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3、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本次作文为感恩的作文;从完卷情况来看;学生内容不够丰富;基本功不够扎实;所写的话趣味性不强;表达欠生动。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和感情的培养。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还不容乐观;有些学生书写不够规范。
作文
第八题写作:“我的----------”;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作文;难度不大;都能根据平时积累下的知识来写;只是语文不够生动;想象力不够丰富多彩;标点符号运用欠准确。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苏仙区适存学校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试卷
分析评价报告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光阴荏苒;有一个富有挑战和收获的学期结束了。按照上级要求;对学生进行了单人单桌摸底考试。现对三年级阅卷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卷充分依据新课标精神;注重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特点;尊重教材;以学生为本;兼顾了各类学生的差异;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板块结构合理;题型设计新颖;容量适宜;难易适度。通过检测;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掌握的情况;更主要的是导向了以后的教学。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发掘才会更有收获。
分析报告执笔人:_陈慧君__
2015年7月2日
8
选词填空
、
三
运用
9
改句子
五
运用
12
积累
运用
四、六
运用
8、3
阅读
七、
八
阅读
20
写作
八
写作
30
三、抽样调查
全卷满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合格率
优秀率
100
83.9
99.5
55
98.4%
63.5%
样本总量
10份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
备注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未答人数
零分人
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未答人数
对于要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知识的题;这些题也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积累;掌握的还好;只是有出现写错字的现象。阅读题有两个题目;即课文片段和一短文;题不难;但是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极为薄弱。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基础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试题缺乏独立分析
(3)想象能力欠佳
二、试卷完成情况与分析
我所教学的三年级语文;此次考试;参考人数63人;女生27人;男生36人。最高分99.5;最低分55分。
1、答卷情况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学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
但是对于一些普遍易错的字词;学生掌握还是比较差。虽然在平时的生字训了中也有强调;但是还是有些疏忽了;学生掌握不扎实。
总之;从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比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虽然学生的写话不是尽美;但完成得还是不错;但跟试卷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关联。
二、试卷结构分析
考查类型
考查目标
题型
合计
(分值)
比例
%
考标指数
考查内容
题源
能力
分值
能力
分值
能力
分值
能力
分值
能力
分值
能力
分值
练笔
一
看拼音写词语
10
语音
训练
二
运用
二、教学建议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零分人
1
10
8
易
2
8
7.5
易
3
9
8.2
中
4
8
7.2
易
5
12
10.8
易
6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
易
7
8
7.0
难
8
12
10.5
难
三
30
25.6
难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语文期末测试;从整体看;凸显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就内容看;主要测试本册课文中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活动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充满了吸引力。题型结构合理;难易适当;既能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又能拉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