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20以内的数进位加法问题
数的表达数的顺序10和几
单元名称:2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数11~20,并会计数与表达,会比较20以内各数的大小,知道两个5是10,两个10是20。

2、会进行20以内数的排序,初步认识单数、双数,并会一组一组地数。

3、按规则能快速计数,找出数列中数与数的关系,继续数列,将数名和数位配起来
4、从操作中感知十几的数的组成,从口语上分析“十一到二十”,得出10—20的数与10之间的关系。

5、用圆片在20数板上以各种方式摆出10—20的数的分拆并记录成算式。

6、理解几加(减)几的算式和十几加(减)几的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其联系熟练计算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算式。

7、通过在20数板、数射线等数学模型上的操作,建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算法模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并进行算法择优。

8、能熟练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

9、通过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知道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以及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探究题包中题与题之间的规律,并能进行推算。

10、用数学语言表达加倍的现象,并能通过相同加数的数据来描述加倍。

11、会表达:双份、多一倍、加倍;一半、对半平分;会求一个数的加倍与一半。

12、20以内数的减法(退位),会写出算式,掌握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13、在生活情节“乘火车”中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建立加法题、减法题的数学模型;能阅读和理解描述情节的文字,口头编应用题,解应用题。

14、一个数分拆成2个或3个加数,会正确计算数点和。

15、知道22标有数字的砖叫数砖,由数砖砌成的墙叫数砖墙。

探索数砖墙的构造以及数砖墙的规则。

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数5、10(2个5是10)的知识,迁移到20以内数的空间中。

2、找出数列规律,数列继续,;会用类推的方法计算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培养类比能力。

3、会从数词语言上来得出十几的数与10 的关系,在圆片的摆放中发展孩子对20以内数关系的了解,用圆片摆出图案,并巧妙计数。

4、观察比较得出几加(减)几与十几加(减)几是相似的题,从几加(减)几推算得出十几加(减)几的结果。

5、掌握“凑十”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算法思维。

6、发现每组题包中题与题之间的关系,利用题包中题与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算。

7、通过实际情景的描述,看图编故事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加倍”与“一半”的含
8、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建构“加倍”与“一半”的数学模型,并体会到“加倍”与“一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9、用双色片并在数射线上学20以内退位减法。

10、乘火车、动手摆、说情节、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概括能
力、解决问题能力。

11、20以内序列图上的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能根据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知道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12、会寻找各种可能的分拆,探究数点块之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于海洋各种动物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的环保意识。

2、数列的变化,感受到数学的美在不断变化中显现。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感受数学中蕴含着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6、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7、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8、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表达与排序,并知道20以内数的分拆。

2、理解几加(减)几的算式和十几加(减)几的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其联系熟练计算十几加几,
十几减几的算式。

3、20以内的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题与题之间的规律。

4、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法。

5、探究并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与进位、退位与不退位),并能初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会利用十几的数与10的关系解决一些逆向的题。

2、通过在20数板、数射线等教学模型上的操作活动,建构进位加法的算法模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通过在20数板、数射线等教学模型上的操作活动,建构退位减法的算法模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4、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