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潜在威胁近一年多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昂首阔步”,各类银行踊跃卖身,正走上一种不归路。
去年年报显示,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银行都显示出利润的高速增长的可喜局面。
一定范围内的效率改善和利润改善是可以预期的,并且和中资银行卖身的程度成正比。
所以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问题上,靠试点是不能证明什么问题的,结果会支持把中资银行全部买给外资银行才最有效率。
引进外资的银行发生的变化对未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银行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别的银行引进,而自己不引进,会感觉受到了不公平竞争,是一种非常吃亏的事情,所以最后都将傍上一两个国际金融大款。
中国的金融领域就是这样逐步失守着,最终会完全沦陷。
下面转载一篇谈利用外资的文章,笔者认为对当前的金融业开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危险降临却不知:说是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不如说是外国经济在中国强劲增长! 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对外贸的贡献率为57.4%。
由中国并购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国产业地图》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
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除工业领域外,外资对我国流通渠道的控制也呈加速趋势。
在流通渠道中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占有绝对优势。
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高端市场已经失守。
随着外资从高端市场向下延伸,民族零售企业在中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
现在是终端为王的时代,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掌握了工业命脉。
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垄断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外资已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国经济,而且控制程度还在不断地加深,与其说是中国经济在强劲增长,不如说是外资在中国飞速发展更加准确。
可怕的不是危险本身,而是危险降临却不自知。
我们不能被外资带来的gdp增长所蒙蔽,必须看清楚外商在华投资的另一面特征之一,利润的离岸化。
美国《华尔街日报》有过一段报道:“wanda无线鼠标是罗技最畅销的产品之一,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
在这一价格中,罗技拿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
另外14美元进入wanda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
负责营销的公司在加州弗里蒙特,这里450名员工的薪水加在一起比苏州装配厂4000名中国工人的薪水总和还要高出很多。
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这篇报道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在外资流入中的实际所得。
据有些经济学家的估计,外国投资商拿出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
而"贴牌生产"更甚,外国人拿走了92%的利润,中国最多拿到8%。
特征之二,大量地消耗资源,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
中国环保总局的一位副部长曾深有感触地说:“什么是世界工厂?就是用自己的资源替发达国家生产低级工业品,用自己的身体去承受污染,所赚取的不过是微薄的加工利润”。
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只顾抓眼前的经济利益,不计成本地引进或批准一些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外资项目上马,如化工行业、焦炭生产、电解铝等等。
这些行业由于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早已禁止在其本国生产,但我国许多地方却趋之若骛。
由于发达国家将一些会产生严重污染的产业向我国转移,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工业废气越来越多,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水质越来越差。
空气污染加剧的直接后果就是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的疾病增多。
据报载,空气污染严重的北京,呼吸道疾病在导致死亡的疾病中占第四位。
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工业总产值增长30倍,污废水排放量增长25倍,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对全国10.97万公里长的河流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三类以上水质的河流长度占70.1%,这表明大部分河流已经被污染。
由于水质变差,许多地方的土壤中铅、砷、镉等含量过高,种出来的蔬菜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吃了会危害人体健康。
据估计,中国每年由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生产力和相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损失大约1700万美元,如果按2004年中国贸易依存度70%的比重来衡量,中国每年因外贸造成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约为1190亿美元。
如果按2004年外企对外贸约57.4%的贡献率来算,每年外资造成中国资源和环境的损失约683亿美元,已超过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
特征之三,外资并购造成大量贱卖国有资产的事件发生由于目前国家对出售国有资产缺乏统一标准和完善的机制,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是从“小局”出发而不是从大局出发,导致低估、贱卖或赠送国有资产的事情时发生。
如,在洽谈中外合资时,少数外商利用中方急于寻求资金的心理,在对中方资产评估上讨价还价,有意低估中方资产价值,以降低中方股权比率,提高外商所占股权比率;一些中方代表则为了追求当前政绩,或得到一些“好处”,也在资产评估中迎合外商,低估国有资产,以促成国有资产早点卖出,反正资产不是自己的,亏了也不心痛,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这类现象在国有企业改组过程中最为突出,而且涉及面广。
又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短期回报,把一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合资企业或国内企业出售给外商,拱手让出国内市场和未来的收益,造成国有资产变相流失。
特征之四,过于开放的外资政策遏制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跨国公司拥有巨大的品牌优势,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优势,中国绝大部分企业与之相比,竞争力是天壤之别。
过于开放的外资政策,使得国内企业在毫无保护下和跨国公司进行正面竞争,这无异于将羊送入虎口。
这是中国多数行业被外资所垄断最主要的原因。
以零售业为例。
沃尔玛超市利用其全球最大的规模优势,压迫中国的供货商把产品的价格降到最低,同时对其收取种种不合理的进场费、促销费,恶意转嫁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使其仅够维持生存,很难扩大规模。
对于其它的超市,则利用其规模优势将价格压到比竞争对手低,甚至不惜以海外的盈利来弥补中国境内沃尔玛超市的亏损,从而达到挤垮竞争对手的目的。
该超市在国内所到之处,总是把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挤压殆尽。
在高科技领域,以手机行业为例,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常常是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已从中赚取利润,实现了其“上游剩余价值”。
近期跨国公司已开始采用低价策略,进一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对国内手机赶尽杀绝,实现其“下游剩余价值",国内手机行业连这点赖以生存的“下游剩余价值"都已无法实现,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今年以来国产手机商无一例外严重亏损,一些实力较弱的厂商已退出市场。
在汽车行业,由于大量的所谓“合资”,现在国内很难看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绝大部分都是“合资”的,这些“合资”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都是外方说了算,这些车无论是品牌、研发、核心零部件都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
国内的汽车市场基本上由日本、美国、欧洲的汽车企业所控制,国内的汽车厂商只能在狭缝里挣扎求存,或向国外扩展业务。
此外,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各级政府争先恐后地把我们的优质企业卖给外资,并且多数情况下拒绝内资参与。
外资购并的历史同时是一部国有企业不断自杀的血泪史。
徐工集团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销售收入在当地企业中排名数一数二,在江苏省工业企业中也位列前十,整个工程机械国内136个产品,它占一半以上,并且有二十个左右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前三名。
就这样一个国内的行业老大,经营得相当不错的企业,它的改制只引进国外投资者,不让国内企业参与,并在最后卖给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这使得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及其在中国控股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占到中国工程机械市场20%的份额。
它一步到位,通过收购一下子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网络。
就这样,中国人自己将工程机械行业的主导权拱手让给美国人。
这种引进外资的行为对于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来说简直就是自杀,它直接使得卡特彼勒公司在中国处于垄断地位,从而使国内其它工程机械行业的企业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
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
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一夜之间就落入美国人手里了。
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资金很充裕。
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当地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南孚公司的国有股东陆陆续续将所持股分卖给外方投资者,这些外方投资者最后又把股权转让给美国吉列公司。
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
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
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
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
在国内市场上,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
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美国吉列公司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一个很有希望的民族品牌从此消失了。
除此之外,“自杀”的国内优秀企业还有活力28、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小护士、3721网络公司......不胜枚举。
特征之五,国家重要的经济、军事情报极有可能被轻易获取。
ibm公司目前垄断我国的大型机市场和大型机服务市场,英特尔垄断着中国的微机芯片市场,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垄断了中国的微机操作系统和文档处理软件的市场,这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经济运行存在较高的技术安全隐患。
一旦中美交恶,美国政府肯定会指使ibm、英特尔和微软作一些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比如中断服务,甚至在计算机上安装间谍软件、“逻辑炸弹”或直接在硬件上做手脚。
80年代末,ibm就曾一度撤回其全部专家,中断对我国银行业ibm大型机的服务,给我国银行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又如,长期以来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垄断了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全部审计业务,而这些企业有的又往往是我国的关键行业,如能源、金融等。
通过审计业务,外国机构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取到关键行业几乎一切重要的信息,如我国能源规划的战略部署、国有银行过去不宜被人知晓的资金用途等等。
现在这些大量的国家重要经济信息已处于开放状态,使得国家经济安全甚至军事安全都受到威胁。
再如,目前我国的民用工程机械行业中,美国卡特彼勒市场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对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