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凤科刑法考前模拟题题以及答案简析

刘凤科刑法考前模拟题题以及答案简析

2016年刘凤科刑法考前模拟题268题以及答案、简析
刘凤科编著
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是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更好地保护国民的自由与人权
B.罪刑法定原则的理念和内容贯穿并规制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以及执行权
C.为贯彻民主主义,司法人员处理案件过程中应以民意弥补法律规定的滞后性
D.个案裁判过程中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法官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突破法律规定
答案:CD。

C选项,民意审判不可行:司法人员不能变相立法,这是权力分立与制衡思想的基本要求。

D选项,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律不能随意突破,“有法必依”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体现。

2.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刑罚正义和刑罚个别化的统一
B.罪刑相适应原则不仅是立法上配置法定刑的指导原则,还是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重要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犯罪人所适用的刑罚轻重与犯罪的客观危害性大小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刑罚裁量时应当根据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在法定刑幅度内或者以法定刑为基础确定适当的刑罚
答案:ABCD。

C选项,刑罚轻重应与法益侵害程度即犯罪的客观危害性大小相适应。

D选项,刑罚裁量要考虑犯罪人再犯可能性(人身危险性),即累犯、自首、立功等情节会影响刑罚的适用。

3.关于平等适用刑法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在立法上分别为不同犯罪规定不同的法定刑,并不违反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B.平等定罪不排斥法官根据刑法分则关于身份犯的规定处理案件,也不排斥法官根据共犯的规定区别情况定罪
C.平等量刑不排斥法官根据被告人是否具有累犯、自首、立功、未遂等法定量刑情节和其他酌定情节适用刑罚
D.行刑平等意味着只要犯罪客观危害相同,无论教育改造效果好坏、悔罪表现是否明显,都不得进行减刑、假释
答案:ABC。

D选项,减刑、假释需要考虑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变化,即改造效果、悔罪表现等会影响减刑、假释的适用。

4.关于禁止溯及既往,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对行为时有法律禁止但未以刑罚禁止即没有规定法定刑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B.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而增加成立犯罪可能性的做法被禁止,因其滥用刑罚权
C.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不影响实体问题,故允许事后以较少的证据作为定罪根据
D.继续犯的行为持续到新法生效期间,无论新法轻重,都适用新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BD。

A选项,“没有刑罚就没有犯罪”,没有规定法定刑的行为,不是刑罚禁止的犯罪行为。

B选项,“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意味着行为成立犯罪的可能性上升,属于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C选项,刑法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若允许事后以较少的证据作为定罪根据,则意味着扩大了行为构成犯罪的可能性,不利于行为人。

D选项,继续犯行为持续到新
法生效期间,直接适用新法。

5.关于刑法解释的分类,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通过刑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有刑法条文进行修改、删除或者增加
B.立法解释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在适用中遇到的问题所作的解释,其效力等同于法律
C.司法解释不能类推解释,但立法解释可以类推解释以完善刑法规定、弥补立法的滞后性
D.刑法坚持事前的罪刑法定,当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相冲突时,应当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答案:BCD。

B选项,立法解释是对刑法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含义的地方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是对法律适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释。

C选项,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只是解释效力不同、解释主体不同,但解释规则一致。

D选项,立法解释效力等同于法律;如果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冲突,优先适用立法解释。

6.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刑法法条是法律的载体,但刑法的解释结论应以立法原意或者立法本意为准
B.当刑法解释存在不同观点和学说时,应当按照有利于行为人的角度解释刑法
C.为了尊重国民意志,刑法的解释与适用,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D.对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词语既进行文理解释,又进行论理解释,并不矛盾
答案:CD。

A选项,刑法的解释目标分为主观解释(追求立法本意或者立法原意)与客观解释(追求法律规范的客观含义),应坚持客观解释。

B选项,解释刑法应当以公平、合理、合乎正义要求为原则;存疑时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适用于案件事实和证据判断存在疑问的场合。

C 选项,各种解释理由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7.关于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扩大解释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的含义,而类推解释的结论超出了刑法用语的含义
B.扩大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其解释结论则有可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C.扩大解释的结论仍在国民预测可能性之内,而类推解释的结论超出了国民预测可能性
D.在学理解释中属于类推解释的解释结论,即使成为了立法解释,也同样属于类推解释
答案:ABCD。

8.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正确?
A.将“在虚拟信息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受到蛊惑、仅造成人心混乱而未造成物理秩序混乱”的行为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属于扩大解释
B.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的灾情、疫情信息”的行为认定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属于类推解释
C.因螺丝刀具有致人死伤的属性,故将携带螺丝刀用于盗窃的行为解释为“携带凶器盗窃”的行为,属于当然解释
D.将枪支被抢劫的情形解释为“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丢失枪支”,属于扩大解释
答案:BD。

A选项,属于类推解释。

C选项,盗窃工具通常不属于“携带凶器盗窃”中的“凶器”。

D选项,“丢失”核心含义是“遗失”,包括被盗窃、被抢劫情形。

9.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未经允许经营合格香烟成立非法经营罪,那么,将“未经允许经营伪劣香烟”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属于当然解释
B.为实现赌债而强取他人财物不成立抢劫罪,那么,认定“为实现合法债权而强取他人财物”不成立抢劫罪,属于当然解释
C.盗窃财物后为抗拒抓捕使用暴力成立(事后)抢劫罪,那么,将“抢劫财物后为抗拒抓捕使用暴力将被害人打成重伤”认定为(事后)抢劫罪,属于当然解释D.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成立行贿罪,那么,因被勒索给予非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也不成立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属于当然解释
答案:ABCD。

A选项,入罪时举轻以明重;“香烟”包括伪劣香烟。

B选项,出罪时举重以明轻。

C选项,入罪时举轻以明重。

D选项,出罪时举重以明轻;属于当然解释,也属于有利于行为人(允许)的类推解释。

10.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将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属于扩大解释
B.将销售劣药罪中的“销售”解释为包括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明知是劣药而有偿提供给他人使用或者为出售而购买、储存的行为,属于扩大解释
C.将生产假药罪中的“生产”解释为包括以生产、销售假药为目的印制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的行为,属于扩大解释
D.将寻衅滋事罪中的“公共场所”解释为包含“信息网络”、将“公共场所秩序”解释为“公共秩序”,属于扩大解释
答案:ABCD。

11.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以揭发隐私相威胁,使妇女裸体与自己即时视频,使其进行各种淫秽表演给自己即时观看的,属于“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制侮辱妇女”,这属于扩大解释
B.国家工作人员说明巨额财产来源于犯罪行为,但不能查证属实,因其“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故仍然成立犯罪,这是对“不能说明来源”的限制解释
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成立教唆他人吸毒罪,那么,将教唆他人自伤身体的行为解释为故意伤害罪,属于当然解释
D.把《刑法》第191条洗钱罪规定中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中的“没收”解释为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属于补正解释
答案:BD。

A选项,该行为成立强制侮辱罪,但不属于“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制侮辱妇女”,因为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罪中“公共场所”是指物理空间。

B选项,将“不能说明来源”解释为“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属于限制解释。

C选项,他人自伤身体的行为本身就不构成犯罪,教唆他人自伤身体的行为更不可能构成犯罪。

12.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中的“证据”解释为包括证据资料,而不限于狭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