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基本护理技术(1).ppt

临床基本护理技术(1).ppt


(二)临床死亡期
此期是指人体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停止 工作,具体指标为心跳、呼吸停止,瞳 孔散大并固定,各种反射消失,延髓深 度抑制,身体呈松懈状态,脑电图显示 脑电波平直,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 的代谢活动,持续时间极短,一般持续 4min。
(三)生物学死亡期
此期人体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完全停止,无 任何复苏希望,是死亡的最后阶段。
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进展,死亡后的尸体可 出现以下变化: 1、尸冷 2、尸斑 3、尸僵 4、尸体腐败
三、安乐死
安乐死,起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无痛苦死 亡。
定义: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下, 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患者及 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的认可,停止救 治或用人为方式使其无痛苦渡过死亡阶 段,终结生命全过程。
(二)现代死亡标准
现代医学界人士提出作为以“脑死亡” 判断死亡的标准: (1)不可逆的深度昏迷,对各种内外刺激 无反应。 (2)自发呼吸停止。 (3)脑干反射消失。 (4)脑电波消失或平坦。
二、死亡过程分期
死亡分为三期,即濒死期、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
(一)濒死期
濒死期:临死亡前的一种状态,此期机 体各系统的功能严重障碍,大脑皮层抑 制,皮层下机能降低,表现意识模糊或 丧失、呼吸、循环衰竭、代谢紊乱,各 种迹象表明生命即将终结,是死亡过程 开始阶段。
项目十六 临终关怀
§1. 概 述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又称善终服务、 安宁照顾,是为疾病末期,癌症晚期的患 者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 照料、使患者生命得到尊重,生命质量得 到提高,能舒适、安详无痛苦地度过人生 最后时刻,同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和支持。
有伤口者更换敷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有引流管拔除后 缝合伤口,再用敷料盖好包扎。
用弯血管钳夹取棉球填塞口腔,鼻腔、 外耳道、肛门和阴道等孔道。
洗脸,有假牙代为装上,用手轻轻合上死 者的眼睑,不易合拢时用热水毛巾湿敷、 按摩,促使眼睑闭合。合拢嘴巴,必要时 用绷带托起下颌。
脱去衣裤,擦净全身,更衣梳发。用松节 油擦净胶布痕迹。
(4)其他方式止痛 改变体位,听音乐、 催眠意象、针炙、热疗等方法帮助减轻疼 痛。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有五个发展阶段, 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 及接受期。
§3. 死 亡
一、死亡的标准 (一)传统死亡的标准
传统的死亡观把心跳、呼吸停止作为死 亡的唯一标准,因此,传统的死亡概念 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
丧亲者的心理反应: 震惊与不相信—觉察—恢复期—释怀 影响丧亲者调试的因素: 1. 对死者的依赖程度 2. 病程的长短 3. 死者的年龄与家人的年龄 4. 其它支持系统 5. 失去亲人后的生活改变
丧亲者的护理
做好尸体护理 鼓励家属宣泄感情 心理疏导,精神支持 尽力提供生活指导、建议 丧亲者随访
(二)护理措施
1、促进患者舒适 2、增进食欲、加强营养 3、改善血液循环 4、改善呼吸功能 5、减轻感、知觉改变带来的影响 6、控制疼痛
控制疼痛
(1)观察疼痛
(2)稳定患者情绪
(3)药物控制
WHO建议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第一步, 选用麻醉性镇痛剂,如阿司匹林、扑热息 痛等;第二步,选用弱麻醉性镇痛剂,如 可待因、强痛定等;第三步,选用强麻醉 剂镇痛剂,如吗啡、哌替啶等。
三、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和理念
(一)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1.临终关怀专门机构 2.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 3.居家照料
(二)临终关怀的服务理念
以照料为中心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尊重临终患者的权利 注重对临终患者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2.临终患者生理变化和护理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 1、疼痛是癌症患者临终前最严重的症状 2、肌肉失去张力 3、胃肠蠕动逐渐减弱 4、循环功能减退 5、呼吸功能减退 6、意识和感知的改变 7、临近死亡的体征
第一张尸体识别卡系在死者手腕部
将第二张尸体识别卡系在尸体腰前尸单上。
系第三张尸体识别卡于停尸屉外面。
填写死亡通知单,在当日体温单40~42℃ 之间用红笔纵写死亡时间。停止一切治疗, 完成各项记录。
整理、清点遗物交家属。如家属不在应由 两人清点后,列出清单交护士长保管。
二、临终患者家属的压力及心理支持
主动安乐死、被动安乐死
§4.死亡后护理
一、尸体料理
尸体料理:是对临终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的 最后步骤,也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具体表现。
做好尸体料理,不仅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 而且有利于家属心灵上的安慰,体现人道 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护理职业的道德。
尸体料理应在医生检查证实确已死亡,并 在医生开具死亡诊断书后立即进行。
【目的】
1、使尸体保持整洁无渗液。 2、保持尸体位置良好,易于鉴别。 3、安慰家属,减轻哀痛。
【评估】
1、患者诊断、治疗、抢救过程,死亡原因及 时间。
2、死者的民族及宗教信仰。 3、尸体清洁程度,有无伤口及引流导管。 4、死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操作方法】
填写3张尸体识别卡.
撤去一切治疗用物(如输液管、氧气管、 导尿管等),将床放平,尸体仰卧,头 下垫一枕头,防止面部变色,留一大单 遮盖尸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