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科学研究中看自然辩证法

从科学研究中看自然辩证法

从科学研究中看自然辩证法
发表时间:2011-10-08T10:53:13.69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孙龙
[导读] 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不是单纯的思维现象和思维产物。

◎孙龙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 430063)
中图分类号:B0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47-01
摘要: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有其指导性思想,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内涵和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本文以污淤泥研究中含有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为例进行讨论。

关键词:科学研究;自然辨证;马克思主义
一、自然辩证法的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的成就,批判吸取了前人思想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辩证法,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自然辩证法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二、自然辩证法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及意义
恩格斯指出:“恰好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为发生于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似物,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规律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

自然辩证法之所以对自然科学研究起促进作用,其基本原因在于,自然界本身是按照客观辩证法运动发展的,而自然辩证法正是对自然界辩证本性的正确反映;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是按照认识的辩证法来进行的,而辩证法的规律与自然界本身的辩证发展规律是高度一致的,因此,遵循辩证法的规律可以逐步揭示自然界的一些特殊的规律。

要特别指出的是,科学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必须联系历史条件进行全面分析。

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不是单纯的思维现象和思维产物。

一个同科学家发展水平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在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下,科学研究也不可能就没有失误。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科学研究成果的多少与好坏,去判断哲学对科学是否有指导作用。

自然科学工作者在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自己关于自然界的一些看法,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对自然科学所描绘的自然图像的进一步普遍化,从而形成一定的自然哲学思想的过程。

科学工作者对方法的推敲、对理论的描绘、对观点看法的领悟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

所以说,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自然辩证法在污淤泥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一)研究污淤泥的辩证分析。

1.系统分析法。

污淤泥科学的发展进步应以系统分析法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法塑造了污淤泥科学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它要求对污淤泥的研究应把“污淤泥的处理和资源化处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追求其发展过程中“综合性与协调性的统一,空间分布与时问过程的统一,福利增长与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的统一,区域发展与全球发展的统一,结构合理与功能优化的统一”。

2.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在食品科学的研究中,可以把总系统拆分为分系统和子系统,把分系统和子系统合并成总系统,以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从分系统和子系统的特征归纳出总系统的性质和特征,从总系统的特征演绎出分系统和子系统的性质和特征。

具体到污淤泥科学研究中去:污泥的处理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所以可以先把污泥的处理分成污泥的浓缩、机械脱水和消化等。

分别对污泥的浓缩、机械脱水和消化现分别研究,然后再从所有的具体研究方法中归纳出一种最适合的方法。

现行的污水处理厂从这些方法中选出的方法就是:
生化处理→重力浓缩→机械脱水
对于污泥的处置,现行的污泥处理方法大体有填海、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

先分别对这些方法分析,最终选择出一种可行的处置路线。

污泥卫生填埋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

污泥既可单独填埋也可与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一起填埋。

这种处置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污泥又不需要高度脱水,适应性强。

填埋场一般为废弃的矿坑或天然的低洼地。

但是污泥填埋也存在一些问题,尤指填埋渗滤液和气体的形成。

渗滤液是一种被严重污染的液体,如果填埋场选址或运行不当,这种液体就会进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环境。

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甲烷,若不采取适当措施会引起爆炸和燃烧。

另外,适合污泥填埋的场所也因城市污泥的大量产出而越来越有限,这也限制了该法的进一步发展。

污泥土地直接利用因投资少、能耗低、运行费用低、有机部分可转化成土壤改良剂成分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处置方式,这种处置方式是把污泥应用于农田、菜地、果园、草地、市政绿化、育苗基质及严重扰动的土地修复与重建等。

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减少污泥带来的负面效应。

湿污泥干化后再直接焚烧应用得较为普遍,没有经过干化的污泥直接进行焚烧不仅十分困难,而且在能耗上也是极不经济的。

以焚烧为核心的污泥处理方法是最彻底的污泥处理方法,它能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杀死病原体,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体积;但是其缺点在于处
理设施投资大,处理费用高。

从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分析,今后污泥处理处置的方向将会是土地利用和热能利用,污泥填埋的比例将大幅度降低。

污泥土地利用将会向更安全、更经济的利用方向发展;污泥焚烧和热能利用将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之一,今后焚烧的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加。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如污泥的低温热处理技术等)也在研究和试验中,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二)污淤泥研究中的生态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污淤泥的研究中,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

由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泥和淤泥被制造出来,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任意的排放或者堆积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在对污淤泥的研究中的首要问题就是注重环境问题。

(三)污淤泥研究中的资源化利用。

由于污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同时还含有一些大量的植物养分和植物、微生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前者有氮、磷、钾,后者包含有钙、镁、铁、锰、锌等。

有机质不仅有燃烧值,同时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有其他元素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供给作物养分和活性物质,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并且在不断矿化过程中,能持续加长时间的供给农作物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所以污泥具有资源化利用的潜质。

四、结束语
自然辨证法作为指导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武器,在污淤泥的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思考方法,它的人与自然的观点使我们在污淤泥的研究中能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并能资源化利用污淤泥。

参考文献:
[1]黄顺基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史崇文,郭媚兰.污水污泥的农业利用.世界农业,1994,(5):37-39。

相关主题