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的兴起

【问题思考】 1.19世纪末,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请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引起如此轰动的原因。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同时,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先师,使维新改制变得神圣与合理。

2.“公车上书”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有何地位?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它使维新变法运动由理论宣传发展为政治实践。

3.想一想,强学会有哪些作用? 联络官员中赞同变法或主张革新的人,介绍西学,宣传维新变法,刷新了一时社会风气;但另一方面,强学会成员来源不一,逐渐出现了派系各异、观念不一的情况,内部矛盾越来越大,影响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课程标准】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课标解读】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的主要主张,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知识联系】必修①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必修②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 中国忙着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③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知识网络】【知识梳理】一.思想基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2.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影响(1)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2)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思维点拨:早期维新思想是从洋务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对洋务运动的怀疑和思考中产生的,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

问题l :早期维新思想有哪些局限性?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也没有付诸实践。

) 二.思想内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问题思考】 2.“公车上书”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有何地位?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它使维新变法运动由理论宣传发展为政治实践。

3.想一想,强学会有哪些作用? 联络官员中赞同变法或主张革新的人,介绍西学,宣传维新变法,刷新了一时社会风气;但另一方面,强学会成员来源不一,逐渐出现了派系各异、观念不一的情况,内部矛盾越来越大,影响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4.梁启超的“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实行君主立宪。

1.思想萌发:l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思维点拨: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理论,既说明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问题2:阅读本目[学思之窗]中的材料,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解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宣传活动——《中外纪闻》: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组织活动——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在上海成立上海强学会。

(2)性质: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4)影响: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思维点拨:“公车上书”打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条。

显示了知识分子群体的力量。

问题3:在强学会成立后,张之洞等要员纷纷入会,但不久就被迫解散,这些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一方面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影响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变法不会一帆风顺。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1)活动 : ①担任《时务报》主笔。

②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2)主张: ①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②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③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

④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3)影响: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2.谭嗣同(1)活动: ①发表《仁学》。

②参与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

(2)影响: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开展。

3.严复(1)活动: ①创办《国闻报》。

②介绍《天演论》。

(2)主张:借达尔文的进化论。

阐明维新变法的主张。

4.维新运动的影响(1)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作用。

(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思维点拨:维新思想的广泛宣传,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

对传统封闭的中国人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问题4:在维新宣传中,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侧重.试比较异同。

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请回答:(1)材料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它的论证依据是什么?顽固派。

把变法和救亡联系起来,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事实驳斥封建顽固派的迂腐守旧。

(2)材料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表明了什么实质?“稍变祖宗之法”。

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向封建势力妥协。

2.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

”“一人所做工能给百日食。

”“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一一梁启超《变法通议》请回答:(1)材料体现出梁启超的什么经济思想? 以工立国。

(2)简析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早期维新派发展商业,保护本国经济的主张;西方资本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条件及影响条件:(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2)洋务运动的失误和弊端,使他们认识到必须全面学习西方,尤其是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

(3)早期改良主义者继承了林则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而西学传播的扩大也为他们提供了条件。

(4)中国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则为他们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影响: (1)早期改良主义者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2)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典例剖析] 例1: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 ) A①主张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①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或思想文化上,长期受着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整套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②国家的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

但维新派思想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对西方思想的认识也并非非常深刻。

③资产阶级又不具有革命的彻底性,不敢明确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康有为不得不披上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

④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儒学的价值观念深植于国民头脑之中。

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典例剖析] 例2:康有为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之法,给光绪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B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理论的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经典解释西方政治学说1.最早掀起强占中国租借地的国家是 ( ) D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2.维新变法期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其主要目的是 ( ) BA.宣传维新思想 B.维护封建制度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挽救民族危亡3.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达到高潮的事件是 ( ) CA.公车上书 B.成立保国会C.百日维新 D.进呈《上清帝第六书》4.下列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中,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没有采纳的是 ( ) BA.撤并政府机构 B.实行君主立宪C.改革科举制度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5.“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B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6.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DA.开办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设立译书局 D.废除科举考试答案7.观察右图,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 ) B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 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解析作为亲王,亲自雇外国军官训练自己的儿子,这是受戊戌变法军事改革措施的影响,这说明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8.在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没有涉及的是 ( ) DA.废除旗人的特权 B.改革科举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改变中国的政体(解析在变法中,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主张,因此,中国的政体没有改变。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

材料二光绪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