, 要用外汇约100亿美元,不到我国一年出口创汇的百分之一。 我国因为有过大饥荒是经验,所以储备粮特别多,估计达到40%左 右。 什么必须取消这条红线?因为它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极不利于加速农民进城,解决三农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